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

bookmark

朱由棟把李成樑給調回來的想法,是極不現實的。公開的讓李成樑做朱由棟的老師,也絕無可能。不過對於自己的這個孫子親近軍方的想法,萬曆還是非常支持的。所以,讓李家派出兩個年輕人,一個做侍衛長,一個做伴讀,這個萬曆還是能夠辦到的。

至於讓英國公、成國公府上派出子弟做伴讀。這個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文臣們也無話可說。

當然,朱由棟想把李成樑調回來,學習軍事知識當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不想讓李成樑在遼東關照努爾哈赤纔是根本目的。

可惜,到底是隻有四歲。朱由棟很多事情沒法做,很多話沒法說。雖然他對萬曆講,說什麼李成樑年紀大了,萬事求穩,缺乏進取心,愛念舊情,對努爾哈赤這樣以前的家奴過於關照等。但是,建州女真這會兒看起來對大明忠順得很,而且實力極其弱小,一點威脅都沒有。

因此,更換李成樑的建議,萬曆沒有采納。只是把正在家中養病,在對待建州女真的態度上,一直是鷹派立場的李如柏,給調回了遼東。

京師到遼東,遼東再到京師,往返近一月。實際上,在萬曆見李成樑之前,更早落地的,乃是大內在伺候太孫的宦官人選上的安排。

“師父,關於太孫的伴當、陪讀人員的選定,學生還是要請師父拿主意的。”

“呵呵呵,王安啊,你現在已經是慈慶宮的掌事了。所以,大家以後平輩論交吧。至於太孫開蒙的事情,太孫畢竟才四歲,雖說現在進了宮裡。但千歲爺畢竟是太孫的父親,此事,還是該你們慈慶宮出人啊。”

“不敢,學生始終記得,當年若不是馮師爺提攜,學生根本就進不了內書堂唸書。若無師父推薦,學生也無緣做千歲爺的伴讀。所以,這太孫開蒙,還是請師父拿個主意。”

“哎,你這人啊,哪裡都好,就是太念舊,太過實誠。這馮保也是現在能說的?好了,不說這些了。太孫殿下雖然才四歲,但是咱家已經能感受到殿下的龍威,所以,這太孫的伴當、陪讀,當然得仔細的挑選了。”

“師父說的在理。太孫殿下這四年在慈慶宮,都是學生看着長大的。說到唸書,三字經還是學生教的呢。實話實說,過目不忘之能殿下是沒有的。但是對書裡面內容的理解,學生完全只能做殿下弟子的份。”

“這就是了,所以,得選一些聰明伶俐的好孩子,去伺候太孫殿下。哎,我已經老吶,當年手裡的年輕人,現在都差不多跟你一樣大了。所以,你的孩兒中,有合適的人選麼?”

“師父覺得王體乾如何?”

“嗯,這個孩子嘛,性格太實沉了,伺候一般的皇子皇孫倒是沒問題,但是對上太孫這樣的天資……”

“那就請師父割愛,讓劉時敏來吧?”

“呵呵呵,想也別想。劉時敏是我大內現在難得的懂兵事的人,咱家還要重點培養,以後把他引導着往御馬監方向走呢。你自己手裡呢?有沒有聰明伶俐的?”

“說到孩兒們裡面聰明伶俐的,學生倒是有個人選。有個孩子,叫曹化淳,北直隸武清縣(天津)人。今年十五歲,入宮有三年了。三年來,這孩子學什麼東西都很快。一手楷書已經很有點章法了,琴棋書畫也都會一些。本來學生是準備讓這孩子在內書堂再多學幾年,以後可以進司禮監的。既然師父都這樣說了,那學生就把這孩子提前提溜出來吧。”

“嗯……這個孩子咱家也是聽說過的,可以。不過這孩子年紀還是小了一點。太孫身邊,得有個年紀大一些的,偶爾有個肩挑背扛的事情,也算有個支應嘛。”

“呃……說到這個。”王安很是疑惑的表情道:“師父,太孫殿下直接找學生點名要人。”

“哦?”陳矩的興趣一下子就起來:“是誰?”

“此人姓李,名進忠。北直隸肅寧(河北滄州)人。今年已經三十六歲了。”

“此人進宮多少年了?品行如何?”

“說來也蹊蹺得很啊。殿下提出這個人後,學生去認真的做了一番調查。發現此人早年乃是一個潑皮,沉迷於賭博。在牌桌子上居然把老婆女兒都輸了出去。最後走投無路,自刑後入宮……此人現在在直殿監做灑掃事宜……”

“嘶~~如此品行敗壞、心狠手辣之人,怎麼就被太孫看中了呢?而且這直殿監的人,太孫又是怎麼知道的呢?”

