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決斷

“飆猛將軍陸子才,或許陛下只是聽過他的名字,但是想必知道此人的兄長,陸興世。”吳明徹不慌不忙的說道。

陸興世是南陳大將陸子隆,表字興世,生前任南陳荊州刺史、雲麾將軍,曾經在華皎叛亂的時候坐守孤城,最後堅持到南陳大軍救援,和主力內外夾擊,使得華皎大敗,是一員少有精通於守城的大將,其性格穩重、不卑不亢,素來飽受尊重。

可惜陸子隆在八年前就撒手人寰,不過陸家子弟依舊在南陳軍中效力,吳明徹說的這陸子才自然就是陸子隆的弟弟之一。

對於這個名字陳頊還是有印象的,而對於陸子隆,時隔八年他也是記憶猶深:“沒有想到陸興世的兄弟竟然都已經做到了飆猛將軍,也算是對得起他兄長的在天之靈了。”

吳明徹也好,陳頊也罷,都是當年參與過平定華皎之戰的,一個是主將,一個是以攝政王的身份坐鎮湘州,所以對於這個以孤城力抗華皎和西樑的猛將甚是尊重,此時提到他的名字,兩人心中多少都有些悲慼之意。

不知不覺得,九年光陰轉瞬即逝,當年叱吒沙場的名將大帥,都已經垂垂老矣。

“也罷,對於這陸子才,司空了解多少?”如果說之前陳頊還有些猶豫,現在想到陸子隆,陳頊反倒是下定了決心。

吳明徹輕輕鬆了一口氣,陳頊問出來這話,說明他心中已經查不多確定人選了:“陸子才追隨老夫出戰呂梁,曾經不小的功勞,而此人和乃兄性格相仿,都是穩重之人,或許令其進攻,尚會有所擔憂,但是令其防禦,陛下大可放心。”

陳頊緩緩點頭,而吳明徹想起來什麼,緊接着說道:“若是陛下對陸子纔不放心,還可以調動犬子率軍支援北兗州,犬子不才,但是鎮守一方的本事老臣竊以爲還是有的,這樣樊將軍在樑郡,陸子纔在鍾離,犬子在北兗州,有如此三員大將在前線,總比樊將軍獨立支撐來得好,可保防線萬無一失。”

“好,好,好!”陳頊霍然站起來,興奮的拍了拍手,“司空所言,甚合朕心意!”

吳明徹輕輕鬆了一口氣。他的兒子吳惠覺是南陳的員外散騎常侍,率兵屯駐南譙州,南譙州畢竟還是處於江北,距離淮南前線還有一定的距離,當初吳明徹奉命率軍北上,陳頊特意下令吳慧覺接管其父的職責,主要負責淮南南側各州的事務,以讓吳明徹可以全心全意的北伐,也表示陳頊對於吳家的信任和倚重。

但是作爲一員武將,想要建功立業,終究是要上戰場的,只是在後面待着,就算是因爲轉運糧草、打造兵刃等同樣有功勞,甚至也有可能因此而加官晉爵,但是未免會讓人低看一眼。

現在吳明徹已經年邁,如果兒子還在後方得不到建功立業的機會,恐怕在很長時間裡都只能在這個員外散騎常侍的位置上待着。或許這樣的職務放在外面還不算什麼,但是在京城中卻是多如牛毛。

有句話說得好,烏衣巷的房檐上掉下來一塊瓦,就有可能砸死個員外侍郎,由此可見京城中到底有多少各式各樣的侍郎。

所以吳明徹此時也是有些私心,這個到淮南前線獨當一面的機會,他當然不會白白的送給別人。陸子纔是他的屬下,吳惠覺是他的兒子,他們兩人無論是誰能夠升遷,對他吳明徹都是好事。

陳頊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不過他對此並未多計較,吳明徹本來就不是那種“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嫌”的人——或者換句話說,這世上這樣的人終究只是少數——所以吳明徹肯定會舉薦自己的親人下屬。

