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八章 陛下之壽三千霜

隊伍逐漸向前,陛下車駕也出現在視野之中。

萬民隨之叩首,用最高的禮節恭迎大漢陛下的到來。

車駕停下,李藎忱伸手掀開簾幕走出來。

他腰懸佩劍,不過並未身着正裝,一身幹練的黑袍上赤龍盤繞,而頭上的金冠熠熠生光。

李藎忱不需要任何人攙扶,縱身上馬,環顧左右,朗聲說道:“朕率軍北伐,得天道庇佑、有將士用命、賴萬民攘助,以有今日凱旋。天下一統,是朕之功,是萬千大漢兒郎之功,亦是大漢萬民之功。今日,萬民皆是勝者,因此皆平身而起,與朕共慶此功!”

“吾皇萬歲,萬萬歲!”無數軍民齊齊行禮高呼。

緊接着,城牆之上,鼓聲陣陣響起。

沿着城牆,手持斧鉞禮器的士卒率先唱道:“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城內城外,大家對於這首據說是陛下於戰場上臨陣揮毫的詩歌早就很是熟悉,因此紛紛高聲唱道:“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胡無人,漢道昌!”

“胡無人,漢道昌!”

歌聲震天,洛陽城中,四野之上,百姓將士,都在高歌。

站在城門上,樂昌看着李藎忱縱馬向前的身影,已經熱淚盈眶。

闊別經年,自家夫君、大漢的天子,似乎瘦了一些,也黑了,但是他真的實現了多少先人前赴後繼都沒有實現的夢想。

樂昌作爲李藎忱最爲親密的枕邊人,當然很清楚陛下有多麼盼望着這一天,也清楚陛下爲了這一天的到來付出了多少努力。

“走,下城,迎接聖駕!”樂昌徑直轉身。

策馬入城,李藎忱第一眼就看到了樂昌的身影,除了樂昌之外,還有兩側的尉遲熾繁和沈婺華,心中不由得感慨良多。要說自己這兩年來虧欠最多的,應該就是她們了。自己在前線衝殺的順風順水,當然得益於樂昌她們爲李藎忱坐穩了一個大後方,化解了所有有可能竄出來給李藎忱拖後腿的矛盾衝突,才讓李藎忱能夠不受阻礙的一路向前。

不然的話,無論是江南的世家死灰復燃,還是南北文武官員之間的衝突,而或者因爲南洋發現金礦等礦產而甚囂塵上的南下政策等等,隨便哪一個,都有可能讓李藎忱不得不暫時放棄北方的戰鬥,先回到建康府坐鎮,以防宵小之輩趁此機會徹底擾亂自己的後方。

從當初的一介白丁到現在的大漢陛下,李藎忱這一路走來,固然朋友有很多,敵人也有不少,尤其是那些只是蟄伏起來的敵人,隨時都有可能鬧出來亂子。

顯然樂昌努力調和留守京中各部官員之間的矛盾,並且把這些有可能的變亂都扼殺在了萌芽中。

李藎忱翻身下馬。

以樂昌爲首的妃嬪和羣臣齊齊行禮:“恭迎陛下還都!”

“平身!”李藎忱徑直走向前,伸手扶住樂昌的手臂,壓低聲音說道,“多謝皇后了。”

樂昌擡起頭,眼角的淚水已經風乾,嘴角邊掠過一絲笑容。

巧笑嫣然。

李藎忱一時間看的有些癡了。

恍惚眼前的這個衣冠華貴的女子並不是母儀天下的皇后,自己兩個孩子的母親,而是十年之前那個在峽谷深處看到自己甦醒之後的少女,秀眉輕挑,美目流光,俏臉之上的如釋重負令人心疼,而脣角邊勾勒的笑容更是令人沉醉。

“別看了,大庭廣衆之下呢。”樂昌被李藎忱這麼看着,心裡自然也是美滋滋的,不過她還是保持理智,低聲提醒。

李藎忱頷首,剛想要接見百官,一個總角少年就站了出來,手裡端着盤子走過來,聲音之中還帶着稚嫩,或許是因爲平時也很少見識這樣的場面,連手都在顫抖,有些緊張,惹得盤子裡的那杯酒都微微灑出來了一些。

