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孤的元從班底(四)

bookmark

“臣等拜見太孫殿下。”

“諸位先生免禮。”

萬曆三十三年(1605)正月初五,在短暫的春節假期結束後,經過多方勢力反覆協商、妥協,最後得到認可的八位侍講,來到慈慶宮拜見朱由棟。

由於已經被正式冊封爲皇太孫,所以,朱由棟是君。因此,八位侍講得先對他行君臣之禮,然後,朱由棟再對他們行師生之禮。至於那三位陪讀?要不是太孫,你們能撈到這麼牛的老師給你講課?這師生關係以後是不是能確立,看你們的表現咯。

雙方見禮已畢,沈鯉對着呂坤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然後這位在家裡休息了七年多的道德大家慨然踏出一步:“太孫殿下,這是臣等商定的授課日程,還請殿下過目。”

八位老師輪流授課,說實在的,多少還是有些壓力的。

朱由棟雖然現在才四歲多,但他每天的日程安排還是很多的。

明朝由於朱元璋是個勞模,所以在洪武年間,大明的公務人員從皇帝到最底層的從九品,全年只有三天假期。

老朱死了之後,歷代皇帝都受不了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所以慢慢的增加各類假期。到了萬曆一朝,公務人員一年的假期是十八天。

雖然萬曆皇帝很多年都不上朝了,但這並不意味着萬曆不辦公。而只要萬曆辦公,朱由棟一般情況下是要去跟着學習如何處理政務的。

一個人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東西自然不一樣。作爲穿越者,朱由棟的見識肯定勝過整個大明。但在實際政務的處理上,當他從皇極殿到養心殿,處處接受萬曆的耳提面命後,其處理政務的能力每一天都在提高。

所以,他的時間很緊。能夠給這八位老師的,也只有下午。

“臣等商議之後,建議每天下午開兩堂課。臣先爲太孫講論語,沈閣老講孟子,君一(張以誠)教授書畫,飛白(熊廷弼)講大明律,稚繩(孫承宗)教太孫做八股文,長卿(溫體仁)教導太孫禮儀,子先(徐光啓)和利先生教授天文、算學、曆法、農學。每授課四天後,太孫可以休息一日,複習學習所得。如此,每五天一個循環。遇到朝廷休沐日,則自動順延。”

“呂師安排得周詳,學生無異議。”

“如此,臣等就將課程定下了。明日未時兩刻起,由臣先來爲太孫授課。”

“學生必定準時在慈慶宮恭候。”

八位先生退下後,先前雖然很正式,但多少有些凝重的氣氛一下子就舒緩了不少,因爲,剩下的人,都是朱由棟真正的手下了。

“奴婢李進忠,拜見小爺。”

按照《酌中志》的作者劉若愚的記述,明代宮廷裡,宦官因爲是皇帝的家奴,所以在對皇帝的稱呼上,除了有朝臣在的場合也稱皇上、陛下外。在私底下,一般管死了的皇帝叫廟號,比如宣廟爺爺,世廟爺爺等。管現在的皇帝叫萬歲爺、皇爺,若是關係比較親近,則直接叫爺爺。管太子叫千歲爺,親切一點的叫小爺。至於太孫……好吧,總不能叫百歲爺吧?所以,現在宮內的宦官們慢慢的約定俗成:以後把太子的別稱拆分了。只叫太子千歲爺,管太孫叫小爺。

“嗯,李進忠,吾聽說你以前不姓李?”

“小爺聖明,奴婢本姓魏,爲了進宮,所以改了名姓。”

“嗯,你現在在吾的身邊做事,若是還不敢以真實姓名做人,倒是顯得吾這裡是家黑店了。從今日起,你恢復原姓吧!待會吾寫個條子,叫內官監給你把名字改回來。”

“多謝小爺爲奴婢恢復原姓,奴婢厚顏無恥的再求小爺一件事。能不能請小爺爲奴婢新賜名字?”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你就叫魏忠賢吧!”

“嗚嗚嗚~~奴婢得小爺賜下姓名,真如重獲新生也!奴婢對天發誓,定爲小爺誓死盡忠。”

“很好,魏忠賢啊。”

“奴婢在。”

“皇爺爺賜給吾的莊子,吾就交給你去打理了。若是幹得好,少不了你的賞賜。若是幹得讓吾不滿意,呵呵,吾現在正式開蒙,若是在漢代的話,那就叫開府、豎旗了。所以,若是你幹得不好,吾這裡正好少一顆腦袋祭旗!”

