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

bookmark

這不是普通罪名。

一個將領獨自訓練家兵,雖然違規,但有皇帝信任的情況下,也不是什麼大事。

可一個將軍接受旁人的資助來訓練私兵……

都不用旁人彈劾,確認這件事洗脫不掉後,李繼勳找到陳佑,以自己主動請辭爲代價,換取保住王政忠和陳南金的性命。

李繼勳這話一出,陳佑禁不住上身前傾,雙手交叉撐在桌面上,彷彿要重新認識一般認真地看着李繼勳。

好一會兒,他才喟嘆道:“當年某在江陵首舉義旗,得入先帝帳下,同將軍雖未有深交,卻也未生齟齬,何意竟至如此!”

李繼勳默然。

陳佑說的是實話,而且他不知道的是,當年在江陵城下,身爲趙元昌手下第一大將的李繼勳在商討對他的安排時,沒有刻意針對,甚至還幫忙說話——雖然只是出於正常考慮做出的選擇。

從李繼勳對陳南金、王政忠的維護來看,他十分顧念舊情,而陳佑也不是一個薄情之人。

理論上來說,兩人關係應該不錯纔對。

可惜,人與人之間,很多矛盾都在一個“妒”字上面。

兩人矛盾的起始,就是趙元昌即位後,陳佑的權勢有了追上甚至超過李繼勳的苗頭。

一念之差,李繼勳選擇打壓陳佑一下,數年過去,最終走到這一步。

好一會兒,李繼勳才長嘆道:“我執難斷,方有此劫。將……平章你可放心,今日起某不再過問政事,一心求索釋家法門。”

見他不願多說,陳佑沒再深談,而是頷首道:“如此也好,全了舊日情誼。”

八月丁丑,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李繼勳請辭,詔準,加鎮軍大將軍、魏州節度使。

魏州曾經先後改名興唐府、廣晉府,周滅晉後又改回大名府,現在周國只留下十府,大名府又被改成魏州。

李繼勳這個魏州節度使,與實職節度使不同,他不需要去魏州,也指揮不動魏州一兵一馬,只是單純讓他有節度使這個頭銜罷了。

這樣的變化,明眼人都知道,陳佑在這一輪取得了勝利。

果然,第二天,王政忠、陳南金坐事奪官,流至嶺南。

之後樞密院下令嚴查將領訓練私兵之事,各家護衛不得持有弓弩盔甲等管制器具,且持械親衛需在兵部登記取得任命。

即意味着,將領們可以自己選擇隨行親衛,但名單必須通過兵部審覈,取得兵部任命之後,纔可以配帶刀劍器械護持在將領身旁。

一點點進步,聊勝於無。

李繼勳下臺,鬥爭並沒有就此結束。

沒過幾天,右拾遺徐雄奏稅務少監龐中和虛報稅額、私匿金銀。

同時,御史臺楊禹巖在泗州瀆職案查無實證,但是卻查出了他以前狎妓爭風,勾連肅政司公室院令符新彥、大理寺公事司正宋進熙誣河南縣丞通姦良家一事。

很快,楊禹巖奪官爲民,宋進熙奪官監禁,符新彥奪官徙湘南。

這還沒完,在這次調查中,三法司多位官吏意圖干擾調查矇混過關。

用陳佑的話來說,“這纔剛改制,三法司的根就已經爛了”!

於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竇少華臨時受命爲提點京畿刑獄大使,吏部侍郎權尚書事劉熙古、刑部侍郎守刑部尚書冉益謙任副使,專司三法司諸官吏瀆職案。

一時間三法司人人自危。

夜幕降臨,秋日的涼風在漆黑的小巷中穿梭,捲起一枚枚枯黃的落葉,或是從小巷的黑暗奔向不遠處處熱鬧的光明,或是從人來人往的大街上竄如寂靜無聲的小巷。

這裡本該是秋風落葉的地盤,但是,不知什麼時間,一道身影從熱鬧的街上折入巷子,貼着身側家宅的院牆,穿行在黑暗中,驚起牆邊的枯葉。

很快,他在一道木門處停下腳步,擡手輕輕敲門。

“誰啊?”

門內響起一個沙啞的聲音。

那人聽到問話,不由縮着脖子左右看看,確認周圍沒人,才壓着嗓子道:“是我,徐雄,之前說要求見相公的。”

“原來是徐拾遺。”

門裡答應一聲,緊接着響起木料碰撞的聲音。

片刻之後,木門在吱呀聲中打開。

有那麼一瞬間,徐雄感覺這聲音仿若驚天霹靂,直叫他渾身戰慄。

好在這種驚嚇沒持續多久,門後露出一個臉上帶疤的中老年男子,他上下打量一下徐雄,側身讓開:“拾遺請進,相公在書房等着。”

徐雄硬着頭皮在男子銳利的目光下拱手:“有勞了。”

話音未落,便迫不及待地邁步進門。

男子關上門,放好門栓,走在前頭領着徐雄朝書房走去。

等進了書房,徐雄才鬆了口氣,朝坐在書桌後的王彥川行禮道:“徐雄參見相公。”

“坐吧。”

王彥川招呼一聲,待徐雄坐下,他立時開口詢問:“展威你要見我,是爲了何事?”

沒錯,徐雄是主動要求來見王彥川的,就連晚上從側門悄悄進來,也是他的請求。

所以王彥川很好奇,究竟是什麼事,會讓徐雄如此謹慎小心。

徐雄聽到問話,連忙坐正,整理一下思緒後小心翼翼地開口:“啓稟相公,下官有一計能應對陳平章的刁難。”

王彥川聞言皺眉,他看向徐雄的目光帶上了些寒意:“徐拾遺這說得甚話,將明相公一心爲公,何來刁難一說?”

徐雄心頭一凜,連忙道:“相公教訓得是,是下官對陳平章心有怨懟,一時口不擇言。”

雖然之前彈劾龐中和已經是投名狀,但現在當着王彥川的面說自己對另一個宰相不滿,差不多算是拼死也要站在王彥川身邊了。

王彥川語氣也稍稍放緩,嘴上教訓道:“荒唐,當朝宰相是你能有怨懟的?老實做事,莫要再想那些有的沒的。”

徐雄連連點頭。

揭過此事,徐雄終於將自己的來意說清楚:“下官聽聞此次調查法司,三法司內各個不安,就怕查到自己頭上。有些人雖平日無甚劣跡,也擔心被人構陷攀誣。”

說到這裡,他停頓下來。

原本想好的話太過直白,不能說,他只好重新構思。

“下官擔心,如果大量三法司內的官員被彈劾,會不會叫局面難以收拾?”

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