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

因此留給於翼的好像也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至少投靠向李藎忱這邊,也算是於翼軍中上下的共識。

一時間營帳之中有些詭異的沉默。

曹忠和徐德言對視一眼,曹忠緩緩開口:“老將軍,關於貴軍的去留,按照我們之前的約定,我們必然不會橫加干擾。不過還請老將軍放心,現在朝廷正在和貴國派出的使者談判,陛下的態度還是非常明確地,要求貴國一定要確保老將軍以及將軍麾下所有將士家眷的安全。在當前的情況下,除非楊堅真的打算撕破臉,否則是不會違背約定的。”

於翼並沒有說話,而旁邊的於璽不由得露出喜悅的神情。

這實際上纔是他們最擔心的一環。雖然在這個時代,因爲各個家族的龐大背景擺在這裡,所以很少有人能夠真的把一個家族連根拔起或者拿着誰的家眷作爲威脅。

當初北齊宰相楊愔被殺的時候,北齊的朝廷也想滅了楊氏滿門,結果朝廷上下一致反對,無奈之下只能把懲戒控制在楊愔的直系親屬,這纔給了弘農楊氏救人以及之後東山再起的機會。

相同的道理,雖然楊氏、李氏等都已經倒向了李藎忱,但是楊堅終究沒有敢把他們怎麼樣,這些家族早就已經和北方的各個世家盤根錯節的交織在一起,不管是清算誰,都會把其餘的所有家族都牽扯進來,這不啻於自毀根基。

甚至後來隴西李氏之中的李詢投降李藎忱,楊堅都沒有把以李穆爲首的李氏衆人怎麼樣,以李穆的身份,一旦打壓,恐怕半個軍隊都要造反了。

但是事實歸事實,也不可能一點兒都不擔心的。說到底家人都是自己的,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家人承擔這樣的風險。而現在李藎忱竟然直接把這個加入談判條件,顯然也是要付出一定的讓步和代價的。

這也是讓於璽感動的地方。

而於翼只能在心中暗暗嘆息一聲,李藎忱直接把這個拿出來作爲談判條件,分明就是不打算給他再留下任何一點兒選擇的餘地了,甚至就算是自己真的回到北周當一個種田翁,恐怕楊堅也會不放心的天天派人盯着自己。

當即於翼鄭重的向着南方遙遙拱手:“某於翼,願爲大漢陛下效犬馬之勞!”

曹忠和徐德言頓時都輕輕鬆了一口氣。

或許對於大漢來說,這一戰最大的收穫並不是擊敗了突厥人,而是得到了於翼父子以及這一路兵馬,藍田於氏倒向大漢,代表着原本支撐整個北周國本的柱國制度已經開始晃動,於翼這個老將的加入顯然要比楊素和李淵這些年輕人來的有分量。

畢竟在才能的旁邊,身份和名聲也是非常重要的。

——————————--

西北千里之外,中原,洛陽。

再一次走入尉遲迥的府邸,許善心顯得信心十足。

他伸手彈了彈衣袖上不知道存不存在的灰塵,大步走入議事堂。

相比於上一次,尉遲迥和李惠臉上的笑容都看上去真誠了不少。

實際上許善心也已經在尉遲迥這裡坐了很久的冷板凳,尉遲迥顯然不打算在宇文憲回到鄴城並且給他明確的指示之前,和這個南邊來的使者有太多的接觸。

畢竟尉遲迥和南方的關係怎麼看都有些敏感,冷落一下南方的使者也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今天卻不一樣了,大漢西北大捷的消息和宇文憲的命令前後腳。尉遲迥也好,李惠也罷,誰都沒有想到這一次北周兩方北伐,竟然讓大漢打了一場惡戰,而這場惡戰還真的打贏了。

西北大捷的戰報通報天下,大漢朝廷聲稱消滅突厥大軍五萬、解救漢人奴隸十萬以上,另外糧草牲畜以及抓獲的俘虜不計其數。無論是什麼時候,彙報軍情肯定都有些水分,但是能夠把這麼大的數字擺出來,就說明大漢實際上獲得的好處也不少。

