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

“對此,我們當派遣大量商隊配合白袍、通事館,以出使的名義前往西域各處,探查消息、摸排底細,知己知彼,方可知西域之軟肋。”徐德言又補充一句。

“善!”

“之後,應當‘分西域’。”

裴子烈眉毛一挑:“哦?此話何意?”

徐德言一笑:

“西域古往今來都沒有形成一個能夠和任何一方勢力叫板的強國,絕非只因路途遙遠、往來不便。要知道朝廷所謂之絲綢之路,雖然已經不再延伸到中原,但是在西域猶然還是運作的。

西域各國應當都在這條路上,或是有分支聯絡,或是乾脆就和高昌這樣把握要衝,內外交通,絕非不便,列國之間,當相互聽聞,甚至多有貿易上的合作,可是時至今日,高昌,依舊非霸主,列國仍存,這說明什麼?”

裴子烈微微皺眉,他實際上也只是在武威之戰爆發之後才從東部戰線上抽身而出,前來河西的,本身對於西域的認知就絕對比不上久在西北的徐德言,因此這個問題還真得想一想。

不等裴子烈回答,徐德言就已經率先解釋——這就避免了老上司萬一回答不上來的尷尬:“這說明西域各國內部,恐怕多有矛盾和不滿。不然的話數百年間,列國雞犬相聞而各自爲政,這不正常。”

“言之有理。”裴子烈頷首。

要是換在中原,一堆佔據着一兩個城池的小國家,除非因爲相互之間多有警惕戒備甚至乾脆是相互排斥,乃至於不死不休,恐怕早就有雄才大略之主,依託其中某一個大國遠交近攻,實現西域一統了。

畢竟像是高昌之類的國家,對上其餘的西域小國還是有很大勝算的。不至於和現在這樣,即使是一個從高原上下來的吐谷渾,都能夠逼得他們俯首稱臣。

因爲知道攻佔了其餘國家,對方肯定不臣服,那就只能直接屠城,最後自己也拿不到什麼東西——西域各國之財富,的確不少,不然也不至於讓大漢朝廷上下早早的就盯上了他們,但是西域各國都是依託綠洲而起,真正缺少的是水資源,更是人丁,真的屠城之後,弄了一堆金銀珠寶回去能幹什麼,能當飯吃麼?這不是打了一個寂寞麼?

所以還有啥好打的,明知道互相看不順眼,但是都不如各自吃各自碗裡的那口飯,只要絲綢之路還在運轉,總歸不至於餓死。

想通這個,裴子烈就已經能猜測到所謂的“分西域”是什麼意思了。

“列國之間,多有矛盾,只不過互相奈何不了,就只能互相隱忍。”徐德言笑道,“只要我們鼓勵他們之間相互攻訐,甚至予以一定的幫助,那麼西域就將更加混亂。朝廷出兵的理由,不見得就真的沒有。”

裴子烈不由得一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夠狠的!

關鍵在於,只要工作做的到位,保不齊真的有西域國家吃這一套。到時候打不過了,自然就有人會想着去找大漢求援。

“不過還是要淡化大漢在其中的分量,主要是讓他們自己相互打起來,不然有可能適得其反。”裴子烈補充一下。

兩人會心一笑,都明白。

西域這些傢伙,都是老牆頭草了。

一旦他們察覺到背後有大漢在挑撥,那保不齊轉眼就握手言和。

精明着呢!

因此大漢寧肯在旁邊看戲,也不能入戲太深。

這個,交給通事館和白袍來配合就好了。

“最後,自然便是‘定西域’。”徐德言接着說道,“西域廣闊,又有大漠、雪山,地形複雜。想要拿下西域,一旦給了敵人反應的時間,那麼戰線就會越拖越長,只會對大漢越來越不利。因此到時候當以精兵爲前鋒,大軍隨後,兵分數路,從敦煌、吐谷渾等地同時進發,底定西域大局,一戰之間!”