“這個……”

“罷了,殿下雖然只有四歲,但絕不是一般人,既然太孫親口提出要求,那就按太孫說的辦吧。”

“是,如此,就還差一名陪讀了。”

“你手裡有沒有七八歲的孩兒啊?”

“學生這邊主要是負責伺候千歲爺一家,七八歲的孩子怎麼行?所以是沒有的。”

“嗯,那咱家給你個人吧。這孩子叫王承恩……”

……

“棟兒,這些就是內閣爲你選定的侍講人選,你可以找個時間,讓他們過來試講。這些呢,是大內爲你選定的在你身邊服侍你的人,有沒有不喜歡的?不喜歡的爲父讓他們換。還有這李世忠,是你的侍衛統領。剩下的李純忠,是李成樑的第八個孫子,今年六歲。張世澤,是現任英國公張維賢的嫡長孫,今年也是六歲。這兩位,加上大內選送的王承恩,是你的伴讀。”

“嗯……”低着頭很是仔細的審閱了一遍名單後,朱由棟擡起頭:“父親,內閣選派的六位先生都是極好的。試講、選拔什麼的就不必了,讓他們一起做孩兒的老師吧。至於大內選定的下人,這個也不必調整了。陪讀嘛,也不必更換了。不過孩兒還有一個請求。”

“你說,你說,只要不是太難做,爲父怎麼也替你辦到。”

“多謝父親。父親,當今之世,世人已經知道,我大明並非這世上唯一先進之國家。數萬裡泰西之外,也有文明不輸於我大明的諸多強國。兩年多前,西洋教士利瑪竇入京,其獻給皇爺爺的兩座自鳴鐘,至今我大明的工匠都無法複製。由此可見,大明之外的文明,也有其獨到、先進之處。孩兒以後是要輔佐父親治理這大明的,所以,大明之外的學問,孩兒覺得,還是早些接觸、學習的好。”

“我兒說的有理,那麼,爲父就爲你延請那位叫利瑪竇的泰西僧侶也來做你的侍講?”

“非止如此。那利瑪竇到底是西洋人,孩兒聽說,今年的二甲進士裡,有一人叫徐光啓的。與西洋僧侶早有來往,所以,父親不妨將此人也一併納入侍講人員當中。”

“這……如此一來,我兒就有八位老師了。你可應付得過來?”

“呵呵呵,父親放心。你看咱們慈慶宮裡的王公公,早年在內書堂裡也號稱聰慧異常,但是教孩兒不過一年……”

“好了好了,爲父知道我兒天資奇高。嗯,八位老師的事情,爲父一定給你安排好,但是以後我兒千萬切記尊師重教,不要妄自尊大。”

“孩兒曉得了,多謝父親。”

第一九二章 天下重新透明(一)第六九八章 三忠墓的主人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二六六章 後續成套方案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三八六章 現在扭頭向東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二六六章 後續成套方案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應對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六一七章 莫臥兒總動員第六五七章 里斯本的諜影第二零九章 玉衡搖光結盟(一)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七零七章 沒有人是白癡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四零三章 我有很多靠旗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會戰始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灣海戰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二一四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五二七章 亞歷山大城下第六五三章 親王號戰列艦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一八七章 吹皺一池春水(二)第三四一章 海上決戰想定(一)第五一零章 整頓吏治法令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四十二章 打臉就要打痛(三)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四四零章 理學搖搖欲墜第二十七章 原始資本積累(二)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三章 大家都是戲精第四一四章 一次會戰結束第五七九章 材料學者發威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將爆發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第七零八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四六七章 新豪商的崛起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三零四章 會合與反會合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三五三章 開陽終於登頂第六九九章 進入電力時代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四三九章 權利義務對等第二九五章 朱由棟的調整第二九六章 擴軍勢在必行第六一四章 莫臥兒的炮擊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六九六章 海軍的新武器第七八三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六五一章 美洲禮儀教導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五四八章 繼續開發東北第五三一章 大明陸軍參戰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七八二章 北線歸於平靜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二八八章 基督正義聯盟(一)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三七零章 大明開始收網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遷徙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六一一章 炎黃日月國旗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五八七章 皇明憲章摘錄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動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六一一章 炎黃日月國旗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四七四章 天啓礦業改革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一零一章 我們的海賊王(三)第五二八章 真是超級烏龍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六十五章 西南戰鼓擂動(二)(收藏滿2000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