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薩爾滸(一)

bookmark

“殿下,楊經略,後方最新一批糧食已經到達,目前存糧足夠全軍兩月之用。另外,按照殿下要求,已經完成三千石炒麪的製作,並將其與鹽混雜裝入糧袋中,足夠我軍戰兵在作戰間隙食用三天!”

“各類軍服、兵器均已全部下發到位,全軍完成換裝。”

“軍官交流制度已經執行一月,全軍各級軍官至少在四個以上軍鎮任職,對全軍戰力已經瞭然於胸。”

“軍官標示全部製作完畢,全軍上下已經能夠通過標示認清軍官等級高低。”

“全軍旗號、鼓號已經統一,全軍將士可以聞令而動,得令即止。”

“軍醫調配已經全部到位,各類藥物、手術器械庫存充足。”

“斥候隊近一月來已經將邊牆外沿渾河、蘇子河一線地形全部打探清楚。”

……

“綜上,殿下,楊經略,全軍動員已經完成,各部上下士氣高漲,皆欲出力死戰!”

“善!”朱由棟站起身來:“各位將軍辛苦了,那麼接下來,請孤的袁先生給諸位做戰術講解,來啊,把地圖擡上來。”

朱由棟坐下後,袁可立起身,走到議事廳中間巨大的遼東地形圖邊,手裡細長的木棍隨手一揮,準確的點在了瀋陽的位置上。

“諸位,目前我朝本次征伐建州的大軍,除朝鮮軍幫助我們駐守寬甸外,其餘九萬五千大軍,全部集中在此地。我軍在瀋陽聚齊後,在此休整了一個多月,現在,整支軍隊的武備、軍糧、器械、藥品、士氣均已完備。”

然後袁可立的指揮棒開始向東移動:“由瀋陽向東一百二十餘里,是撫順。此地去年被建奴攻破,軍民百姓除了陣亡的、被殺的,其他已經全部被擄掠到了建奴後方。加之我軍抵達瀋陽後,不許任何人越過瀋陽以東,所以這會兒這個地方是個空城。

從撫順繼續向東四十里,便是撫順關。出了這裡,就是出了邊牆。

從撫順關出去後,沿着渾河繼續向東前進二十餘里,便是薩爾滸。過了薩爾滸,渾河的上游是在北方,而此時南邊的蘇子河卻匯入了渾河。

渾河與蘇子河交匯之處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半島,薩爾滸在這個半島的前端,真正半島的核心,建奴在這裡修建了界凡寨,從界凡寨開始,沿着蘇子河南下,依次是古勒寨、馬兒墩寨,這三個關卡之後,就是蘇子河畔的赫圖阿拉了。

目前我方斥候探聽來的消息是,這個冬天,努爾哈赤沒有敢將他的那所謂八旗精銳解散,整個建奴六萬餘壯丁,這段時間都在加固界凡寨的防禦,並做各種操練。

綜上,如果我軍此時東進,建奴想跟我們打野戰的話,那麼戰場基本可以確定,就在薩爾滸。如果建奴不敢出來跟我們野戰,那我們就要沿着蘇子河連破三寨,之後抵達赫圖阿拉。”

看着袁可立在議事廳中央侃侃而談,作爲穿越者,朱由棟只覺得,歷史,真的充滿了宿命。

這塊土地叫“遼”,當然源於這塊土地最大的河流,遼河。遼河之下,還有很多的河流,其中一條,叫做渾河——也叫做瀋河,小遼河。

所謂水北爲陽,瀋陽,顧名思義,就是瀋河北岸的城市。

瀋陽,位於遼中平原的核心位置,但是向東走不遠,特別是過了撫順後,就來到了遼河平原與遼南半島的移行處。

世界各地的半島,其地形千變萬化。但基本上總有一點是共通的:半島必有山脈,否則沒法伸出海里。

所以,過了撫順,整個遼東的地形就從平原地區逐漸變爲了山區丘陵地帶。

這也是爲什麼明朝中期,漢人朝着遼東擴張勢力,擴到撫順就不再往東走的原因:不是平原,不適合農耕的土地,漢人一向沒什麼興趣。

同理,這也是爲什麼建州女真勢力強大後,必須要往西擴展的原因:山高林密的半島移行部,哪裡比得上瀋陽、遼陽這樣大塊的平原開闊地舒服?

