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

風雨,讓人們心緒不寧,讓人們看不清前路。

而對於守在碼頭上的林邑士卒們來說,這場風雨更像是一場漫長的囚禁,他們奉命在這個重要的碼頭上巡邏和放哨,即使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那些應該在他們的刀尖下瑟瑟發抖的老百姓,都已經躲在了屋子裡,哪怕是屋子漏水,也總算是有遮風避雨的地方。

可是他們還要在這裡迎着風雨活受罪,這讓這些士卒們心中頗有些不滿。

這風雨天,沒有船隻靠岸,也沒有人在碼頭上往來,這也就意味着他們不但要是忍受風雨,而且還一點兒可以盤剝的油水都沒有,要不是上面下了死命令,誰願意做這樣的苦差事!

雖然已經到了正午時分,但是天並沒有任何要放晴的意思。

對於南方的象林來說,這也不算什麼奇怪的天氣現象,大家早就已經習以爲常。

幾名士卒懶洋洋的靠在房檐下,抱着自己的刀槍,百無聊賴的看着風雨中波浪起伏的海面。

他們甚至連聊天都覺得無趣。

“快要到吃飯的時候了,”其中一人吸了吸鼻子,似乎想要努力去聞到風中的飯香,不過很快他就失望的搖了搖頭,“應該都快午時了纔對,怎麼一點兒動靜都沒有?”

“殺人啦!”此時一聲尖叫刺破了風雨聲的單調!

幾名士卒打了一個激靈,正想要看去,一張巨大的漁網從天而降,直接把他們罩入其中。

“殺!”幾名大漢也從屋頂上跳下來,手起刀落。

林邑這邊對刀劍的管制還是有的,當然更重要的是因爲鐵礦的缺少以及對冶鐵技術的不重視,所以大多數的林邑人根本用不起鐵打造的東西,哪怕是菜刀,更不要說刀劍了。

能夠手持這些刀劍,說明這些大漢都是有備而來,甚至背後還有別的力量支持——在林邑的周圍,想要和林邑爲敵的力量,也就只有那麼一個了。

只不過不等這些士卒們想明白事情的前因後果,刀劍就已經無情的刺穿了他們的胸膛。

他們盡力的想要向風雨之中看去,因爲在臨死前的最後一刻,他們聽到了更加密集的腳步聲。

甚至蓋過了風雨聲!

碼頭上,一名名林邑士卒被成倍於自己的暴民所殺,而更多的身影衝過風雨,逐漸席捲整個象林碼頭。

象林碼頭作爲南洋最大的碼頭,在這裡居住和生活的人不下兩三千,這些身影就算是再多,也不過只有五六百人罷了,而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把整個碼頭喚醒。

白袍當然有自己的一套組織和發動百姓的方法,本着寧缺毋濫的態度,能夠第一時間得到消息並且追隨組織行動的,都是思想過得去的,這樣才能儘可能的避免將一場有組織、有紀律的暴動轉變成以燒殺搶掠爲主的大混亂。

對於大漢來說,就算單純的憑藉軍隊,想要拿下象林也不是什麼難事,之所以讓白袍打頭陣,主要還是因爲朝廷也想要知道白袍的這種方式到底能夠有組織的發動多少百姓,而不是沒有白袍,海軍和陸軍就舉步維艱。

隨着世家被時代所淘汰,走上臺前的是更多的普通百姓。朝廷有很多和世家鬥智鬥勇的計謀,但是卻缺少管理百姓的經驗,藉助白袍,朝廷可以考察一下應該如何組織和發動百姓。畢竟打仗需要發動百姓,平日裡進行一些大工程也同樣需要發動百姓。

李藎忱在前世也的確沒有學習到組織百姓的精髓所在,只能捂着臉說給前輩們丟人了。

更何況每個時代的社會矛盾有所不同,朝廷亟待解決的問題自然也不一樣,後世的經驗固然重要並且有指導意義,李藎忱也不打算生搬硬套,每個時代只有相符合的政策才能滿足這個時代的需求,不管是超前還是落後都沒有用。