裴子烈霍然起身,目光炯炯,直直盯着掛在牆上的河西和西域輿圖。此時輿圖上的西域列國,多數都只是標註了一個大概的方位。

茫茫西域,萬里黃沙。

若是以此三策,未嘗沒有平定之可能。

一戰定西域,這是何等的豪邁,又是何等的不世功勳!

裴子烈看向徐德言:“若是如此,有生之年,或真的能將西域收入大漢囊中。”

徐德言一笑:“屬下從未懷疑。”

————————-

李藎忱收到從西北傳來的奏章時,已經不在洛陽,而在從鴻溝南下的五牙大艦上。

內河水師已經都解散,留下的這些五牙大艦,正好充當御駕龍舟。

論內河上的穩定性和舒適性,還是這玩意靠譜。

下江南,是李藎忱之前就已經決定了的事。

江南,大漢經濟、工業之命脈所在,李藎忱在進行下一輪的對外擴張之前,必須要先安穩江南民心。

當然,現在朝野上下討論最多的就是遼東和西北的局勢,其中雖然有少數激進派嚷嚷着一定要把這些全部都收入大漢的手中,但是依然還是有非常多的人對大漢的對外擴張保持觀望甚至反對態度。

原因無他,三百年戰亂至今,朝野上下都無比渴望着戰火平息,大家能夠喘息一下。當初李藎忱能夠收攏軍心和民心,也是憑藉與此。

可是現在九州太平了,朝廷卻頻頻對外用兵,還有完沒完了?

李藎忱下江南,自然也是爲了表明自己目前並不打算對外大規模用兵的態度,不然的話,陛下此時應該去鄴城或者返回長安纔對,哪有距離戰場越來越遠的道理?

不過李藎忱是這麼一個態度,並不代表着朝廷就真的無所事事,把各處關隘一關,大家開心過日子了。

實際上朝廷,尤其是太尉府,一直在籌備對遼東、對西域的戰事,朝廷斥候配合白袍,也在嚴密監控着關外的一舉一動。現在高句麗和契丹纏戰日久,盟友勿吉人似乎也不是那麼靠譜,所以進攻態勢多有放緩,畢竟高句麗人也得想想背後還有新羅和百濟磨刀霍霍呢,繼續向前還有可能觸動大漢這個龐然大物,所以也要適可而止。

如此,李藎忱判定高句麗暫時應該也沒有膽量直接跑到碣石挑戰大漢,所以自己可以先到江南走一遭。等自己返回的時候,就是大漢要對遼東用兵的時候。

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輿論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一五四一章 我們海軍就是要搶功勞第一五八九章 快了,快了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第二三四七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一八七七章 剎那猶疑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第一四七七章 穩坐釣魚臺的皇后第二二五八章 開幕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觀的感覺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一七二一章 狂瀾難力挽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一二零九章 上元節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擰朕,還找藉口?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如風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三百一十六章 魚第一六四九章 這打的什麼仗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二二五三章 寧靜的晨曦第二一二零章 邊關戰事第七百八十六章 用武之地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連狗都不如?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二零一五章 將士用命,攻破居庸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難纏的在後面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九百三十章 錢莊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一二二八章 對酒瓜洲渡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當細思量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二零五八章 條件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第二百八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一百九十三章 敵我第八百九十五章 進無可進第三百二十二章 逃命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門第一三九四章 打上門來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滿盤皆活第二零九四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關中麼?第二百三十四章 時間不多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一二六零章 後院火起第七百二十一章 牽手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一七三六章 殺人先誅心第一五九二章 戰爭開始的時間第一六七六章 揚武軍,死戰不退!第二一一八章 陛下之壽三千霜第一八三六章 這是頭孤狼第二二二八章 張掖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發少年狂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一六零九章 秋闈,房與杜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一三零零章 本末倒置尾聲 江山如畫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二二三九章 蒸汽時代的曙光第八百二十六章 沒有資格第二一零七章 對鄴城的接管和規劃第二零五三章 知根知底,真沒勁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歡喜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紙般的巴蜀第三百二十八章 信與不信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七零二章 糧食的難題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八十八章 四方樓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四章 桃源第一六一四章 內河水師不是鹹魚第二百零二章 徵用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