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

陳禹看着李藎忱。

他有理由懷疑陛下甚至是蓄謀已久的。

不過人名都已經說出來了,那就更沒有後悔的可能了。

“來人,讓房彥謙過來見駕。”杜齊出去說道。

樂昌和尉遲熾繁倒是有些詫異,陛下看上去似乎對這個房彥謙很是欣賞和信任,不過在此之前她們似乎也不記得聽陛下說起過此人,上次提及還真的是科舉考試剛剛結束的時候了。

不過她們也不知道陛下在北伐這麼長的時間裡到底都接觸了什麼人、遇到了什麼事,所以並不好判斷陛下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察覺並且發現這個人才的,這也讓樂昌和尉遲熾繁愈發的打起精神。陛下即使是身在前線,也依舊能夠對後方官員的變遷以及所取得的或許微不足道的成就都有所瞭解,那說明陛下要麼有足夠多的眼線盯着整個朝堂內外的方方面面——假如真是這樣的話,那樂昌她們不可能遲鈍到一點兒端倪都察覺不出,畢竟在陛下的身邊有尉遲貞跟着,任何風吹草動自然都能夠及時的傳到內府的耳朵之中。

那就只能說明陛下的記憶力驚人並且應該在心裡有自己的一套考覈和選拔人才的標準,只是她們並不知情罷了。這也讓樂昌等人看向李藎忱的時候,更覺得這位即使是同牀共枕這麼多年的夫君,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不過想想也是,陛下在很早的時候就有慧眼識英才的好名聲在,這也是大漢能夠在早年快速聚集起來一批人才的原因之一,尤其是陛下和楊素這一對君臣之間相互信任,最後一手分裂北方、讓原本看上去已經成定勢的天下戰局轉眼扭轉的操作,即使是現在也時常被人們提起,無不津津樂道。

君王皆有不傳之秘,要是沒有什麼秘密的話,那就不是君王了。

這些年李藎忱更多時候都是放任下面人自己指揮和操作,比如內府這邊,陛下只是聽取一下內府的財務報告之類的,甚至都很少提供自己的思路,內府一步步發展到今天自然主要都是因爲後宮妃嬪們自己的努力。

包括外廷,似乎亦是如此。

陛下表面上似乎仍然還保持着對朝廷內內外外各項事務的掌控,但是實際上大家都已經逐漸開始忽略掉陛下的存在,畢竟大多數情況下陛下都是和之前內府、外廷爭論的那一次一樣,坐在上面保持看戲的姿態,沒有人敢不得到他的允許而擅自達成什麼協議,但是似乎只要是雙方都同意的事,他並不怎麼會反對······

而今日的陛下,主動出面解決了內府的監察問題,對一切似乎都盡在掌握之中,樂昌等人方纔意識到,自家這位夫君依舊還是那個大漢的陛下,他能夠走到今天這個位置上也絕對不會是因爲自己的僥倖,知人善任、明察秋毫,這些曾經讓她們爲之讚歎和佩服的品德,現在依然還有。

大漢的一切,都已經按照陛下的構想步入正軌並且穩步發展,因此完全不需要陛下去主動干涉什麼,他自然就能夠平日裡閒閒散散,真的做到了聖人書中所說的“垂拱而治”。

而當他察覺到有一些制度和機構的發展存在隱患或者有可能誤入歧途的時候,他就會伸手去撥正,這個撥正的過程看上去似乎非常的簡單,所以有時候大家甚至都感覺不到陛下出現並且做了什麼。

這一次應該是讓樂昌她們感覺最明顯的一次。

陛下並沒有和想象之中的那樣真的已經打算退居幕後,甚至恰恰相反,他已經從之前的規矩制定者變成了一個規矩的維護者。

他所制定的規矩,並不是古板而一成不變的規矩,而是一個在變化和向前發展的規矩,或者換而言之,是一個讓所有人自主去創新和發展的規矩,而李藎忱所做的就是在維持這種規矩、維持這種秩序,讓一切都井然有序。

