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

bookmark

“殿下,您爲何要如此?別人不知道建奴的底細,臣月月和您通信,您還不知道建奴的底細麼?此戰若勝,非議殿下不臣之心的言論必然充斥朝堂。若敗,殿下儲位不保!我大明未來的一代聖君,可能就此夭折!殿下,您怎能如此啊?”

在正式的旨意發佈前一兩天,熊廷弼作爲邊塞鎮守文臣,在沒有朝堂命令的情況下,悄悄的潛行入北京的興華宮,見到朱由棟就是一陣咆哮。

和建州女真做了五年的鄰居,熊廷弼如何不知道建州女真的強大?但問題是建州這些年低眉順眼各種恭順,而且對明朝有意的隱藏實力。由此導致即便是那兩千鐵嶺衛的官兵被全殲了,整個大明上下,除了遼東鎮一些有膽識的基層將領之外,個個都覺得建州不堪一擊。個個都覺得這是一場穩贏的戰事。

那麼問題就來了:你皇太孫爲啥要去搶這場能夠穩贏戰事名義上的統帥?是想勾結武人抑制文臣麼?又或者是想豁取更大的聲望?

這兩條,前一條會引起文臣們的集體警惕,後一條會讓他和太子本就不好的父子關係更加雪上加霜。無論怎樣,都對朱由棟很糟糕。

而且,這還是這場戰事打贏了,朱由棟纔會得到如此待遇。要是打輸了……

而和建州做了這麼多年鄰居,本身就在軍略上有極高造詣的熊廷弼真的認爲,這場戰事,未必能夠穩贏。

“節寰(袁可立的號)先生,你身爲太孫的西席,在這個事情上怎麼沒有勸住太孫?這簡直就是失職!”

“哈哈哈。”袁可立還沒開口,朱由棟先笑了起來:“熊先生此時能夠不顧自身安危回來跟學生說這些肺腑之言,學生足感盛情。”

“殿下!”

“誒。”輕輕擺手,阻止了熊廷弼再次發言後,朱由棟沉聲道:“正是因爲熊先生的教誨,讓學生知道建州女真的實力其實很強,我大明此次動員這麼點力量,未必就能夠穩贏,所以,學生纔要親自上陣!”

深吸一口氣,朱由棟堅定的說道:“學生是大明的皇太孫,是這個國家的儲君。理所當然應該全心全意的爲這個國家的存續、強大而奉獻全部心力,如果因爲顧忌些許流言蜚語便駐足不前,那萬一這場戰事敗了呢?學生以後豈不是要長期爲遼東的局面而頭疼?當今之世,各方強國均在崛起,而我大明建國已經二百四十餘載,當真是步履蹣跚,危機四伏。正因爲建州強大,所以必須以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的勁頭,乾脆、狠辣的將其消滅,否則,學生以後哪有時間和精力來整頓全國的各種問題?至於熊先生說,萬一敗了,學生的儲位不穩,哈哈哈哈,此戰若敗,學生都不會生還北京,誰還在乎那個儲位?”

是的,作爲穿越者,朱由棟想得很清楚:建州猥瑣發育了這麼多年,此時的實力已經非常強悍了。若是不能在這一次就一舉將其消滅,那麼,遼東局勢一片糜爛後,就算他後來登位,頂天也就比歷史本位面的天啓皇帝幹得稍微好點。

在這個位面,其他穿越者想要的只是他朱由棟一個人的命,若是在競爭中確實搞不過,他自己抹脖子就是了,如此,百姓不會受苦,國家也不會傾覆。而建州女真,要的是整個大明的家國文化!身爲穿越者,來到這個位面,若是連這個覺悟都沒有,那也太沒責任感了。

所以,不管這次出征會引來多少流言蜚語,他都必須迎難而上!若勝,爲國家挖掉一個毒瘤。若敗,他以死謝罪便是。

“……臣,明白了,如此,臣馬上回寬甸去,整軍備戰。”

“嗯,熊先生,你回了寬甸後,把寬甸衛全軍集結起來,學生已經發信給李國助和顏思齊,他們的艦隊已經搭載着橫海衛、四川鎮兵和石柱千戶所的白桿兵全體北上了。”

“原來如此,臣明白了,殿下這個方略極爲穩妥。”

“這可是袁先生的方略,學生不過照做罷了。”

