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

bookmark

洛陽宮應天門。

收到巴寧泰部入城的消息,應天門這邊禮樂官員立刻行動起來再次確認沒問題。

陳佑等宰相、執政,並尚書卿們站在應天門樓上。

等下巴寧泰要在應天門前獻俘,陳佑等人會在完成獻俘和賞賜軍兵的儀式後下樓迎接巴寧泰及諸將校,然後一同前往乾元殿。

按照儀制,只有天子才能接受大將獻俘,當然天子也能委派官員獻俘於太廟,但不管怎樣,沒有臣子接受大將獻俘的道理。

爲了今天這個儀式,一衆禮官們可謂是絞盡腦汁。

雖然舉行這次儀式本身就已經逾制了,但他們還是儘量讓儀式過程不出現逾制之處。

只不過這樣的活動,叫不少參與組織儀式的人產生疑問:爲什麼不直接讓天子參與?

大家知道的解釋是天子年幼,恐難以壓制兵將之勢——說白了就是害怕小皇帝被軍威所懾傷了威嚴。

解釋很合理,但是可以不辦這個儀式啊!反正區區定難軍。

不管底下官員怎麼想,儀式一直在準備,今天就是驗收成果的時候。

身着厚重朝服的陳佑扶着欄杆眺望遠處,他身旁是仔仔細細介紹儀式流程的禮官。

不過儀式什麼時候該做什麼,陳佑早就記了下來,此時根本沒在聽。

大夏天的,本來在太陽底下曬着就夠熱了,還穿了那麼厚的衣服,再有個人喋喋不休地在耳邊聒噪,包括陳佑在內的宰相們沒發火簡直是奇蹟。

“巴相公即將抵達星津橋!”

過了星津橋,離端門就不遠了。

陳佑低頭看了眼應天門前廣場上列隊的殿前司諸軍,然而又把目光移向兩側闕樓上執械而立的侍衛親軍司諸軍。

這些人都即將劃入北城近衛司,北城近衛司將和殿前司一同護衛皇城,陳佑準備讓在幽州立下功勞的李克榕掌管北城近衛司,因此這些人可以說是陳佑的親信。

這次儀式,他們的作用就是震懾那些在西北立功的將校軍兵。

當然僅僅是儀仗還不夠。

陳佑已經指示選閱司籌劃一場包含京中諸軍的演武,將其中表現優異的將校調入北城。

只有手裡握着軍隊,改革纔有底氣。

他站在城門樓上靜靜等待。

等待儀式開始。

然而,他沒等來巴寧泰,卻等來了趙德昭!

當官家即將抵達應天門的消息傳到城門樓上時,原本還有的交談之聲瞬間消失。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陳佑,尤其是竇少華等宰相,要麼直接變了臉色,要麼是皺眉抿脣。

城門樓上只剩下呼吸聲和旗幟迎風獵獵之聲。

彷彿暴風雨前的壓抑感覺籠罩應天門城樓。

出乎衆人意料,卻又叫人覺得理應如此,陳佑面色沉靜,古井無波,就好像官家是他請來的一般。

“我等且下去迎官家。”

語氣依然是那麼溫和平穩。

王彥川同竇少華對視一眼,隨即收回目光跟在陳佑身後:“是該下去迎駕。”

話是這麼說,可他心中十分不安。

不管是陳佑瞞着他請了官家過來,還是底下有人瞞着包括陳佑在內的宰執說動官家過來,對他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

不同之處在於前種情況下他和陳佑是敵對關係,後種情況下至少一開始會合作。

等陳佑帶領諸官員來到應天門北面廣場,就看到之前沒出現在城門樓上的李成璟。

見到陳佑的一瞬間,李成璟有些心虛,甚至沒有行禮,連忙撇過臉去看向越來越近的天子車駕。

王彥川見此,立刻明白是李成璟搞的鬼。

以他的身份,自然知道李成璟是外戚盧氏舉薦給陳佑的。

這麼說來,陳佑應該是同盧氏起了齟齬。

王彥川頓感眼前一亮。

看向李成璟的目光充滿興趣。

而陳佑,卻好似沒看到李成璟一般,用讓人挑不出錯的禮儀帶領諸臣將天子趙德昭迎上應天門城樓。

當巴寧泰率衆抵達應天門廣場,擡頭看到城門樓上那小小的身影,差點沒反應過來。

不過好歹是主持過大戰的將領,立刻就帶着身後諸將校下拜高呼萬歲。

因天子直接來到應天門的緣故,一些本該在乾元殿進行的步驟全都拿到應天門來了,也叫獻俘等一系列儀式沒有了原先的割裂感。

獻俘結束,詔令賞賜諸軍,如此就算完結。

原本該有的冊命巴寧泰開府儀同三司被臨時取消。

這個環節如果放在乾元殿,旁觀的都是朝廷官員,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能算是對巴寧泰的重視。

可在應天門這裡進行,很可能會加深巴寧泰手下諸將對其的敬佩尊崇之心,甚至可能把巴寧泰推到“繼馬青之後又一位軍方領頭人”的位置上去。

盛大的儀式持續了一個上午,城中的喜慶氛圍並沒有隨着儀式的結束而散去。

剛得到賞賜的將校們是消費主力,朝廷也樂於用京城的繁華來腐蝕這些剛剛得勝歸來的士兵,特地放鬆了對這些人的管制。

只是苦了蔣樹,還沒理清楚治安寺內外情況,就不得不配合河南府維持城中治安。

政事堂小議事廳。

在京的四位宰相,並剛剛回京的巴寧泰都坐在此處。

議事廳門窗緊閉,且門窗處掛了厚厚的簾子。

屋內擺着十來盆冰塊,可在屋中點燃了數十盞油燈的情況下,沒能給陳佑他們帶來多少涼意。

書令史和僕役離開,王彥川直接就開口詢問:“今日官家怎麼會突然到應天門去?”

面對諸人質疑的目光,陳佑不急不緩地開口:“李成璟私下進言,非是我令其爲之。”

聽到他這話,巴寧泰寧泰狀似無謂地問道:“他李成璟是想要做那倖進之臣?”

陳佑聞言笑道:“或許,不過他爲了個人利益背叛了集體利益倒是確鑿無誤的。”

說着這話,他掃視在座幾人。

誰知道他們裡面會不會有人想着依靠皇權掀翻他陳佑,自己當上首相之後再來繼續走陳佑壓制皇權的道路。

當長遠的集體利益和眼前的個人利益衝突時,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個人利益。

禮部侍郎如此,兩府宰相也不例外。

只是很多人會忘記,失去了集體的支撐,個人承擔風險的能力必將斷崖式下跌。

陳佑覺得,他有必要讓李成璟想起這個道理。

也有必要讓其他人牢記這個道理。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