更重要的是北周重將於翼攜帶部衆歸降李藎忱,雖然現在他們這萬餘兵馬不過是無根飄萍,歸屬李藎忱也在情理之中,雙方在西北合作了這麼久,楊堅是根本不可能再信任這些人。

這也是爲什麼現在尉遲迥竭盡全力想要和李藎忱撇清關係。

但是宇文憲顯然已經等不及了,李藎忱在西北取得大捷,讓大漢聲望暴增,這個崛起於南方的年輕王朝已經不再是北方的人們這些年想象之中的南蠻和島夷的形象,他們崛起於南方,卻在積極地向北拓展,他們擊敗了壓着北方兩個王朝多年的突厥人,他們證明了自己,也讓宇文憲和楊堅對於這個新崛起的敵人有了新的認識。

如果不能儘快獲得大漢的支持,轉而導致大漢支持楊堅,那麼對於宇文憲來說無異於一場災難。

人還沒有到鄴城,宇文憲就讓尉遲迥務必抓緊拿定和大漢在軍事合作上的談判條款,因此尉遲迥就算是再心不甘情不願,也必須要笑臉相迎。

而同樣,站在他對面的許善心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竟然有機會如此風光。實際上他只是走進了平日了閉門不得入的將軍府,只是一個人迎上尉遲迥的目光,但是他覺得自己的身後彷彿站着千軍萬馬,那攪動西北的風雪,高舉着大漢赤色龍旗的千軍萬馬。

和之前進入洛陽城時候的虛張聲勢不一樣,這一次許善心也是有底氣的,甚至在他作爲使者的這麼長的人生之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覺得底氣十足,腳踩着是敵人的土地,但是彷彿就在自家的府衙中。

微微一笑,許善心開門見山的說道:“我們上一次就已經說過了關中的攻略,時間一長,不知道大將軍可還記得?”

尉遲迥和李惠神情都是微微凝滯,這話裡帶着分明的責備啊。當即尉遲迥笑着說道:“如何不記得,且別看老夫老矣,這該記住的事情當然是忘不了的。”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從上一次說到的往下說。”許善心不緊不慢的走到那一張大輿圖上面,卻並沒有直接開口,而是打量着輿圖的西北角,意味深長的看了尉遲迥一眼,“尉遲將軍,這輿圖看來有些落伍了,西北的局勢一變,將軍可也要與時俱進啊。”

第一七九二章 糾結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一二零九章 上元節第一百七十二章 盛怒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一九八七章 輕騎甲騎,剎那交錯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錢、糧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一千七十六章 違令者斬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四百八十章 援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鉤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三百章 助手第一二三一章 動脈第一三一五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八十三章 真是一場豪賭第一三六一章 捉楊堅第一九零五章 達奚惎的掙扎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退維谷第一七四七章 鐵骨錚錚宇文達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六百三十六章 他的意見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一九七八章 先連成一片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七百四十八章 就此別過第一六二一章 殿試三題第一七六五章 尉遲兄,某盡力了第一六零一章 看護隊和蕭湘的眼色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一一二六章 戰雲催第一五七九章 更廣闊的世界完本感言第六百六十三章 夏有涼意第一百一十三章 什麼樣的君王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二一五八章 祭壇上的五個牌位第一七八五章 炎黃的血第二二五八章 開幕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將明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關那畔行第二二一九章 怎麼入城?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邊第五十五章 來者第一一二四章 虛張聲勢第九十章 袁英第二零八九章 雄關漫道真如鐵第一六七七章 進英烈堂,咱們不一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第五百二十九章 佝僂老人第四章 桃源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二一七五章 低級的錯誤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二二八一章 步步爲營和直搗伏俟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歡喜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一七一四章 上陣父子兵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一四九二章 第一滴血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與暗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一八三五章 後勤保障第一二二九章 醉後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二二八九章 先漢因何亡?第一二五八章 殺人夜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五百二十二章 韋孝寬的盤算第二零二二章 死命令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二三六七章 松江第一四八二章 硃紅色殿門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二二零二章 破敵先鋒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一二一二章 西北還是武關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二一零七章 對鄴城的接管和規劃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