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難處

bookmark

“蕭關某不要,如果把蕭關給我,恐怕老將軍回去也沒有辦法向宇文憲和楊堅交代。”李藎忱站在輿圖前,伸手指了指,“但是蕭關之外,所有的西北之地,都是某的,某可以給你們三天時間,撤走剩下城池之中的所有官員,至於本地的官吏可以選擇留下,某不會剝奪他們的官職,而城中軍隊就地繳械整編,如果不是本地人,某允許他們回家並且會給他們發放路費以及通關文牒。”

於翼就站在輿圖的另外一邊,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並不是因爲李藎忱開出的條件讓他感到羞辱——實際上以現在的情況來看,李藎忱能夠開出這樣的條件已經是大發慈悲了。畢竟現在李藎忱已經實際控制了西北,還在北周手中的也就只剩下了安定等少數幾個城池,並且城池之中兵馬都已經不多。

人心思變,這個時候北周想要隔着李藎忱控制的廣大農村地區繼續控制城池顯然已經不太可能,並且城中的官吏和軍隊多數都是本地人。因此一旦李藎忱切斷了西北幾個城池和關中的聯繫,而又控制了他們大多數在城外的家屬,那麼這些人自然就很難保持對北周的忠誠。更何況這天下大勢現在可是實打實的擺在這裡,至少宇文憲和楊堅現在可不佔據優勢!

所以李藎忱這個要求並不過分。

到這裡,於翼反倒是有些懷疑的看着李藎忱,按理說這個傢伙也是獅子大開口的性格,怎麼這一次這麼小心謹慎?

李藎忱實際上又何嘗沒有自己的苦衷,他在西北的根基實在是太薄弱了,真正依靠的也就只有安定牛氏和天水梁氏等本地世家,而這些世家在真正的利益面前會不會和李藎忱繼續保持一致,李藎忱真的不知道。

因此如果這一場大戰繼續打下去,李藎忱不敢確定西北的這些世家是不是依舊還會支持自己,尤其是萬一李藎忱失敗了,這些世家並不是沒有做牆頭草的可能。

所以李藎忱也需要一個暫時安穩的環境來讓他收拾西北的亂局、調整巴蜀的民政民生,畢竟這一年巴蜀都在努力供應着軍隊,對於一個剛剛安定下來的地區來說,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李藎忱不能再讓戰火延續到明年。

因此於翼打不下去了,李藎忱又何嘗還能繼續堅持?

看看李藎忱身邊能夠動用的兵馬也知道,他實際上也快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所以李藎忱根本就沒有有如當初在蒼溪谷那樣漫天要價,當時整個局勢都掌控在李藎忱的手中,並且更多的巴人援軍還在不斷的趕來,除了糧草可能供應不足之外,李藎忱幾乎沒有任何需要擔心的問題。而相反,尉遲迥和韋孝寬着急支援襄陽戰場,也不想把過多的兵力折損在蒼溪谷,再加上北周朝堂的明爭暗鬥更是讓這兩個老將同樣感到疲憊,所以自然就給了李藎忱可乘之機。

而現在李藎忱根本就不具備當初那麼優厚的條件,萬一真的把於翼惹惱了,這談判崩掉了,那李藎忱以後的日子也不會舒坦。

似乎明白了這個道理,於翼深深吸了一口氣

李藎忱再怎麼慘,也至少還是佔據優勢的,於翼並沒有打算擡高底線,沉聲說道:“漢中侯也是爽快人,既然如此我們就說定了。即日起老夫撤兵蕭關,至於西北的情況,恐怕還要等老夫稟報朝廷之後纔好做定奪······”

一邊說着,於翼一邊下意識的瞥向李藎忱,這實際上也是他在試探李藎忱,如果李藎忱同意的話,至少於翼可以先把軍隊撤回到蕭關,到時候就算是朝廷不答應,那麼軍隊也不會受到損失,也就還有了再戰的機會。

不過李藎忱顯然早就已經料到這一點,微微一笑:“如此也好,不過老將軍年老體衰,這一來一去未免頗費周章,依某看,還是讓少將軍攜帶老將軍的奏章回去比較穩妥。當然了爲了表示誠意,將軍在街亭的另外一支偏師也可以不動。”

