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

bookmark

拿到書信展開來看,趙元昌先是蹙眉,之後面帶喜色。

書信攥在手中,直接下令就地休整。

陳佑正一邊走一邊思考,卻見車隊轉向路邊空地,不免心生好奇。

四下一望,找到趙元昌的身影之後催馬上前。

陳佑還沒來到趙元昌跟前,看到他的趙元昌就揮舞着手中的信紙笑道:“將明,好消息!”

聽聞此話,陳佑心中一動:他在最後面沒看到人,那麼就是江陵那邊送來的了。

既然是好消息,陳佑也就不着急了,裹挾在大部隊中移向路邊平地。

停下來之後,陳佑來到馮道車旁,此時趙元昌、馮道二人正站在車下交談。

見陳佑過來,趙元昌立刻問道:“將明,李將軍送來消息說屯駐夔州的蜀軍漸退,正可趁虛而入!”

乍聽之下,陳佑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這李將軍說的是李繼勳,但立刻又冒出另一個疑惑:“可知蜀軍因何而退?”

沒想到聽到這個問題,趙元昌臉上的笑容更勝:“據說是武信軍叛亂,現下蜀國已亂,此乃天賜良機!”

也難怪趙元昌如此興奮,自從都江堰修築完成,這蜀中蜀都便成了天府之國。蜀地經營好了,這就是帝王之業!

然而,問題在於,蜀地易守難攻。

何爲天府?上天建造的房子!

這蜀地便如宅邸一般,適合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就只有兩個“門”。一爲北方漢中,一爲東北夔州。

自漢中入蜀,直驅蜀都,需得過劍門關;自夔州入蜀,沿江而上,需得過瞿塘關。

然而,劍門天下險、瞿塘天下雄可不是說說而已!

很可惜,如今漢中、夔州都在蜀國手中。前次周攻南平,就是想獲得自夔州入蜀的機會。

畢竟進攻漢中得先穿過秦嶺,這時候蜀國也有時間來增援漢中、增強劍門守衛。但是瞿塘關只有一道關卡,一旦突襲拿下,就可溯江而上直抵渝州,也就是現在的重慶。

如果運氣好,渝州一鼓而下,便可直逼蜀都。

如此,蜀地可得。

只是瞿塘關也不是那麼好打的,之前李繼勳好不容易將站線穩定在長陽、巴東一帶。等蜀軍後撤到巫縣,周蜀便在巴東、巫縣之間對峙。離瞿塘關還有好一段路程。

如今蜀國內亂,夔州空虛,豈不正是攻取瞿塘關的好時機!

只是腦子一轉,陳佑便想通了這一茬,當即拱手道:“恭喜大帥!”

趙元昌笑了兩聲,收斂神色道:“馮相公,將明,此次吾須立刻敢往江陵整軍備戰,只得先行一步了!”

馮道點頭道:“殿下且去便是。”

“嗯。”趙元昌點點頭,“馬上我安排驛使將此消息送與官家,只待官家敕命抵達便立刻攻取瞿塘。在戰事結束之前,爲安全起見,只能委屈馮相公待在郢州了。”

未慮勝先慮敗,他這是防止攻蜀之時沈國趁機進攻江陵,故而將兩人安排在郢州。

說着,他轉向陳佑:“將明,自此至郢州城,馮相公和拙荊的安全便交予你了!”

陳佑心中一凜,當即抱拳應道:“大帥放心便是!”

只是他心中還是想着能趁此機會獲得掌軍的機會,哪怕戰場上刀槍無眼他也顧不得了,答應之後立刻誠懇道:“只是大帥,屬下亦欲從大帥行於軍前!”

聽了這話,馮道饒有興趣地看了陳佑一眼,隨即轉開目光。

而趙元昌則是猶豫了一下,看了看前方盧金嬋的車駕,又看了看馮道,見陳佑一臉堅定的神情,好一會兒才道:“既然將明有心,待馮相公和拙荊安頓之後,你來江陵便是。”

可以說,趙元昌現在對陳佑那真的是優容有加。

陳佑也知道趙元昌這是放棄了讓他照看馮道和盧金嬋的想法,哪怕心中滿是算計,此時也有些感激。

只是他已過了那容易頭腦發熱的年紀了,故而只是深深作揖道:“大帥放心,屬下必妥善安排好馮公和王妃的生活起居!”

趙元昌又囑咐他幾句,便去了盧金嬋的車駕。

陳佑站在原地看着趙元昌上車之後,抿着嘴脣久久不言。

來到此世這麼久,一直在辛苦算計,現在是頭一次產生愧疚之情。

“你可是想要沾染行伍?”

陳佑正在反思自己的行爲,突然聽見馮道問出這麼一句話,卻是被嚇了一跳。

只是轉頭看見馮道嚴肅的表情,沉吟一陣,決定如實說出來。故而拱手道:“馮公慧眼。晚輩先前便是武人,如今領的散官也是明威將軍,故而心有執念。”

這個理由雖然能說得過去,但也不是很充分。

畢竟主君將家人、師長交由你照看,那是絕對的信任,更別說還能讓你遠離危險的戰陣。這個時候你竟然選擇上戰場,怎麼看怎麼不對勁。

而在外人看來,陳佑怎麼也不像那種嗜戰之人。

只是聽了他這話,馮道也沒再追問,只是撫須笑道:“這行伍之事,確實容易讓人放不下。”

說着,也不管陳佑如何想法,在僕人的幫助下登上馬車。

只留下陳佑站在原地,脊背滲出一片汗珠:他還是有些急了。

其實也不怪他,來到此世已有四個多月,但他一直不能安心。

哪怕像丁驍、陳行文這種人,理智上知道他們是可以相信的,也會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給他們辦。但無法交心,沒有安全感,故而才急着想把一支力量抓在手中。

此心不安,不論到哪裡都是過客。

不管陳佑如何想法,趙元昌安撫好盧金嬋之後,立刻上奏請攻蜀。

派出驛使快馬加鞭將奏章送往汴京,他自己則帶着蔣樹等十多名秦王快馬趕往江陵。

冷兵器時代要發動一場戰爭,需要有充分的準備。

只是戰機轉瞬而逝,實在容不得他準備充分,只好趁着詔命下達之前能做一點是一點。尤其是水軍,在抵達蜀都平原之前,水軍是運兵運糧和作戰的主力。

可惜的是,周國的水軍基本上都在淮水流域同宋國對峙。趙元昌可用的,就只有之前投降的南平水軍。

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