更何況吳明徹執掌大陳軍隊多年,門生故吏遍天下,要真的說軍中和他沒有一點兒半點兒關係的,反倒是少數。

同時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陳頊對於南陳軍中新一代將領的瞭解,本來就沒有辦法和吳明徹相比,否則也不會專門登門拜訪,所以相比於無人可用,這樣終歸是好一些。

只要吳明徹依舊對大陳忠心耿耿,就算是吳明徹真的想要培養自己的子弟和下屬,陳頊也沒有非得阻止他的必要。

默默地看着陳頊上了馬車,吳明徹輕輕呼了一口氣,無論如何是把他給送走了。好在陳頊顯然已經預料到吳明徹不會真的想要親自披掛上陣,所以也沒有強烈要求吳明徹出征的意思,這也讓吳明徹輕鬆了不少。

不過自己這一次倒是把樊家給得罪了啊!

吳明徹苦笑一聲,萬事萬物,有利也有弊,只是不知道這一次到底是利還是弊。

他的目光在追隨陳頊的馬車消失在街角之後,緩緩轉向東北方向。自己沒有將鍾離的指揮權交給樊猛,就等於斷絕了樊猛和揚州刺史那邊的聯繫,這中間意味着什麼,吳明徹知道東宮裡面的那幾個老狐狸肯定也清楚。

這怎麼說都是一個不小的人情,只要東宮那幾個人不傻,以後肯定會回報的。

如此算來,用得罪樊家換來東宮的人情以及對陸子才和吳惠覺的歷練,倒也不算個賠本買賣。

吳明徹靜靜的站在門口,老人的嘴角邊掠過一抹笑容,不過相比於之前的苦澀,這個笑容更帶着輕鬆之意。

————————————————

南陳,巴州,巴陵郡。

位於洞庭湖口的巴陵郡,又稱巴丘,是大江中段的要塞所在。巴陵扼守洞庭湖之咽喉,想要從湘州、岳陽北上大江,都必須要經過巴陵,同樣的道理,想要走湘州直驅江南,也要先經過巴陵。

這是從巴陵向南,而從巴陵向北,則窺探江北,東北側的郢州、西北側的江陵等大江沿線重鎮,都在巴陵的震懾之下。當然換句話說,從九江到郢州,再到巴陵,最後經過江陵延伸到宜都的這一條珍珠串似的城鎮集羣,構成了整個大江中段防線。

古往今來,圍繞着這幾個節點,不知道爆發了多少大戰,也不知道這一段大江中有多少白骨累累。

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斷沔水第五百一十七章 越來越看不懂了第一千三十九章 混賬第一八四一章 軍議不是兒戲第二三四五章 楊堅:我虧了呀!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煙起第一百零五章 遇襲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退不得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二百零二章 徵用第九百七十八章 天亡我也!第兩千章 西北風第九百七十章 戰武寧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五百二十一章 寒夜中的暖意第一六九九章 騎兵的肉搏戰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過分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藎忱的兵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六百六十九章 小隊伍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六百一十一章 時也,命也!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裡的第一千一十八章 孤臣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鋒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一六一零章 陛下有幾個老丈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願者上鉤第一一九零章 選秀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栽樹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二二七七章 落葉滿長安第二零六七章 壕溝激鬥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呂梁之戰——隋唐盛世的濫觴第七十章 衝殺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書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嬌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爲上第八百零九章 督戰隊第七百九十四章 亂戰第二一五四章 務實的思想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六百八十七章 相逢猶似在夢中第一五九四章 秋來得快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當車第一千三十八章 留後路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義第二一二八章 心有春天,自是春天第五百一十三章 埋下的種子第一九九七章 深沉的愛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虧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麼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請示第一六五零章 窩囊第一八七九章 當爲將軍擒此獠第四十章 驚現第一八三八章 勞逸結合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勢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二二七零章 牽手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一七五四章 外室打上門來了?第六百九十六章 替罪羊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二零九四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第二百七十章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第一六七九章 得虧咱們快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一千二十四章 後塵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一九六四章 戰爭,近在咫尺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一六八六章 打的就是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