具體到本次作戰來說,出了撫順關後,就是進入了山區。在十七世紀,十萬大軍在山區行進,這種事情想一想都是恐怖的——這麼多軍隊,得拉成一條多長的隊伍?崎嶇的山路上,後勤要怎樣逆天才能保證全軍吃得飽?

所幸,出了撫順關,有兩條河流。一條是渾河,一條是蘇子河。

遼東這個地方每年的十一月到次年的三四月間,幾乎所有的河流都會封凍。所以,只要在這個季節行軍,完全可以在河面上迅速前進:河面以及河岸淺灘可以提供夠寬而且夠平整的進軍道路。

所以,不管是歷史本位面的杜鬆,還是這個時空的朱由棟,要攻打已經有了相當實力的建州女真。只能是在河流還沒有解凍的冬季進軍,也只能沿着渾河和蘇子河的河道前進!地理位置和地形決定了進軍路線,絕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在歷史本位面,杜鬆一路作爲主力,也是沿着渾河進軍的,計劃到了薩爾滸就轉爲沿着蘇子河朝着赫圖阿拉前進。這本來沒什麼問題。但這位猛將不知腦袋怎麼想的,還沒出發就嚷嚷着要拿頭功。然後一路冒進,把其他三路友軍遠遠拋在身後。

就這樣還不夠,到了薩爾滸後,他聽說對方在界凡寨修繕堡壘。居然還把手下總共就三萬人的部隊再次分兵:兩萬守在薩爾滸,一萬越過蘇子河去打界凡寨——結果當然是全軍覆沒。

總之,既然明軍的進軍路線其實是固定的,那麼對於努爾哈赤來說,本方要應對的選擇其實也是固定的,必須也要圍繞着渾河和蘇子河來做文章:要籠城固守,就在兩河交界處的後面一點:界凡寨。

要打野戰,就在兩河交匯處的前面一點,這塊地方地勢相對開闊、平坦,河面封凍以後,整個戰場的寬度可以達10公里以上,足夠擺開場面廝殺。這個地方,20世紀成了大夥房水庫。而現在,就是薩爾滸,而不管是水庫還是滸,其實都很清楚的說明,這個地方,是一個四面高中間低的窪地。

而以女真缺乏火器,缺乏重裝備的現狀來看。努爾哈赤怎麼會傻乎乎的想着去打籠城戰呢?

唯一的選擇就是野戰,唯一的戰場,就是薩爾滸!這就是歷史的宿命!

第六三五章 冷熱混雜戰鬥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二四一章 大阪的冬之陣(二)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七五五章 這纔剛剛開始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七五五章 這纔剛剛開始第二三二章 歷史未能重演(三)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四七四章 天啓礦業改革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五七九章 材料學者發威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復朝鮮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五三一章 大明陸軍參戰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五一一章 魯道夫在美洲第一九二章 天下重新透明(一)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六八二章 流水賬的戰報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一一六章 東林也要辦報(五)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漁網第五一六章 對奧全面戰爭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三七六章 廉貞走向末路第一四一章 所謂借殼上市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軍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一二零章 扶上馬送一程(二)第六五四章 升級對歐諜網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七五三章 西路軍的統帥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番外:二百五十年後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第二四四章 大阪的冬之陣(五)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第二二一章 拿騷的莫里斯(一)第一二八章 東林陷入頹勢(三)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二十二章 太孫將是雄主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第三七零章 大明開始收網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二三九章 選妃並不簡單(四)第一四一章 所謂借殼上市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四六七章 新豪商的崛起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四四三章 孔府有了反應(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2/2)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五五五章 利益纔是永恆第六一三章 敵人有了反應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三八六章 現在扭頭向東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鮮(二)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六四四章 美洲的孫督師第五七七章 農業未雨綢繆第二九二章 進擊的新人們第一四四章 橫海衛的薪酬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五一六章 對奧全面戰爭第六五一章 美洲禮儀教導第七零二章 宗藩體系危機恢復更新可能時間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煉內功第二一四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四七三章 晉商開始轉型(二)第六六零章 天才們的表字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六九二章 海軍的福字旗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五一零章 整頓吏治法令第六十八章 東北號角連營(三)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