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合適人選

bookmark

吳明徹話雖然說得客氣,但是這話裡分明是在告訴陳頊,自己實在是年老,這一次僥倖背瘡痊癒,誰知道下一次還會有什麼,所以您若是真的有什麼吩咐,還是另請高明吧。

當然吳明徹還有幾分試探陳頊的意思在,若是能夠讓陳頊早開口,至少吳明徹從大門走到議事堂的這一段路上,還有充足的時間可以盤算和思考。

“司空過謙了,過謙了!”陳頊似乎並沒有察覺到吳明徹略微帶着試探和表明自己態度的語氣,微笑着說道。

吳明徹皺了皺眉,不過終究沒有多說,只是在前面引路。

而陳頊饒有興致的打量着吳家府邸的佈置,似乎他這一次真的只是來拜訪吳明徹的。

剛剛引着陳頊走入大堂,吳明徹便開門見山的說道:“陛下日理萬機,這一次想必是有事前來,還請陛下無須隱瞞,只要臣能幫上忙的,臣一定盡力而爲。”

“知朕者,司空也!”陳頊忍不住哈哈笑道,“好一個開門見山,司空還是當年戰場上那所向披靡的大將啊!”

陳頊這句活說的有些奇怪,讓吳明徹臉色微微一變。吳明徹自從上一次從呂梁率軍歸來,就已經明確表示過想要解甲歸田的意思,只是陳頊並沒有應允,而是讓他繼續擔任司空,實際上還是主管整個南陳的軍事。

畢竟算起來整個朝野也就只有吳明徹和淳于量這兩個碩果僅存的老將,黃法氍以及徐度等有資格的老將都已經撒手人寰,而偏偏下一代蕭摩訶等人還需要磨練,所以陳頊不得不用吳明徹。

也正是因爲明白陛下只是需要有個人來鎮場子,所以吳明徹當時對於陳頊的這個要求並沒有拒絕,如果他一味的請辭,反倒是顯得有些不識擡舉了。

吳明徹不是那種性格剛直、認定了什麼事情就決不回頭的人,所以這樣的妥協在他的接受範圍之內。

不過今日聽陳頊這麼說,吳明徹卻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這位陛下還真是“有事而來”啊!

“司空想必也看到忠武將軍的奏章,司空以爲應當如何處置?”陳頊一邊在主座上坐下,一邊不慌不忙的說道。

正在吩咐下人上茶的吳明徹怔了一下,他身爲南陳的司空,總管全國軍事,樊猛的奏章當然看過,此時自然沒有裝傻的必要,當即沉聲說道:“鍾離是我軍在淮南重要的節點,鍾離丟失則北周蠻夷向西可以進攻樑郡,向東可以進攻北徐州,淮南不可守矣!”

“如此說來,司空覺得可以答應樊猛所請了?”陳頊不慌不忙的端起來茶杯,用杯蓋輕輕撥動着水面上的茶葉,卻並不着急喝,似乎吳明徹不回答,他就會這樣等下去。

“然北周蠻夷在此時進攻鍾離之可能,微乎其微。”吳明徹也意識到什麼,斟酌說道。有一些話不能從他的嘴中說出來,否則就是禍從口出,所以最好還是誘導着陳頊來說,“樊將軍在此時以奏章上朝廷,雖然可見其防範北周蠻夷之細心,但是也未免有些小題大做。”

陳頊微微頷首,抿了一口茶水:“那司空的意思,就是不用答應了?”

吳明徹皺了皺眉,這可不是某的意思,要是按照陛下您這麼理解,那以後樊猛怨恨起來,某這鍋豈不是背定了?當下裡他沉聲說道:“陛下是擔心淮南防線過長,樊將軍無暇顧及整一條防線麼?”