“請小爺放心!奴婢一定把萬歲爺賜給小爺的莊子打理得一片清白,呃,不是,就是,反正就是打理得很清楚。”

“那個是叫井井有條!吾知道你少年時沒有正規就學,不怎麼識字。以後有機會,可得好好學習。曹化淳。”

“小爺,奴婢在。”

“以後有空的時候,就教魏忠賢多唸書,吾不求他能做得什麼好文章,至少,能識字,能讀奏章,能算數。”

“是,奴婢遵命。”

“魏忠賢,關於那個莊子呢,吾要的是絕對掌控,吾以後需要在這個莊子裡做很多東西,你要絕對服從並堅定不移的執行吾的任何命令!”

“是!奴婢明白了。奴婢一定把那個莊子上的賬目儘快弄清楚。”

大明在朱元璋的時候,對宗室待遇做了明確的規定。親王、郡王、各類國公、將軍什麼的,一套一套的。而且雖然階層分得那麼多,但是各個階層的待遇都非常豐厚。

以親王爲例:朱元璋規定,親王歲支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一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綿二千兩,鹽二千引,茶一千斤,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緞匹歲給匠料,撥王府自造。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在明代中期太平時節,米價很便宜的時候。大約是七八石米折銀一兩。親王歲支米五萬石這一項,就是七千多兩白銀。若是社會稍有動盪,米價上漲的話。這筆錢就不是幾千兩白銀能打住的了。(隆慶開關後,大量白銀涌入,銀價貶值,所以萬曆時期的米價在0.3~0.5兩白銀/石的範圍內波動)

大明的寶鈔是在不斷貶值的,兩萬五千貫寶鈔到了萬曆年間,跟廢紙也差不多了。所以,這個可以忽略不算。

至於其他的絲綢布匹啥的,在明代白銀購買力很強的時候,大約能值兩三千兩白銀。

總之,一個親王,朝廷每年發出去的東西,大約在一萬兩白銀上下。

聽上去好像不多?

但是,你得知道的是,老朱家的人很能生啊!到了萬曆年間,各類宗室只算男丁,就已經達到了十三萬人以上。如果嚴格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矩給所有的宗室足額發放俸祿的話。大明朝每年的財政收入需要再乘以1.4到1.5才能達成這個目標。

所以,明代的皇帝對於宗室,那是極爲頭疼的。皇帝們通過不斷的打折、延遲發放、不給宗室家的新生兒取名(皇帝是朱家家主,家主不給新生兒起名,這個新生兒就不能在宗人府登記,自然就沒有相應的俸祿)等各種無賴手段減少對宗室的支出。但即便如此,到了萬曆時期,中央政府每年財政收入的40%以上,都會被龐大的宗室給消耗掉。

所以,雖然皇太孫是儲君,可以類比親王。雖然朱由棟深得萬曆喜愛。但是萬曆還是隻給了朱由棟一所方圓兩千多畝的皇莊,然後一次性給了五千兩白銀。

不過對於穿越者而言,這麼大一筆啓動資金,已經是足夠了!

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七九三章 亞丁灣的屠殺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四零三章 我有很多靠旗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問錢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五五一章 天家最是無情第二五一章 鹽稅應該很多第七九四章 軍艦是牧羊犬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三一二章 崇明沙攻防戰(四)第二七九章 太孫賑災方案(二)第七三二章 又見聲東擊西第二八零章 破軍星的天賦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二五七章 大阪的夏之陣(三)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七零零章 戰爭沒有停止第七七四章 陸軍可以登陸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談(收藏上千加更)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第七六零章 朱由檢的狂怒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六十五章 西南戰鼓擂動(二)(收藏滿2000加更)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六十八章 東北號角連營(三)第二三二章 歷史未能重演(三)第二零九章 玉衡搖光結盟(一)第七九五章 天璣再次橫跳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四九六章 鐵甲艦的戰鬥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當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戰場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薩爾滸(三)第三六六章 開陽御駕親征第二七四章 丙辰會試黑幕(三)第七十七章 劉大刀的奮迅(一)第四三七章 追擊其實不難第七一零章 不如虛張聲勢第二一九章 首戰是在色當(二)第七零八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四零一章 登陸逐步推進第九章 孤的元從班底(一)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槓第五九六章 紙幣爲時過早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七八三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二零一章 監國的第一天第三六零章 三萬裡的遠征第九十章 國家根基已朽(二)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四六九章 大明向你宣戰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樹(三)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五九六章 紙幣爲時過早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機感第二章 爺爺你辛苦了第七二九章 這是一個憨憨第七零八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八十九章 國家根基已朽(一)第五八一章 幺蛾子菲利普第五十一章 唯大勢不由人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七九八章 歐洲的商人們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五零七章 科舉制度將變第五八七章 皇明憲章摘錄第六零八章 大明兩路進軍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一三三章 國事就是家事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國本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動第五一二章 破軍陷入絕境第一二零章 扶上馬送一程(二)第七十八章 劉大刀的奮迅(二)(收藏滿三千加更)第二五六章 大阪的夏之陣(二)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線的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一四四章 橫海衛的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