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

至於西域,李藎忱覺得可能還得等一等。

所謂想睡覺,就有人給送枕頭,來形容徐德言的“平西三策”,最合適不過。

穩定江南、鼓勵進一步開拓南洋,這是李藎忱當前要做的。

整頓兵馬,海陸齊發,一戰平定遼東,這是李藎忱未來要做的。

西域,太大了,也太遠了,而且西域各國一個個開門做生意、堅決不搞事,李藎忱一時半會兒還真的顧不上他們。

“平西三策”,直接就把平定西域的工作重點先放在了探摸西域各國之底細上,和自然就爲朝廷戰略之調整以及先完成更重要的事爭取了足夠的時間,不至於逼迫着李藎忱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西域上。

不過西域各國在歷史上就一直比較老實,並沒有想要和中原王朝搶奪地盤的意思,只是自己守着西域的一畝三分地。高昌被盛唐所滅,一部分原因是當時的麴氏高昌和突厥結盟,算是站在大唐的對立面,雖然高昌也沒有在盟約之中幹什麼事,只是罵了大唐幾嗓子,還有一部分原因自然就是高昌把持着從河西進入西域的要衝之地。

隋唐兩代都在着手恢復和西域之間的貿易,高昌的“喜怒哀樂”就是個繞不過去的坎,所以還不如直接把這傢伙收拾了。

現在的高昌所經歷的和另一個時空中的又不一樣。

另一個高昌是有資格看不起隋唐兩代的,因爲他們跟着的老大突厥,的確是曾經力壓羣雄,在西域稱王稱霸的存在,即使是唐代擊破突厥,向西遷徙的西突厥依舊是一個強大到足以威脅到唐代西北邊境之安危的敵人。

可是這個高昌,說來命運就有點兒悲慘。

原本他們是突厥的小弟,結果誰曾想到突厥竟然被打的星散,再加上吐谷渾自南方而來,高昌自然只能又變成了吐谷渾的小弟。

或許高昌還以爲小日子又可以安安生生的過了,結果誰知道吐谷渾老大去招惹大漢,結果又在小弟的注視下被打的落花流水。

看着兩個老大都被大漢給收拾了,高昌自然不可能再對大漢熟視無睹,就算是不想抱大腿,也得想想自己有沒有本事和大漢掰手腕,沒本事就乖乖的蹲在西域,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安心賺小錢錢。

高昌和其餘西域諸國都比較聽話,那李藎忱自然不介意讓他們多喝幾口湯,享受享受,等到大漢騰出手來再把西域收入囊中。

至於從伏俟城前來的奏章,倒是要比敦煌前來的早了一些。

漢軍拿下伏俟城、殺掉慕容伏允,這些都在李藎忱的預料之中。高原上的各處部落基本上都在大漢的控制之下了,慕容伏允想要跑路都沒有地方去,要是宇文忻這都抓不住慕容伏允,那李藎忱得盤算盤算他是不是合適獨當一面了。

這奏章直接從伏俟城經過湟水谷地、穿過關中追上陛下的船隊,也把勝利的消息帶給高原和西北的每一個角落。

至此,從大漢北伐結束持續到現在,耗時半年的西北之戰,也算是落下帷幕。吐谷渾的瓦解意味着至少短期內在西北,沒有人再有資格挑戰大漢。

不,或許更準確說應該是,在西北、在高原,無論是羌人還是吐谷渾人,已經沒有人不是大漢的子民。

這一份奏章穿過湟水谷地中已經在興建的簡易道路、穿過西北正在完善的馳道網絡,也穿過洛陽和長安之間正在修建的直道,再順着鴻溝運河南下,交通之方便,消息傳遞之快捷,無一不表明着大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善自己的道路交通網絡,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狀態,代表着漢民族,也代表着由其他部落和民族共同參與進來的華夏民族,崛起於東方,虎視天下。