陛下看上去已經不再直接插手朝堂上的一應細節事務,只是在大方向上做出把控。

但是實際上他又無處不在,任何人都不可能真的無視他的存在而讓任何的制度和政策平穩的運轉和推行,可是偏偏他似乎就真的不存在,讓大家至少在思考對策、制定政策和發展方略的時候,於無形之中就要考慮到陛下的想感受甚至直接借鑑陛下之前曾經提到的什麼想法。

帝王心術玩弄到這個地步,樂昌和尉遲熾繁等人也不得不佩服。

李藎忱畢竟是大漢的皇帝,他要是沒有一點兒心術和手段的話,也不可能穩穩的坐在現在這個位置上。不過至少李藎忱並沒有因爲自己要達成什麼目的而做出過傷害樂昌她們的事,因此樂昌她們對李藎忱的一些手段之類的也並不反感。陛下所作所爲,又何嘗不是爲了這個天下?也是爲了這個共同的家。

垂拱而治,說得輕巧,但是背後往往是皇帝中央集權和以宰相爲代表——當然放在大漢應該是都官尚書和六部——之間持續進行的拉鋸,甚至是相互算計和鬥爭,此消彼長之間,也不知道有多少心思都要耗費在這裡面。

因此真正經歷過這種拉鋸對抗的人都知道垂拱而治意味着什麼,那就意味着皇帝將會完全變成一個吉祥物,甚至坐不坐在皇位上都不是你自己能夠決定得了。

陛下所追求或者所努力實現的垂拱而治,顯然並不是這樣的垂拱而治,而是皇帝在關鍵的時候做出決斷並且調整政策,大臣們各司其職也共同爲發展出謀劃策的治理方式。

這就意味着皇帝應該要有更加強大的平衡和決斷能力,眼見得要激化的矛盾,必須要抓緊平衡住,眼見得需要儘快判斷的,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決斷以避免耽誤或者引起更大的矛盾。

陛下,可不是那麼好做的。

這也讓樂昌愈發的能夠理解李藎忱爲什麼遲遲不太想讓李滄海成爲太子。成爲太子就意味着李滄海必須要開始學習這些並且能夠在小小的年紀就能夠承擔起一定的責任和重量。

一個小孩子,假如真的要學習和承擔這些的話,身爲母親的樂昌,又於心何忍?

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第三百三十九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下)第一八五七章 痛並快樂着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六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等第四百七十五章 殺上去真的對嗎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還有人?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千二十四章 後塵第一百四十四章 嫌疑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屬狗,打仗就慫第一九三七章 從內府到內廷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二百零八章 動手(第三更)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一五九三章 送別第一三四五章 皇帝,是真正的皇帝第二零二一章 囚徒心理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第八百九十一章 紮營雲田第二百二十五章 繞着彎子第七百九十章 兩敗俱傷第六百六十一章 離別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二百零二章 徵用第二二零一章 想揍自己人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六百六十一章 離別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一一六二章 歸家第一千四十二章 談判?第一八五一章 馬,馬!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栽樹第九十三章 逆風行第二百二十七章 自稱我第七十七章 年輕第七百零九章 保護自己愛的人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七百六十章 同時突破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個模子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一一一七章 雪舞第七百九十八章 與其慢慢凋零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見蕭摩訶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一七五八章 大漢需要更加穩定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擊戰第三十八章 進山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六百五十七章 謹受教第一五三零章 範梵志的果斷第五百七十一章 正在眼前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脈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二百二十二章 綾羅之下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一三五一章 一力破百巧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與死第一四五零章 出賣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二一四三章 大漢的監察制度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六百六十九章 小隊伍第七百六十七章 隨風雲而動第二零九五章 亂起雁門內第一八四九章 白狼堆第六百八十六章 還有私事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二百四十三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一八六五章 朕給你這個機會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三十八章 進山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三百三十九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下)第二三四四章 故友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繭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經濟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一八零三章 戰局明瞭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與死第一三五二章 囚籠的鑰匙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一二七六章 爲大漢之崛起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