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

bookmark

王彥川雙目微闔,好一會兒他才緩緩道:“作何解?”

徐雄拱手,渾身散發着自信的氣息:“回相公,三法司涉及此次楊禹巖案者甚多,又兼陳平章斷言法司‘爛到根了’,如今竇相徹查法司,誰人不慌,誰人不懼?

“若有數名法司官吏一同遭受彈劾,再有一二流言,法司諸官焉能坐以待斃?”

王彥川聞言默然,好一會兒纔開口問道:“你可能做到?”

徐雄起身長揖:“定不叫相公失望!”

翌日,卯時未過,宰相陳佑、竇少華前往御史臺,參政胡承約、薛居正一同前往,劉熙古、冉益謙等陪同。

陳佑一行抵達御史臺公廨時,御史大夫董成林已經召集御史臺上下官員等在臺內庭院中。

陳佑一進門,就站在了御史臺一衆官員面前。

他沒有絲毫意外,目光掃視一圈。

只從大家的神情上,就能感覺到整個御史臺現在被懊悔、慌亂的氣氛籠罩着,依然保持着昂揚向上精神的,只有寥寥幾人。

這很正常。

世道混亂的時候,各地官員大都是靠着互相賣人情保住位子保住性命。

這也是一個楊禹巖案,會把三法司全部牽扯進去的主要原因。

畢竟肅政司官吏也是從京中其它部門調過去的,職事變了,人情可沒變。

在衆人的注視下,陳佑朗聲開口:“某今日來,是爲了看看諸位御史。”

他稍稍一頓,語調提高:“御史肅政,監察百官,凡有不法者,皆可上書以聞。故有言曰:御史肅政不因奏彈而罪!”

衆人肅然束手,不發一言。

畢竟不像周山書院,沒有養成在別人發言時鼓掌的習慣。

陳佑繼續道:“有如此優待,爾等切莫公私不分,以公器徇私情。望諸君誡之勉之。”

“喏!”

衆人舉手作揖,應和出聲。

“且散去罷,莫要耽擱公務。”

陳佑這話出口,在董成林的示意下,御史臺諸官有序散去。

“這邊是公廨院所在。”

董成林領着陳佑一行來到一處院子。

“改制之後,臺院和殿院大部分職司都劃歸公廨院,殿中侍御史目前也歸公廨院管轄。”

董成林在介紹的時候,偶爾會有御史臺底層官員穿過庭院進出房屋,也不知他們是真的有事在忙,還是爲了讓陳佑看見。

所謂的臺院、殿院,其實是御史臺內部的職能劃分。

自李唐至建隆初,御史臺內部分爲臺、殿、察三院。簡單來說,臺院掌庶務,侍御史隸之,殿院掌殿庭儀式及巡察京畿,殿中侍御史隸之,察院掌分察天下官員,監察御史隸之。

三院主官以“院長”稱之,現在改制之後的四個院令私下裡也被下屬稱呼爲院長。

聽了董成林的介紹,陳佑點頭問道:“公廨院目前在忙什麼?”

公廨院令錢政文亦步亦趨地跟在旁邊,自打進了公廨院的院子,就一直豎着耳朵聽陳佑和董成林的對話,此時聽到陳佑如此詢問,他立刻向前一步:“回平章,公廨院現在主要做的是按照竇相公的要求,調查御史臺裡的瀆職事件。”

“嗯。”陳佑誇讚一聲,“公廨院這是抓住了重點!”

說話間,他右手食指微伸,向着錢政文輕輕一點:“其它三個院的御史監察天下百官,你們公廨院就是監察各地御史,管御史的御史。”

他轉向董成林,但是微微側身,不僅僅是在跟董成林說:“朝廷大政,吏治爲基,吏治之要,在乎監管。你們御史臺,就是這個‘監管’的力量。吏治的好壞,就看憲臺能不能嚴格執行朝廷規定,你們做得好,吏治就好,吏治好了,這天下也就容易治理了。”

這番話正是董成林所思所想,陳佑還沒講完,他就連連點頭。

等陳佑稍稍停頓,他就禁不住開口:“平章放心就是!成林在憲臺,定不叫一個御史空佔位置而不幹實事,正欲叫各御史每月至少彈劾三人,方算合格。”

如果是未改制之前也就算了,御史臺御史總共也才二三十個,一個月彈劾一百名官員完全是小意思。

但改制之後除了原有的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和監察御史,各院又多出許多普通的“御史”。

若是所有御史每個月都至少彈劾三人,一年估計就能把周國官員全部彈劾一遍。

陳佑立時感覺到不對勁,他當即笑道:“一月三人未免太過嚴苛,可以況且各院職責不同,不可一概而論,雙木若欲定下考課標準,還當仔細思量。”

說着,他看向錢政文:“你們公廨院也是如此,嚴查瀆職是好事可也不要吹毛求疵過於苛刻。監察懲處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手段達到人人盡職盡責的目的。所以你們公廨院也好,放大到整個御史臺也好,都要牢記,八個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只要沒有觸犯律令,就沒必要一棍子打死,主動改正的,要給他們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他來御史臺,主要目的就是爲了說出這樣一番話,好叫三法司一干官員安心。

只是他話音落下,董成林卻不由皺起眉頭。

好在董成林已經不是當年的愣頭青了,他忍着沒有當場質疑陳佑,而是繼續在前面帶路介紹御史臺內情況。

轉了一圈,在東推院,竇少華髮聲表示將會按照陳平章提出的“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八個字來推進這一次針對三法司的調查整頓。

這也正是竇少華所希望看到的,畢竟他不想太過得罪這羣御史,哪怕陳佑沒提出這八個字,他也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能放的就放過去。

只不過既然陳佑提出來了,他自然樂得把陳佑的旗子扯在前面擋風擋雨。

上午陳佑一行纔去了御史臺,下午陳佑在御史臺的講話就傳遍了洛陽城。

在周山書院備考秋解的宋白收到消息後,難得放下書本,趕忙寫了一篇分析“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文章送到《周山時政》編纂組。

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