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

自家老子生氣了,於璽頓時沒了脾氣。

而跟在他身後的侯秘皺眉說道:“將軍明鑑,於少將軍只是想要詢問收兵的理由,畢竟當時我們或許的確有能力把突厥人擊殺在河邊。”

於翼冷冷的看過來,卻沒有說話,而徐德言大步走上前,伸手掀開營帳的帷幕:“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更何況是人!你們且來看看外面是什麼樣子。”

於璽和侯秘有些詫異,他們是一路上氣沖沖走過來的,也看到了很多,但是終歸沒有放在心上,此時他們方纔詫異的發現,很多剛纔還生龍活虎向前衝的將士,此時已經癱坐在地上,而少數能站着的也是一步一拐的向前走。

後續上來的將士正在搬運東西,而被解救出來的漢人婦孺也在幫忙燒火做飯。

當最後一口氣呼出去之後,所有人剩下的就只有筋疲力盡。

從南向北衝殺的這一支漢軍尚且還好,至少他們原本的任務是接替之前城上的將士們準備迎戰突厥人,所以精力充沛,而對於從北向南的這一支漢軍,之前的風雪行軍本來就已經消耗了他們很多的體力,否則也不會這麼長時間方纔繞過並不算非常長的河谷。

畢竟在原野戈壁上和在河谷之中是截然不同的。

而等今天晚上進攻發起之後,從南到北一路狂奔,幾乎沒有什麼停歇,可以說是追着突厥人打了一路子,現在顯然已經消耗乾淨了他們最後的一點兒體力,之前還能夠因爲那一股憤懣之氣支撐着,如今收兵之後累的站都站不起來。

這一支軍隊的體力,已經被完全壓榨了出來。

繼續向前衝的話,說不定真的會出人命。

於璽默默地放下帷幕,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固然沒錯,但是現實擺在這裡,於翼和徐德言的考量也沒有錯。

要怪······那就怪突厥人跑的實在是太快的。

“追不上也就追不上吧,這未嘗不是什麼好事。”曹忠此時緩緩說道,讓營帳之中的氣氛緩和了些許,“突厥人向西去,本身就符合我們的願望。”

“這?”於璽怔了一下。

而對於大漢在西北的安排佈置更加清楚的侯秘已經明白過來:“也是,我們在武威那邊同樣重兵雲集,而且還能依託長城和烽燧步步爲營,所以本身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從武威繼續向西,可就不是我們的掌控了,給吐谷渾人找點兒麻煩未嘗不是好事。”

吐谷渾現在雖然和大漢保持着結盟共同對抗突厥的關係,但是誰都清楚這實際上只是在突厥人的壓力下的不得已罷了,畢竟吐谷渾人也好,大漢也罷,對於河西走廊以及更遼闊的西域肯定都有覬覦的,只不過現在無論是誰都沒有能力全部掌控河西,只能維持現在大漢在東側武威、吐谷渾在西側沙州的局面,而實際上等到打敗了突厥人,雙方少不得要有大戰。

歷史上隋唐都有和吐谷渾開戰,唐太宗更是盡遣大軍,征服了吐谷渾。

現在在大漢很難把重心放在西北的情況下,能夠通過這些突厥人給吐谷渾製造一點的麻煩,未嘗不是好事。

“但是既然突厥人能夠在這裡向西渡河,自然也能夠在南邊重新回來,我們必須要考慮到這一點,”徐德言緊接着說道,突厥人肯定不會不記仇,“既然突厥人的牲畜等等全部都丟在了這裡,那麼就算是他們直接從回樂城南下也沒有辦法憑藉騎兵威脅到靈武,我們也是時候抓緊南退了。”

對這一點大家都是同意的,當初堅守靈武和回樂的目的就是爲了擋住突厥人的腳步,更或者說是擋住如此大數量突厥人的腳步,這麼多突厥人一下子涌入西北,哪怕他們單純的只是想要就食,也必然給整個西北帶來滅頂之災。