李藎忱頓住腳步,不由得感慨,曾經那個繞着自己團團轉、牙牙學語的小滄海,都已經長得這麼大了。

“兒臣獻酒一杯,爲父皇接風洗塵。”李滄海昂首說道。

李藎忱看向樂昌,樂昌含笑看着他。

好啊,這是在明擺着提醒朕,滄海也已經越來越大了,是時候冊封太子了。

有太子,則國有延續。

李滄海在此之前雖然已經實際上在履行太子的責任,比如一些往來奏章之類的他都要進行系統的學習和分析,但是至少在名義上和太子還是不一樣的,這也是樂昌耿耿於懷的地方。只要一天不冊立太子,就給人一種自家兒子,也是陛下的嫡長子,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

李藎忱實際上也有自己的考量,太子一旦冊封,往往很難再有廢立,廢立太子往往不只是意味着皇室對外承認太子缺少賢德,更是體現出皇帝本身識人不明甚至同樣也有賢德方面的問題,而且選定的太子師之類的同樣沒有起到教誨的作用,到時候丟面子的是皇室還有本身和皇室親近的一大片官員,將會直接動搖社稷。

因此李藎忱並不傾向於過早冊立太子,至少要讓自己先考察一下這幾個孩子的德行,不然的話貿然立了一個未來明顯難以繼承江山社稷的,那之後還會給自己惹麻煩。

歷史上多少聖德明君,都曾經因爲立儲的事鬧得被後人指摘,即使是漢武帝、唐太宗這種都不能倖免。

不過話說回來,遲遲不立太子,自然也會導致天下猜忌,還會引起朝野之間結黨營私,各個官員爲了擁戴更能側重於自己利益的皇子上位肯定會相互攻訐,到時候大漢朝野之中難免烏煙瘴氣。

這就適得其反了。

因此李藎忱此次返回洛陽,第一件大事肯定就是立儲,告訴天下,大漢的未來也有了接班人,當然這樣做也能夠讓樂昌她們徹底安心。

當下李藎忱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熱乎乎的酒順着喉嚨滑下去,心也隨之熱乎乎的。

“陛下之壽三千霜。但歌大風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李滄海慨然說道,聲音不再顫抖。

“陛下之壽三千霜!”官員們齊齊應道。

聲音傳到城牆上、再越過城牆傳到城外。

歡呼聲再起,天下文武、天下將士、天下百姓,似乎真的期望這位爲他們帶來和平的陛下,能夠壽抵三千。

第九百九十章 激戰湘州城第九百八十六章 地位尷尬第五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擋的力量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靜的清晨第二二零九章 刮目相看第三百零九章 致命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八章 危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輸得起第六百七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一五二四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二零七零章 你們也太不靠譜了吧?第一二四零章 掂量掂量第八十章 款待第一百三十六章 求學第二一九九章 不變的戰法第一八零六章 洛陽皇宮第二一三九章 朕不過是向前看了一眼第一七四九章 神醫也要嫁人第一七零五章 都在看着我們第七百九十章 兩敗俱傷第一六二三章 起邊釁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二零二三章 楊素打算拉一把第一三五八章 人老心老第六百六十三章 夏有涼意第一四一一章 等妾見到阿爹的時候第二百二十五章 繞着彎子第一二三一章 動脈第一八二一章 兩個混世小魔王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九百八十一章 尷尬的顧覺第二一二四章 貿易體系下沉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慘案第二零三八章 水師格外積極第一三三七章 戰局驟變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見姊夫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二零七四章 黃金的分配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難處第四百九十九章 斗的是耐心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業大問題也大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起扛着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八百五十七章 酒宴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第一百九十五章 將令第二二五零章 未晚第一四六七章 長安事略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漢所需之人才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撫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一九七四章 甲騎對甲騎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一七九八章 消耗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爲什麼是某第二十一章 埋伏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二二三七章 工部右侍郎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五百零四章 滑稽而殘酷第一千一十八章 孤臣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一九八九章 沁水以南,盡爲漢土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六百零九章 來信第三百二十七章 楊樹枝紋飾第一八一四章 調動第七百六十章 同時突破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變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聖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選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浴血黃沙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