沒有想到吳明徹不但不接招,而且如此快速的反問回來,這一次倒是陳頊怔了一下,遲疑片刻,他還是確認的點了點頭。到底是因爲什麼原因,不用陳頊真的說出來,以吳明徹的精明程度,肯定也能揣摩到,吳明徹如此說,不過是給陳頊一個合適的藉口和臺階罷了。

事已至此,陳頊自然也沒有和吳明徹繼續繞彎子的必要,吳明徹不過就是不想承擔“禍從口出”的責任罷了,陳頊索性遂了他的意思:“淮南防線之漫長,司空要比朕清楚,因此朕覺得單單憑藉樊猛,或許真的無法顧及整個防線,所以不知道司空還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或許可以和樊將軍一起擔負整個淮南的防務。”

頓了一下,陳頊放下茶杯,誠摯的看向吳明徹:“朕此次前來便是問計的,還請司空不吝賜教!”

吳明徹微微眯了眯眼,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陳頊不想讓樊猛坐擁整個淮南的指揮權,自然而然就得派人前去分一杯羹。可是整個南陳現在將領不少,不過除了留在朝中諸如吳明徹這樣的少數老人之外,其餘都追隨大軍西征,甚至就連另外一員老將淳于量都去湘州坐鎮。

因此現在朝中可用之將,少之又少。

也難怪陳頊會登門,這分明就是想要請自己出徵坐鎮淮南的意思啊。畢竟吳明徹雖然年邁,卻是南陳軍中第一人,也是一手拿下淮南的人,因此整個南陳恐怕沒有誰比他對淮南更瞭解、在淮南軍中的威望更高了。

更重要的是,恐怕也只有吳明徹坐鎮鍾離,樊猛纔會不敢說什麼,畢竟相比於吳明徹,他樊猛終究還是差了些。

吳明徹輕輕咳嗽一聲,說句實話,這淮南吳明徹是真的不想再去了,歸根結底他現在也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了,年少時候征戰沙場落下的大大小小舊疾時不時都會出來折磨他,對於沙場征戰,早在呂梁之戰前,吳明徹實際上就有些厭倦了,只不過因爲陳頊催促,所以他不得不率軍出征。

這一次人都已經回到建康府了,吳明徹當然沒有繼續跑到淮南和王軌再鬥智鬥勇的慾望。

奔波一生,現在人老了,總歸得歇口氣了。

“陛下此來是問人,在老夫心中可以支撐淮南大局者,倒還真的是有一個,”吳明徹斟酌說道,“不知陛下可想知道?”

“哦?且說來聽聽。”陳頊沒有等到吳明徹主動請纓,多少有些失望,不過他也清楚,吳明徹這一次都已經回到家中,想要讓他出徵可沒有那麼容易,若是吳明徹真的有上好的人選,倒也不妨試試。

畢竟現在南陳將領正到青黃不接的時候,能夠發掘出來幾個優秀將領,也未嘗不是好事。

第三百四十六章 落子何處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一三八三章 宇文忻的建議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一六一五章 演練制度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一五六二章 海軍的欠條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二零八七章 鄴城在望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撫第七百三十六章 每個男兒的夢想第八百九十一章 紮營雲田第三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一一五九章 條約是拿來撕的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爲艱難第一二零九章 上元節第五百九十七章 可憐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一二三章 回樂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開墾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七百八十二章 軍功的算法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七百七十章 霹靂車第一六一九章 不可空談第七十九章 等待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內第七百九十九章 江南士族第六百六十二章 風捲衣袍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一九六五章 打點行裝第一八零二章 隨風去第八章 危機第一五八四章 就是知道的意思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一九零五章 達奚惎的掙扎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五五二章 勝了也有頭大的事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渾的情況不同第一四二五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一七零零章 單騎第一三四五章 皇帝,是真正的皇帝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見姊夫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門第六百零三章 各項事務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經濟第一七八三章 內城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一千三十二章 建康在望第一三零零章 本末倒置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優越性第一四二零章 你是要行刺小皇帝啊第三百六十一章 援兵抵達第七百九十四章 亂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早知今日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裡第一九二七章 做好眼前事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二二八四章 西寧第一六五一章 不對等戰爭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與信任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一二零五章 隔牆有耳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謎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時間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書院第一千一十七章 嚴關第一八六四章 強權大漢與分權北周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三百零九章 致命第十二章 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