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

bookmark

“朝廷這一次還算是有良心。”蕭摩訶看着快步走上大堂的周確和顧野王,不由得感慨一聲。

周確和顧野王會心一笑,沒有多少什麼。

當他們把自己定位爲東宮體系中一員的時候,整個朝廷相對於他們東宮,自然就已經不再算是自己人。

陳頊的旨意完全是按照他給李藎忱戰報批示上的說法擬寫的,而這一次的宣旨使者也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因爲正是此時站在堂上的光祿卿顧野王。

以顧野王的身份,擔當宣旨使者未免有些大材小用,實際上他更重要的任務是來頂替周確擔當荊州刺史的。周確無論怎麼說都是東宮最核心的大臣,之前陳叔寶在荊州的時候,他在荊州幫助處理庶政也於情於理,現在陳叔寶已經回到了建康府,周確再留在荊州自然有些不太合適,因此用顧野王來代替周確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顧野王已經站在東宮這邊這件事,陳頊肯定早就已經揣摩和懷疑到,這一次將顧野王調出京城,自然也是不想再讓東宮的人擔當光祿卿這樣看似閒散,但是在關鍵時候卻可以控制整個皇城的重要職務。以荊州刺史這樣一個重要的封疆大吏官位換光祿卿,對於已經在各種清貴閒散職務上消磨了半輩子的顧野王來說,無異於聽到了天下大赦的旨意,那叫一個“漫卷詩書喜欲狂”。

更何況之前李藎忱在給顧野王的建議上就曾經明確的說過,顧野王作爲光祿卿,對於東宮最重要的存在意義就在於關鍵時候控制皇城。只是顧野王畢竟當了大半輩子的忠臣,現在臨到老了,他當然也不想再過深的捲入到這鬥爭的旋渦之中,尤其是建康府那種毫無疑問的漩渦中心,老爺子是堅決不想一腳踩進去。

所以對於顧野王,這種出使巴蜀、就任荊州的好事,那當然是堅決不能耽誤的。

這也是爲什麼當合州城下的李藎忱收到消息的時候,顧野王已經風塵僕僕的出現在了江陵城中驃騎大將軍府的大堂上。

“聽聞世忠他們在巴蜀又有動作?”顧野王雖然一路疲憊,但是臉上滿是喜悅神色。現在南陳和北周在各處戰線都保持了出人意料的寂靜——實際上這也不怪誰,南陳在其餘戰線都兵力不足,而北周還在國喪期,當然不可輕易動兵戈。

另外北周顯然也不可能看着南陳如此囂張,據說各地的大將都親自或者派出可靠屬下前往長安,聽從朝廷新的安排。不過至少在北周開始磨刀之前,雙方戰線上還是要保持這樣詭異的寧靜。

所以現在這遙遠的巴蜀反倒是雙方唯一還在交兵的地方,荊州相比於建康府,距離巴蜀又近了一半,所得到消息當然也就更快。

人還沒有走到議事堂,顧野王就聽到了巴蜀又開戰了的消息,所以趕忙想要打聽。

蕭摩訶微微一笑,做了一個請的手勢:“某正在研究巴蜀的局勢,正好兩位也一起參詳參詳。”

————————————

合州城上,總領合州攻防事務的刺史宋平臉色蒼白,覺得自己真的是倒了八輩子的黴。

他不知道李藎忱到底準備了多少攻城器械來對付他,他只知道整個合州城都在投石機丟出的石彈下劇烈的顫抖。

李藎忱拿出來的這種投石機絕對不是那種平時守城用的小型投石機,那種投石機盛裝的是碎石頭,依靠的數量大,丟射出去可以形成整個面上的殺傷,從而對密集的攻城人潮造成不小的損失。

那種投石機適用於守城,但是並不適用於攻城。面對高大的城牆和城牆的城垛、城樓等等遮蔽物,小石頭就算是速度和動能再大,也很難起到多少作用。

因此李藎忱使用的投石機顯然是從三國時期開始揚名的霹靂車。這種大型投石機拋射的是體格巨大的石彈,這種石彈呼嘯着從天而降,可以輕而易舉的將牀子弩、小型投石機等對攻城部隊威脅較大的器械直接砸成零件,更不要說人了。