送走了熊廷弼,沒幾天,任命朱由棟爲徵虜大將軍的聖旨也下來了,朱由棟和楊鎬、杜鬆等人在平臺接受萬曆陛見後。朱由棟迅速的來到了北京的寧遠伯府。

“臣李成樑,拜見太孫殿下。”

“寧遠伯年事已高,不必多禮,請坐,請坐。”

“臣多謝殿下體恤。”

“寧遠伯,孤此次來的目的,您應該知道的。”

這一年已經八十五歲的李成樑早就老成了精:“殿下放心,莫說李家這麼多人,早就爲殿下效力多年,以後還要靠殿下的照拂。便是當此國戰之時,李家作爲大明將門,也必將竭盡全力。”

“嗯……國戰,可是寧遠伯,有些燕雀卻說區區女真蠻夷,何須如此大軍,還說孤搶着去做這場能夠穩贏戰事的統帥,是居心叵測。”

“殿下,既然是燕雀刮噪,又何必理會。”輕蔑的對最近一些文臣的言論表示了鄙視後,李成樑對着朱由棟大禮參拜:“殿下,努爾哈赤這條惡狼是老臣養出來,一開初老臣只是想讓這狼崽子長壯實一點,幫臣把遼東的前門給看好。誰知道這狼崽子現在已經長得這麼威猛了,而臣卻是衰老不堪。更可慮的是,如鬆戰死後,我李家的後輩沒有一個是帥才,根本駕馭不了這頭已經長成了的狼王。殿下,此戰並不能穩贏,殿下萬萬要小心啊。”

“寧遠伯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孤心甚慰。”朱由棟起身,將李成樑扶起來後,目光炯炯的看着這位老人:“所以,孤需要寧遠伯的幫助。”

“老臣已經給所有在遼東任職的子侄寫了親筆信,讓他們在太孫麾下一定努力作戰,不要顧惜家丁的傷亡。讓他們只聽從太孫的安排。但有敢不服從太孫命令的,老臣親自宰了這些不孝子孫。”

“如此,孤多謝寧遠伯了,寧遠伯好好將惜身體,孤看寧遠伯這面向,說不得有期頤之壽。”

“不敢,老臣這個年紀,那真是說走就走了。以後我李家,還要太孫照顧。”

“請寧遠伯放心,此戰若敗,孤必不生還北京,那就一切都不用說。若勝,李家當與孤榮辱與共。”

“有殿下這句話,臣就放心了。也請殿下放心,李家在這一場戰事裡,就算拼盡全部家丁,也在所不惜!”

從寧遠伯府出來後,心裡有了底的朱由棟心情好了很多,然後他就讓王承恩指揮着自己的車隊,去了慈慶宮。

“大哥,你要統帥四十萬大軍去打建奴嗎?大哥好厲害啊!”

在這座氣氛怪異的宮殿裡,對自己最熱情的就要數自己的同母妹妹朱徽娟了。

在歷史本位面,這個孩子七歲就病死了。但是現在朱由棟已經搞出來了青黴素,如何還會讓她早逝?

不光朱徽娟健康的活着,便是朱常洛的其他幾個孩子,比如朱由?,朱由楫、朱徽姮、朱徽璇、朱徽瀛等,都改變了早夭的命運。這麼多孩子,再加上已經六歲的朱由校和今年2月剛剛出生的朱由檢,整個慈慶宮在平時,那就是個大型的幼兒園。

現在,這些孩子的大哥回來了,但是讓朱由棟尷尬的是,只有朱徽娟主動的撲了過來。其他的孩子都怯生生的看着自己,卻是不敢過來親近。

哎,爲了這個國家,爲了自己的命運。我真的捨棄了好多。

和自己的大妹一陣說笑後,朱由棟朝着朱由校招了招手:“由校,過來。”

由於朱由棟很早就獨立出去住了興華宮,所以朱由校平日裡在慈慶宮纔是真正的皇太子的大兒子,這小子平時就是宮裡的混世魔王,但是此刻見到朱由棟後,卻瞬間變成了一隻鵪鶉。

“大哥。”

“嗯,校弟今年都六歲了吧?學業怎樣?《論語》學完了麼?”

