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區劃

bookmark

委任都督的方式在漢末就已經比較常見,只不過那個時候的都督主要都是掌管軍事,比如著名的東吳大都督周瑜。

但是到了現在,所謂的都督軍事,實際上是把當地的軍政全部都交給了都督。比如之前的吳明徹都督淮南軍事的職務,也就等於將淮南各處州府的軍事和民事權力一股腦打包交給吳明徹,但是這種委任有點兒類似於後世清代的總督,畢竟只是戰時纔會用到。

現在李藎忱也是在通過這種辦法在管理,比如都督瀘州的駱牙、都督襄陽的裴子烈等等,但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一個區域的政治和軍事不可能長久以來全部掌握在一個人的手中,而如果不設立這個職務的話,地方的州府又是一盤散沙。

因此李藎忱必須要考慮建設新的行政制度,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地方行政的混亂程度。

趁着現在春耕還沒有開始,李藎忱自然是打算將這個提上議程。

在李藎忱看來,真正合適的行政區劃當然還是州-郡-縣三級行政區劃制度,如果是兩級區劃的話,無疑會劃分的過於細密,現在的李藎忱也沒有精力處理每一個郡的事情,所以還是要建立比郡高一級的行政單位。

“巴蜀、南中、漢中、西北還有襄陽,我們的地域已經足夠大,也是時候統一郡縣的劃分和管理,”李藎忱斟酌說道,“尤其是巴蜀內部已經平定,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郡縣劃分,那麼政策很難按部就班的下發下去,無論是我們耕種政策還是錢莊的建立,都需要有一個完整和合理的州、郡和縣的行政結構。”

唐亦舜等人交換了一個眼神,這個問題他們當然也都清楚,李藎忱現在的後方已經穩定下來,如果繼續使用這種很不合理的制度自然不切實際。

按照李藎忱的想法,自然還是州-郡-縣的制度最爲合適,這和後世的省市制度幾乎是一樣的,只不過漢代的時候州刺史還沒有這麼大的實權罷了,只是起到一個監察的作用,但是李藎忱不介意提高他們的民政權力,但是這個提高僅僅侷限在民事上,不可能有如漢代末年那樣將一個州的軍政權力全部下放。

但是李藎忱還是想要聽聽其餘人的意見,事實證明一個有效的從上到下的改革不可能只是一個人的一意孤行,必須要積極的吸取多方意見,換句話說知道要保證大家的部分利益,才能夠獲得支持。

沒有這些臣子的支持,李藎忱就算是想要改革,也只會發現自己的政令根本影響不到地方。

“臣以爲現在的我們正是難得的休戰時期,所以趁此機會改良行政制度是合適的。”唐亦舜站起來朗聲說道,“但是也不宜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一來是因爲現在我們的人才尚且不足,很多偏僻的郡縣甚至是一個人擔當兩三個地方的管理,二來是襄陽、白帝城和漢中等地尚且屬於前線,此時大規模改革,很有可能導致軍隊和地方的矛盾或者混亂,給敵人可趁之機。”

“司徒(作者按:唐亦舜官職,管民政,依南朝官制)所說無差,”姚察沉聲說道,“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問題所在,而屬下認爲唐公所說的也正是我們這一次需要集中解決的。”

唐亦舜皺了皺眉,自己指出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是想告訴李藎忱在現在進行改革的話,很有可能帶來的隱患,畢竟現在峽江唐氏等巴蜀世家因爲從龍早的緣故,所以在地方行政上還是佔據有很高的份額的,這也是因爲當初李藎忱根本無人可用,自然就只能先抓着這些世家的子弟補充上去。

現在唐亦舜並不能確定李藎忱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所以就不敢確保會不會觸動到巴蜀世家的核心利益。隨着東南士族和北方世家的進入,巴蜀世家必然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樣肆無忌憚的發展,但是至少巴蜀地方上的行政是他們得以在這個團體之中立足的根本,如果連這個都要被削弱的話,那巴蜀世家可就要邊緣化了。

從心底問,巴蜀世家和姚察往日無仇、近日無冤,這個傢伙不會在這個時候發難,除非是背後受到了徐陵等東南士族的指使。尤其是姚察一向是寡言少語的人,如此積極地跳出來唱反調,更是讓唐亦舜不得不懷疑這一點。

唐亦舜等人微妙的神情變化李藎忱也看到了,不由得笑了笑,姚察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看來還得試探一下:“那姚卿家覺得應該如何改進?”

姚察沉聲說道:“首先第一個問題,之所以會出現一個人擔任好幾個地方的縣丞,主要原因就是殿下所說的行政區劃實在是混亂,很多縣地處偏遠、人口稀少,但是地域卻並不廣闊,還有一些縣,其土地和周圍的郡縣犬牙交錯,爲了方便管理,委派一個人管理兩三個地方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取消掉這些不必要的行政區劃,將這兩三個縣合併爲一個縣,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郡和州。”

頓了一下,姚察直接從袖子之中掏出來一份奏摺:“這是屬下考察前樑和周人的行政制度和行政規劃總結出來的劃分方法,其中還包括屬下針對現在巴蜀的行政區劃做出的建議,懇請殿下過目。”

李平急忙去將奏章接過來,李藎忱打開看了一眼,裡面密密麻麻寫的倒是真的詳細。不得不說姚察是史官出身,在追溯歷史方面的確有先天的優勢。

而姚察接着說道:“至於第二個問題,屬下認爲現在實際上不需要考慮,雖然是想要實行新的行政制度,但是這行政制度的可行與否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考驗的,因此我們不妨先挑出來一塊地方進行嘗試,這樣就算是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也來得及改正。”

“而本身就處於前線的巴郡、漢中等地,屬下認爲不適合作爲嘗試的地區,就算是以後開始落實,我們也要將前線的州府分隔開來,前線州府的一切行政管理應當維持現狀、以免生亂,我們針對的應該就是後方已經穩定的州府。”

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一七五五章 年輕的白袍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第一九七零章 甲騎登場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開墾第五十二章 生天第一千七十一章 鬱林動亂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第二零七四章 黃金的分配第一三九零章 惺惺相惜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八十八章 四方樓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徑庭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一三八九章 岳父大人還沒死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二三六九章 一條鹹魚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與暗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三百九十三章 杏葉滿庭鶯亂啼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五百八十四章 在朝廷心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攻和守第一三四零章 楊堅的騎兵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漁翁之利者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溝第一千三十七章 樓船瓜洲外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四百八十章 援軍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兩零一零章 好像哪裡不對第二百零九章 “狼狽”(第四更)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渾的情況不同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一千七十三章 本將軍是妻管嚴第九百八十三章 這個氣不好受第二二二三章 歡迎來到武威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陣第二百三十二章 蕭湘第二零八三章 某亦同往第兩千零三章 席間驚變第七百九十六章 頗有微詞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五十八章 夕陽(加第二更)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一二二二章 他以爲他是誰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七百八十八章 烏雲卷地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四百零五章 出嫁第一九一八章 遷都之念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一五二四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一一七五章 開墾淮南第九百四十四章 人口與人才第九百七十章 戰武寧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一三六六章 駕前驚變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一五二九章 戰盧容,火槍對大象第三百九十一章 可有意見第四百三十二章 詩書教化第一五六七章 戶部的小心思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二二六一章 張掖城外的亂戰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幹什麼?第一七三四章 移駕北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七百一十一章 走爲上計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五百一十三章 埋下的種子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訪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三百九十三章 杏葉滿庭鶯亂啼第一百三十一章 走着瞧第二一三二章 書院等級和女學第二百六十九章 飛將軍第三百零七章 敵暗我明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