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談(收藏上千加更)

bookmark

當朱由棟和趙士禎在秉燭夜談的時候,當今的皇帝朱翊鈞,也在慈寧宮和自己的母親促膝而談。

雖說在當初國本之爭的時候,李太后堅定的站在了朱常洛一邊,把萬曆搞得很是狼狽。但一方面萬曆本人搞國本之爭的根本目的不在廢立,另一方面則是,這位大胖子皇帝,真的是個孝子。所以,只要有空,萬曆還是要來看望李太后的。

本來呢,這一天的上午處理了那麼多國家大事後已經很累了,萬曆只是想着下午過來進行常規性的看望。但不知道怎麼的,母子二人一談起來後,竟然越來越投機,最後乾脆摒棄了下人,兩個人面對面近距離坐着,一直談到了晚上。

“孩兒記得,小時候不懂事,在宮裡胡鬧,發酒瘋。結果母親讓孩兒讀《霍光傳》。呵呵,現在回想起來,若是當初母親讓翊鏐來做這個皇帝,孩兒去做潞王的話,哪裡像今天這樣辛苦啊。”

“哼~”雖然面前的這個兒子,已經長成了一個兩百多斤的大胖子,但李太后還是輕輕的伸出一根手指戳了萬曆一下:“你當初可不是這麼想的,那時候你可是痛哭流涕,連連叩首求饒呢。”

“哎~~所以說那時候孩兒蠢啊。皇帝這個位置這麼難坐,那時候居然還搶着當。看看翊鏐吧,孩兒聽說,他在衛輝過得舒服得很哪,整日裡就和一幫文人吟詩作對,要不就是作畫行樂。哪裡像孩兒這樣,每日裡爲了整個大明的運轉而焦頭爛額。”

“爲娘知道你日子過得苦,外面的朝臣乃至言官,爲娘在嘉靖年間就知道他們的厲害了。但是有什麼辦法呢?世廟(嘉靖)就曾對你父親說,做君王的,以一人治天下,也以一人敵天下。皇帝,註定是艱苦而又孤獨。”

“呵呵……”無奈的一笑後,萬曆擡頭看了看屋頂:“其實孩兒小時候做太子的時候,多少覺得父皇性子太弱,什麼事情都是高先生怎麼看,高先生說了算。孩兒當時覺得吧,若是什麼都是高拱說了算了,那這個皇帝幹起來有什麼意思呢?現在看來,父皇真的是有大智慧的人。他有了高先生,就只需要管住高拱一人就行。其他的朝臣、其他的問題,自然就有高先生去給他對付。如此,可就輕鬆太多哪!”

“爲娘從來都是佩服你父親的,外人以爲他柔弱,其實內心堅定得很。”也擡起頭,稍稍緬懷了自己的亡夫後,李太后表情複雜的看向了萬曆:“其實,你原本也是有機會像你父皇一樣的。只是你性子倔強,太過要強,所以……”

“……孩兒知道,其實張先生在的時候,我大明的情況,比現在好得多……”

“……哎,多少年了,你終於說出這句話了。早年你父親教爲娘讀史的時候,曾經給爲娘說過他最佩服的君王,嗯,你可知是誰?”

“這個?前漢的宣帝?又或者本朝的宣廟?”

“呵呵,總算你還知道你父親的脾氣,沒有說出漢武帝、唐太宗這樣的開創帝王。嗯,兩位宣皇帝你父親都是很佩服的,但他最佩服,是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車裂了商鞅的那個?這怎麼可能?”

“爲娘問你,商鞅在秦國變法,是不是讓秦國變得強大了?”

“這是當然。”

“但是商鞅變法,也得罪了秦國的一大幫公卿是不是?”

“這個,變法肯定會這樣的。”

“爲了安撫這羣公卿的情緒,惠文王車裂了商鞅,但卻把商鞅制定的律法完全的保留了下來。這樣的做法,高不高明?”

“……高明!”