於翼很想直接給李藎忱一拳,賀蘭師那一支軍隊雖然現在並沒有處於劣勢,但是也算是孤懸在外,肯定不比在蕭關之中安全。這等於李藎忱讓於翼和賀蘭師留下來當人質。一旦和北周朝廷沒有達成一致,那麼他們肯定是李藎忱果斷動手鏟除的目標。

於翼是北周的大司徒,而賀蘭師也是駙馬都尉,憑藉兩個人的身份,北周朝廷行事肯定也有所顧忌。對於現在已經是風雨飄搖的宇文贇小朝廷來說,現在已經經不起折損重將了,更經受不起士氣的打擊。

所以一旦李藎忱將於翼和賀蘭師以這種方式“扣下”,北周朝廷必然在考慮的時候也會考慮到這一點。現在的楊堅最需要的可就是聲望。對於出身寒門的楊堅來說,獨孤家族的衰敗對他來說可是催命符,如果他不能在對宇文憲的戰爭中取勝,那麼必然就會失去宇文贇對他的信任,再加上弘農楊氏的背叛,楊堅已經沒有任何依靠,到時候就算是高熲等寥寥數人還想要支持楊堅,他們背後的家族也得考慮考慮。

高家、鄭家可都不是什麼名門望族,也沒有資本有如弘農楊氏那樣經歷了幾次打擊之後照樣可以在兩代人之內重新崛起,所以到時候他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也可想而知。

於翼神情凝重,而李藎忱目不轉睛的看着他。留下於翼是必須的,而留下賀蘭師則是李藎忱爲了以防萬一。他雖然也算是研究過南北朝歷史,但是絕對沒有細緻到知道每個人生卒年的地步。

不過藍田於氏很快就沒落下去,說明於翼必然不會長壽,算來應該也快到撒手西去的時候了,若是在談判期間於翼真的發生個什麼好歹,反而有可能被楊堅利用,進而轉變成北周軍隊的怒火和士氣。

李藎忱從來都不懷疑楊堅的能力,這個從寒門逆襲成爲帝王的傳奇人物,絕對有着比常人更加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對局勢的掌控能力,一旦讓他發現一點兒小浪濤,必定翻雲覆雨之間變成滔天巨浪!

所以李藎忱能做的,也只有確保方方面面都沒有問題,根本不給楊堅這個機會!

第二一二九章 爲什麼要送入書院第一百九十四章 江陵總管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八百七十二章 來者不善第一五五二章 勝了也有頭大的事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二零五八章 條件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衝過去第一九九六章 海岸線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一八八六章 你這是背叛河東第一七一七章 赤與青,山河鼎沸第一七四零章 宇文氏要拼命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個模子第一五六七章 戶部的小心思第二一五三章 大漢自有國情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一八零一章 一杯酒第一百三十章 驚鴻第一九四七章 樂昌就是定心丸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寧靜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五百零七章 驚人的消息第五十六章 大營(加第一更)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一三八四章 楊麗華的請求第一三九三章 楊麗華的夢第一七八六章 放心,有拖後腿的第二二二八章 張掖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五百一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七百八十五章 驅趕第六百三十七章 皇族第五百二十八章 進還是退第一一六四章 父親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一六八二章 突進,羽林騎!第一九零一章 韋圓成的表現第四十九章 亂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藎忱的野望第一一八一章 北人侍衛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一二八五章 倒黴蛋宇文溫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二二八一章 步步爲營和直搗伏俟第九百三十三章 獨立成軍第一八三六章 這是頭孤狼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難違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會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八五八章 未戰先怯,不足爲慮第一八三五章 後勤保障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八百五十四章 是時候休整第一百九十三章 敵我第一一七五章 開墾淮南第四百六十五章 攻和守第八百九十一章 紮營雲田第一千五十章 便宜大舅哥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栽樹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繭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二一零九章 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第一二五九章 矛與盾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臺的都不好惹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一五七三章 天朝上國第三十六章 蕭世廉第一一二三章 回樂城第二百四十六章 將戰第一五七四章 給李詢的新任務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二零三九章 宿命中的敵人第三百一十章 解脫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