現在突厥人已經沒有了勞力和牲畜,不過就是一羣遊兵散勇,就算是他們能夠流竄入西北也不懼怕他們,畢竟西北的農耕和放牧等等和中原有所不同,多數都是採用軍屯和村寨相互連接、相互依靠的方式,單純一支突厥騎兵就算是衝進來,短時間內也很難造成什麼破壞。

而且突厥人這一戰想來也被殺破膽了,就算是重新回到大河東岸,繼續南下的可能也不大,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他們是這個時候真的已經是喪家之犬的突厥葉護阿施步,恐怕也不會冒險掉頭,倒不如趁着吐谷渾那邊還沒有反應過來,先去打打秋風。

所以就當前的戰局來看,大軍南返已經是必然,只要加強沿着大河一線的偵查就可以了。

更何況大軍在北方停留的時間也不短了,人吃馬嚼的消耗已經快把蜀中運來的糧食消耗乾淨,而且還有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楊堅正在西北的蕭關和平高郡一帶屯兵,若是大漢佔有靈武郡,那麼靈武郡和大漢控制的西北各郡之間就等於被橫插一腳。

不管朝廷是怎麼想的,楊堅又是不是打算要主動惹是生非,大軍停留在靈武顯然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必須要儘快把這一戰的繳獲運到南邊去。

畢竟靈武這個地方還是太靠北,而且一座孤城懸在塞外,也不利於進退,大漢現在經營的重點還是天水、安定和武威形成的這個三角。

當然既然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自然也就要說到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於翼甚至是整個藍田於氏以及其麾下上萬將士的歸屬。楊堅顯然已經做好了壯士斷腕的準備,派遣樑睿前來顯然就是不打算給於翼任何在其中搖擺的機會。

樑睿不但是於翼的老上司,也以殺伐果斷著稱,若是於翼想要在雙方之間尋找到一個騎牆的位置,樑睿肯定會果斷的和他劃清界限,然後牢牢地關上蕭關的大門。

而如果於翼想要在這個時候回到北周的懷抱之中,繼續做北周的忠臣,那麼等待他的肯定是解甲歸田,甚至整個藍田於氏都少不了會因此一蹶不振,畢竟雙方的關係現在已經到了非常敏感的地步,楊堅肯定不會讓於翼再擔當重任,更不要說和大漢這邊關係更近的於璽等人,畢竟他們是真正的和漢軍並肩作戰過的。

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遲家的禮物第二二七五章 外戰則內安第一千二十四章 後塵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六十三章 介紹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將明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十七章 弱點第六百零六章 吏員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紙般的巴蜀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一四三一章 黃沙灣阻擊戰第一八四二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一七四五章 讓軍神當苦力第一五四七章 能堅持多久?第四百零六章 野心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三五三章 關中的土地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一六七四章 病急亂投醫可不行第一一七四章 活水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九百八十四章 業火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個聰明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六百三十三章 選擇哪一邊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一二八七章 士氣浮動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個好機會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一七七三章 尉遲貞和尉遲霖第五十章 冷潭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製造內部矛盾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溪谷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一一七六章 西北餘聲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觀的感覺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與死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戰第一三七四章 藍田受降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渾來客第一五零三章 年輕人的較勁第八百二十二章 徒勞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一七六三章 朕的旗幟只在此處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將才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一九零八章 破冰奮戰第一三七九章 長安一片月第一六三八章 丟掉的要拿回來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一千二十四章 後塵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景不殊第一四零二章 短兵相接洛川城第九百三十一章 錢不能堆着第一六八八章 王軌的去向第二三六二章 親眼所見方爲真第一七四四章 萬戶侯的誘惑力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一七四六章 那朕給你打下手如何?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一三二一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六百五十四章 多多益善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臺的都不好惹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興國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二一零五章 寬心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一三零三章 抗命第一四五三章 拖延時間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十六章 不仁第二百三十六章 請援第二一六五章 巡視陪都,名正言順第一六六零章 誓師出征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二一零七章 對鄴城的接管和規劃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滿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一二七零章 類似的開局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