“我……還在……念三字經。”

“呃……這也是可以的,慢慢來,不着急。有什麼要大哥幫忙的,給大哥說,大哥不在北京的時候,你讓人給興華宮的掌事魏忠賢說一聲也可。”

“大哥,你上次送的那個金陵級戰艦模型很好看,小弟把他拆開了,但沒有全部還原回去。能不能……”

“哈哈哈哈~~好好好,這個事情爲兄一定幫你辦好。爲兄的長沙船廠,現在不光有了金陵級,還有了更大的北直隸級。爲兄待會馬上吩咐下去,讓下面的人把所有船模都給你送十套過來。”

“多謝大哥!”一開始還怯生生的朱由校這會兒迅速的放開了:“大哥,這次去遼東,那個建奴好不好打?”

“你覺得呢?”

“小弟覺得不好打,所以纔要大哥出馬。只恨小弟年紀還小,不然也跟着大哥去遼東,抓來那個努爾哈赤,着實的打一頓!”

“嗯,這次就算了,以後若是邊疆還有戰事,大哥一定帶着你上陣好不好?”

“朱由棟!”

就在兄弟兩人迅速拉近感情,其樂融融的時候,一個面色青灰,頭髮都有些花白的中年人喊住了他。

“孩兒見過父親。”

父子倆步入一間偏殿後,朱常洛道:“說吧,這時候你回來幹嘛?”

“父親!孩兒馬上就要出征了,臨走之前,不該來和父母、各位姨娘,弟弟妹妹們告個別麼?”

“哼!太孫殿下,這些年,你做得好大事業!孤這個太子每天滿耳朵都是你的消息。你還要折騰到什麼時候?需知,此時福王已經徹底服軟,孤不需要你學宣宗皇帝對抗漢王那樣各種做事!”

“父親,孩兒從來沒有把福王當做對手。孩兒的一切所作所爲,都是爲了這個國家,爲了這個民族!”

“去吧去吧,爲父懶得聽你這些胡言亂語,你要記住,爲君者,要信任臣子,垂拱而治。你的種種言行,傷了太多臣子的心,如此下去,將來何人能幫你治理這個國家?”

走出慈慶宮,朱由棟很是無奈的望了一會天: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啊~~

大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十一月十五日,朱由棟、楊鎬、杜鬆等人再次陛見後,率領三千京營將士自北京出發,直驅山海關!

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第六三零章 朱由棟的決心第五六七章 大明由疆入藏第五五五章 利益纔是永恆第七八二章 北線歸於平靜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三一九章 海軍事海軍了(三)第一零八章 現在開始起航(三)第六八九章 敵艦兵臨城下第六九八章 三忠墓的主人第一二三章 殿下的新玩具(一)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五五二章 歐盟需要停戰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一二六章 東林陷入頹勢(一)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七四三章 大明發行紙幣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一四九章 未雨當先籌謀第一五五章 所謂帝王心術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機第二一三章 法蘭西的應對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盤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二四三章 大阪的冬之陣(四)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二九六章 擴軍勢在必行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六零五章 天啓萬狗天徵第二七八章 太孫賑災方案(一)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一零九章 現在開始起航(四)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發展(二)第三二五章 濱海廠的木匠第二三九章 選妃並不簡單(四)第七四三章 大明發行紙幣第四十二章 打臉就要打痛(三)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薩爾滸(三)第四五四章 天璣星已激活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四一八章 無煙火藥時代第四十五章 打臉就要打痛(六)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二一九章 首戰是在色當(二)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七九一章 朱由棟教太子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四二零章 雙子們的佈局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四零零章 王師登陸仁川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三一六章 崇明沙攻防戰(終)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五四八章 繼續開發東北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戰場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三二七章 忠君愛國商人(二)第六四五章 蘇伊士開通了第五一零章 整頓吏治法令第七七七章 菲利普的應對第一一九章 扶上馬送一程(一)第五一六章 對奧全面戰爭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島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會戰始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七十五章 搬家並不簡單(一)第七零三章 朱由棟的險招第六七一章 聯軍登陸果阿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財政(二)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將爆發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五十章 納黎萱的獨子第五七六章 有競爭是好事第一九九章 喪事不止一件第五七七章 農業未雨綢繆第三零一章 向東還是向南第二五八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二四四章 大阪的冬之陣(五)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五八零章 歐洲的科學家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二一九章 首戰是在色當(二)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四一八章 無煙火藥時代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總督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四九七章 鐵甲艦的戰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