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

好一陣,他回過神來,再看向江夏青,神情愈加淡漠:“既如此,卿且去罷。”

江夏青愣了一下。

就這?就爲了這兩句話?

這分明是在搞人心態啊!

然而趙德昭畢竟是天子。

哪怕現在兩府宰相專權,皇帝若是鐵了心的要針對某位宰相,只要兩府不是鐵板一塊,被針對的宰相定然會十分難受。

江夏青心中再有不滿,也只得恭聲應是,退至殿外。

趙德昭沉着臉考慮一陣,開口吩咐道:“唐思恭,你去把薛居正……不,去把胡承約叫來。”

……

“我估摸着,你拜相這件事還有波折。”坐在家中,江夏青神情嚴肅地對趙普說。

趙普不由問出聲來:“丈人何出此言?”

“今日午後,任喜到政事堂去尋陳將明,說是天子希望讓胡承約做宰相。”

見趙普面露憂慮,江夏青不由語氣放鬆,稍稍寬慰道:“也沒必要太過緊張,之前我上書要求增加一位宰相,或許天子要的就是這個多出來的位置。”

趙普苦笑一聲:“天子有自己的想法,以後恐怕不是宰相們說了算了。”

江夏青呵呵一笑:“有陳將明在,他怕是第一個不同意。”

說完這句,江夏青認真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則平你入樞密院後有何打算?”

“巴慶安不願與陳將明起衝突,只要不出意外,他應該會一直留在樞密使任上。我預備着,上任之後首先削樞密院權利,建議以政事堂兼管樞密院,藉着這個機會與政事堂諸相一道參與處置日常政務。”

“以陳將明的性子,他估計不會同意。”

江夏青毫不客氣地指出趙普想法不行。

趙普笑了:“丈人之前不是說,要整頓邊軍麼?這兵馬要是出了問題,就算陳將明堅持,政事堂其他人難道就放心?而且王松嶺看來是想要染指軍事,有這個機會他一定不會放過。”

“我就怕他被陳將明藉此機會趕出洛陽!”

江夏青對王松嶺沒有太大信心。

趙普沉默一陣,語氣沒那麼堅定了:“王松嶺嚴於律己,子侄也不像竇伯菁那般叫人費心,總不會輕易讓陳將明抓住把柄。”

江夏青聞言,微笑不語。

……

十一月戊辰,江夏青以少師致仕。

同日,授趙普、胡承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制下達中書。

己巳,趙普、胡承約同日爲相。

之後趙普任樞密副使,胡承約加文思殿大學士。

文思殿大學士又是一個新的加官,原本趙德昭準備給胡承約的殿名是宣政殿,被門下否決,這才換成了文思殿。

宰相變爲七人,緊接着是參知政事的調整。

宋杞言終於不需要再出京巡視了,他直接去了樞密院,同知樞密院事,協助趙普負責整頓軍務。

趙普、宋杞言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將兩府的決定通告全軍。

影響至少要到來年春天才能看出來。

中間這段時間,兩人開始研究戰鬥發生後調查組該如何選人、運轉。

宋杞言的調任,最大的影響是沒有參政一級官員專門負責農事了。

以陳佑的想法,接下來要麼從現任參政當中選一個接替宋杞言,要麼另選一人擔任參政負責農事。

總而言之,這樣的人必須要有!

首相陳佑發話了,這時候沒有人能夠無視。

只是,宋杞言過去四年是怎麼過的,誰都看在眼裡。

別說現任參政們不願意,就連那些想朝參政奮鬥的高層官員也在心裡打怵。

一個日常不在京中的參政,還真不一定能比得上部寺監主官。

畢竟現在通訊不便,宰相參政離京之後很難影響到朝政。

在這種情況下,寧強主動找到陳佑,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平章,我想負責天下農事。”

陳佑正在翻閱禮部送上來的學政規劃,驟然聽到寧強要換崗位,他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

寧強在治安寺幹得好好的,尤其是治安寺開始插手各地治安曹事務後,他憑着超強的個人能力,讓治安寺對地方治安曹的影響力遠大於諸如稅務監對稅曹的影響力。

去年又在陳佑的支持下,在全國開展被陳佑命名爲“嚴厲打擊劣紳惡霸”的行動。

配合刑部複覈天下案件卷宗的動作,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把州縣跳得比較歡的遊俠、富戶清理了一遍,客觀上保證了檢括土地戶籍能夠繼續出成果。

雖然其中免不了有個別冤假錯案,但效果擺在這裡。

陳佑本打算讓肅政司花一年時間來調查其中有爭議的案件,在這一年裡,寧強主要的工作是培訓各地治安曹官吏,加強治安寺對地方治安曹的影響力度,同時準備下一次“嚴厲打擊劣紳惡霸”。

只是,想不到,寧強他竟然不願意幹了!

別說現在通訊不便,就算交流方便的時代,一項政策的成功與否,都取決於受執行人能力的高低。

寧強去年可謂是彈章等身,甚至出京巡視的時候還遭遇過幾次刺殺!

如果寧強不願意繼續幹了,陳佑一時半會很難找到替代者。

陳佑嘆了口氣,溫聲道:“行仁何以有此想法?”

“王者以民人爲天,而民人以食爲天。”寧強神情堅定,“農事乃是天下根本,強聽聞無人願負責此事,故來自薦。”

“行仁該知道,若是鄉土之間,劣紳充塞,惡官臨堂,便是朝廷政令再好,百姓依然活不下去。”

“故而要宣傳政令,叫百姓知曉,朝廷在關心彼等。亦能通過百姓,知道哪些豪強權貴在掘朝廷之根基。”

寧強知道自己想幹什麼。

他也相信陳佑會理解。

陳佑當然理解,但不願意就這麼放棄勸說:“天下如你者鮮矣,若你離去,治安寺又當如何?”

寧強稍稍沉默,恭敬行禮道:“三兩年內無憂。若有人願意執掌農事,強願重回治安寺。”

真是可惜!

陳佑輕嘆一聲,點頭道:“我知道了。”

其後,治安寺卿寧強除太子賓客,參知政事,提舉諸州農事。

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