王莽,李藎忱記得後世總是說他是最有可能的穿越者,也的確王莽的一些政策和後世無比相似,但是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在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這些政策就算是再先進,社會實際生產力和社會溫飽矛盾乃至於最基本的道德倫理問題——也就是漢室正統的問題——都沒有辦法解決,那麼這一切都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

發動羣衆、動員羣衆,在滿足羣衆利益的同時,讓羣衆去主動的、順帶的滿足國家的利益,這是李藎忱現在需要去學習和研究的,也是新一代的大漢士子們已經意識到了的。

正是因爲察覺到大漢的未來在更廣闊的社會人羣之中,所以李淵和李靖這些天資聰穎的年輕人們纔不願意拘束在課堂上,想要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看一看實際的生產生活和社會是什麼樣的。

到羣衆中去,才能瞭解他們需要什麼,作爲上位者,只有滿足了羣衆的需求,羣衆纔會反過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尤其是隨着工坊的建設和商業的發展,普通老百姓愈發的意識到生活不僅僅只有面朝黃土背朝天,因此他們的需求更多,朝廷想要維持穩定,需要做的自然也就更多。

現在白袍已經證明,只要通過完整的組織機構,即使是被公認爲猴子的林邑人也能夠妥善的組織起來。

雖然風雨很大,但是這些林邑人並沒有慌亂,在白袍的帶領下有條不紊的將街坊鄰居們都召集起來,一個接一個大聲呼喊着,向大家宣告林邑王室的暴政就要在今天被推翻。

“來了,來了!”一名眼尖的林邑人率先大吼道,伸手指向天邊。

風雨中,一艘艨艟鉅艦躍出海平面。

昏暗的天空下,赤色的旗幟迎風招展。

更多的飛剪快船圍繞在鉅艦旁邊,飛快的向前。

而在這之後,其餘的青龍大艦也都出現,在海面上排開,像是一道向前移動的高牆!

漢軍的艦隊,如約而至!

碼頭上的船隻一隻只如離弦之箭,引領着海軍的船隻靠岸。

站在風雨裡,十多名血統純正的大漢白袍將士看着這些來自母國的軍隊,腰桿筆直,眼睛裡也已經溼潤。

身在異國他鄉這麼長時間,甚至都需要隱姓埋名,一切都要提心吊膽,一切都需要謹慎,再謹慎!

第八百八十二章 不宜大動干戈第一四三九章 老將軍的謝幕之戰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二百三十二章 蕭湘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五百七十三章 疲於奔命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五百八十九章 風口浪尖第二二九七章 這個憂,不分好不好?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擔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選擇第一七四六章 那朕給你打下手如何?第一百九十一章 決斷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線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一八九五章 紈絝對紈絝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一三六六章 駕前驚變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一一二一章 吃醋的蕭湘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渾的情況不同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風浪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奮短兵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紙般的巴蜀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一五六二章 海軍的欠條第九百三十章 錢莊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一一九章 你們的名字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一百二十四章 題目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襲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二零五三章 知根知底,真沒勁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參與的決戰第一六零一章 看護隊和蕭湘的眼色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一七一四章 上陣父子兵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一四八二章 硃紅色殿門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惜抗旨第五百九十七章 可憐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四十二章 目的第二十五章 殘忍第一百一十三章 什麼樣的君王第一一九三章 醉生夢死第五百七十三章 疲於奔命第二三五一章 爲誰風露立中宵第五百五十九章 見面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一九五零章 不要讓他們失望第六百零三章 各項事務第四百三十九章 這是國戰第一百二十章 猜測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九百三十七章 掃雪第三百二十四章 腐朽第一三三二章 沒有都督的樣子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第七百六十一章 善於將將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一八八五章 鑿空河東第一六二三章 起邊釁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二一零四章 血色清晨第一八二一章 兩個混世小魔王第六百九十七章 合作愉快第一千章 如此星辰如此風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