而只有親眼看到這份奏章的少數人才知道,實際上大漢對於整個雪域高原的征服,不過纔剛剛開始。

吐蕃的出現,無疑表明大漢在高原上又有了新的對手。

“囊日論贊。”李藎忱看到奏章的時候,反倒是鬆了一口氣。

不是松贊干布就好。

不過算算時間的話,現在松贊干布可能還沒有出生,或者不過是個少年。這囊日論贊是他的父親。

囊日論贊因爲重用新貴族——這些新貴族多數都來自於被悉勃野部吞併的其餘部落,因此他們對於固守悉勃野部的舊有制度和地盤並沒有什麼興趣,反而積極地想要配合囊日論贊真正把吐蕃整合成一個王國——所以遭到了來自於悉勃野部的舊貴族的敵視,最終被這些舊貴族毒殺,意味着吐蕃歷史上的又一次整合失敗。

直到松贊干布崛起,對內積極改革、對外注重學習引進唐代的先進技術,從而避免閉門造車,方纔讓吐蕃正式以一個大一統王國的身份出現在歷史上,至此開始了稱霸高原的時代。

對於吐蕃來說,此時內部矛盾的尖銳,或許正是最危險的時候。

而對於大漢來說,這或許是最好的時候。

李藎忱有時候都不得不感慨,自己所來的這個時代,看上去南北朝分裂,中原打的難解難分,實際上卻是華夏外部環境最穩定的時候。

吐谷渾和突厥瞪眼睛,而且都沒有膨脹到歷史上那種可以在西北和幷州等地隨意往來、如入無人之境的地步。

高句麗試試探探,卻因爲背後的牽制,遲遲不敢對遼東下手。吐蕃自己還一頭蝨子撓不清呢,對吐谷渾都沒有什麼威脅力。

南中、嶺南各地,又出現了諸如冼夫人這樣的女中豪傑,以和平安寧以及和中原王朝之間的合作爲主要政策,絕對不沒事找事參與中原的鬥爭。

至於西域那些,一羣鹹魚罷了,沒有夢想。

似乎老天爺都在眷顧這個民族,既然他們打內戰,那就讓外面的傢伙們都老老實實的,等到他們有了結果、有了一個強大的王朝站起來,在讓外面的傢伙們陸陸續續搞事情,然後挨個的被揍。

看上去,什麼突厥、高句麗還有吐蕃,這些歷史上或是和華夏打的難解難分,或是和華夏有無數恩怨情仇糾纏的國家和民族,更像是上蒼爲華夏之崛起準備的磨刀石。

合上奏章,李藎忱也只能在心中感慨一聲。

或許,這就是民族氣運吧。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保佑華夏,血脈流淌,萬古不息。

第一百六十八章 花落誰家第九百八十四章 業火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棄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變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漢所需之人才第一四五五章 總有人要證明第三百六十三章 難以拒絕第三百三十八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上)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一九六四章 戰爭,近在咫尺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選擇第六百四十一章 如履薄冰的許善心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九百八十六章 地位尷尬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一五二一章 林邑貴族的末日第六百二十九章 佳人心思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兩千章 西北風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二一七一章 馬革裹屍,猶然不悔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謎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與暗第一九一九章 樂昌的愛第一七八六章 放心,有拖後腿的第二一二二章 請冊太子,以安民心第二一七六章 鳴金第一千二十三章 兩路進軍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對峙,壕溝之間第七十九章 等待第一九三五章 這就是朕的底氣所在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陰沉沉的天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麒麟才子”徐陵第二零二一章 囚徒心理第九百四十八章 真實的訓練第二百二十二章 綾羅之下第一五八三章 賣姊姊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三十章 談判第一百三十六章 求學第一二一九章 東宮的“女主人”第一五九五章 路與河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七百二十三章 驚起第八十八章 四方樓第二零六六章 秦愛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二一二八章 心有春天,自是春天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錢、糧第一一一三章 戰線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一九八五章 禁衛軍的實力第一五二二章 戰爭,真的纔開始第一八五二章 驚回首第二零五三章 知根知底,真沒勁第一九五三章 未來,當在他們手中第一六八八章 王軌的去向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一一二六章 戰雲催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二一二四章 貿易體系下沉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起第八百章 要跑第九百七十章 戰武寧第二二三七章 工部右侍郎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火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二百八十七章 步履維艱第二二二五章 半夜起牀的原因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讀第一一七三章 年關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一二五五章 春雷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關那畔行第一五八九章 快了,快了第一四三九章 老將軍的謝幕之戰第一五三一章 白袍的努力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戰略思想第二百二十五章 繞着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