之前宋平怎麼都不會想到李藎忱竟然會將這樣的器械搬出來。要知道霹靂車雖然是一種有效的攻城武器,但是其龐大的體型和驚人的消耗,意味着不是任何將領都能夠說使用就能夠使用的。

當然還有更重要得一點,就是霹靂車和守城用的巨弩這些武備,在這個時代的地位都是戰略層次上的。屬於不折不扣的戰略武器。這就意味着這些器械的使用必須要經過朝廷的允許,哪怕是默許,否則可就是大逆不道。

宋平雖然不知道南陳朝廷上現在的波譎雲詭,但是也能夠揣摩到南陳那邊肯定也是勾心鬥角,否則不可能李藎忱入蜀這麼久,已經將整個局面打開,卻還是孤軍奮戰。

因此他怎麼都沒有想到,李藎忱竟然在這個時候將霹靂車亮了出來。看着那天空中劃過的弧線,宋平心中只有絕望。

他當然不會知道,李藎忱麾下的大匠歐陽莫可是不折不扣的將作監出身,這霹靂車雖然不容易打造,但是至少圖紙什麼的都在歐陽莫心中,給他兩個月的時間,打造和組裝十多臺霹靂車的本事還是有的。巴蜀山多、樹多,最不用發愁的就是材料,而隨着李藎忱不斷地將流民安置下來,並調派峽江唐氏支援的人手,這打造和組裝的效率自然高上不少。

至於什麼朝廷會不會允許使用霹靂車,李藎忱對於這樣的問題根本不屑於回答。

那個數千裡之外的朝廷怎麼樣,和他李藎忱有什麼關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就是這樣的飛揚跋扈,可是從建康府送過來的奏章可是分明表現出來,陳頊對他這個把巴蜀鬧得天翻地覆的傢伙根本束手無策。

李藎忱甚至都覺得陳頊這輩子做過的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出兵北伐,北伐固然是拿下了淮南,但是還是在淮北撞得頭破血流,更重要的是藉助這一次北伐的機會,蕭摩訶成功上位,東宮實力瞬間膨脹,並且一步步發展成今天的樣子,甚至都已經足夠和朝廷分庭抗禮。

當然這還不是最讓陳頊後悔的,真正的變數就在於李藎忱。李藎忱以一介白衣入建康,竟然就這樣攪動了南陳大局,而隨着宇文邕的突然駕崩,這天下的大局也都隨之驟然風起雲涌!

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堅強後盾第一千四十六章 怎麼安置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一六八零章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第九百九十八章 戰俘第一百二十章 猜測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霧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長安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一百七十七章 詔書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處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驚一乍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個好機會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決戰方案第一五二八章 戰盧容,大象來襲第一七八二章 陛下是什麼意思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一六八零章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九百三十三章 獨立成軍第八百三十章 稍顯既逝的笑容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一一六六章 童謠第一四零八章 誤會,都是誤會第一千五十一章 亡國禍水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二零四二章 火槍雖好,不是萬能第二一六零章 冊封太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興國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九百六十三章 斥候交鋒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一一五九章 條約是拿來撕的第二零七七章 願革除功名第二三四三章 豬鼻子插大蔥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七百八十五章 驅趕第一八四八章 平靜之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二零四七章 征戰經年,終有今日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四百五十章 胡鬧第一五一八章 羣衆的力量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奈的周琛第五百零四章 滑稽而殘酷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六百七十一章 歸來第二零二九章 白溝南北,大戰在即第一千七十四章 狐狸精的味道第二二二九章 漢土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一五二四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九百四十四章 人口與人才第一五四三章 一身輕第一四五八章 每個人都在努力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二三零七章 陛下信什麼?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漢所需之人才第二零二二章 死命令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一四一二章 騙不了我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拒絕的辦法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二三零六章 兩教之爭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旨意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晉陽,實攻雁門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一三五三章 關中的土地第一三零七章 天子之怒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五百八十一章 傷心地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四百零六章 野心第一一五零章 正當時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一五九四章 秋來得快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一七四七章 鐵骨錚錚宇文達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一百四十九章 求情第一百七十四章 棄子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