“你父親走得太早了,若是再給他十年、二十年,那高拱的命運不會比商鞅好多少。讓高拱去整頓國家,然後等你上位的時候就罷免了他。這就是你父親對高拱百般忍讓的目的。”

“……那萬曆元年的時候,母親怎麼也……”

“因爲你父親不在了啊,高拱又不是你提拔的,若是還讓他做首輔,我們怎麼製得住他?你以爲當初張太嶽和馮保搞得那些事情爲娘不知道怎麼回事麼?不過順水推舟罷了。再說了,把高拱弄下去,把張居正提上來,一樣有人幹活!”

“母親要說什麼孩兒知道了,張居正就是我大明萬曆年間的商鞅,他死了之後,將其身前榮譽全部取消以平息衆怒是對的。但是不該改變他制定的各項律法……”

“正是如此。所以張太嶽死了之後,你要清算他爲娘不說什麼,但你千不該萬不該的,就是覺得自己那套辦法能比張太嶽的辦法好。然後慢慢的去改變他留下的各種法令。”

“母親怎麼不早點提醒兒子?”

“呵呵,你父親最佩服秦惠文王,爲娘呢?最佩服的是前宋慈聖光獻皇后。那位曹太后可是厲害得緊啊,大內變亂,能夠飛快的把一羣宮女宦官統率起來保衛仁宗。英宗身體不好無法上朝,就敢臨朝稱制。待得英宗身體復原,馬上就能乾脆的捨棄一切權利毫不戀棧。這樣的女中豪傑,爲娘在第一次讀到她的事蹟時,就下定決心,終身以其爲榜樣……所以,萬曆十年,你都二十歲了,爲娘當然要還政於你。既然都還政於你了,爲娘若是還對你的施政各種干涉,豈不是太過於下作?”

“孩兒……孩兒多謝母親。只是,現在國家多事,孩兒內心只覺得苦悶不堪。加上孩兒過於肥胖,這身體……經常頭暈、心塞,實在是有些扛不住。孩兒當然是希望能有人站出來幫孩兒一把,可是,這大明上下,官員近十萬,內侍也近十萬。但看來看去,只覺得沒有一個像昔年的張居正。”

“張居正這樣的人物幾百年都難得看到一個,現在找不到是正常的。不過,我朱家也是有麒麟兒的。”

“母親是說棟兒麼?”

“當然,這孩子降生時的天地異象就不必說了,爲娘雖然一天到晚吃齋唸佛,但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句話爲娘還是記得的。所以當初棟兒降生的時候爲娘也只是稍稍吃驚了一下。但是,最近這些年他做的事情,真的讓爲娘覺得極爲驚豔。”

“……嗯……母親說的是。棟兒還不到六歲啊,從開蒙到現在也不到兩年,就做出瞭如此成績。雖說這孩子做的很多事情都有違聖人之道,但是,孩兒真的很想看他到底能做到哪一步。”

“所以啊,我們對他都要盡力的扶持。爲娘小時候沒念過書,侍奉先帝后首先就是被你父親教着讀史書。昔年你父親決定開關的時候,朝內大臣反對也很多,爲娘曾經問他爲何要和大臣們對着幹。他當時憂心忡忡的對爲娘說,從始皇帝一統天下開始,快兩千年了,那麼多王朝,其國祚超過三百年的居然只有趙宋一家,而且趙宋還是以半壁江山苟延殘喘才活了三百年。我大明自太祖建國已經兩百多年了,國內各種問題多如牛毛,再不加以振作,只怕是難逃覆轍。所以不管反對再多,一定要開關。

這話,爲娘一輩子都記着呢……棟兒呢,做事情是離經叛道了一點,但爲娘覺得,惟其如此,方有讓我大明逃出這治亂循環的希望。”

“呵呵……”苦笑了一陣後萬曆道:“孩兒算是明白當初更改張居正法令時母親爲什麼一聲不吭了。剛剛母親這話,孩兒現在聽了都覺得不舒服,若是二十多年前母親站出來對孩兒的施政指手畫腳,只怕母子間的親情也要受損。不過,孩兒現在到底年紀大了,所以,剛纔母親的話,雖然讓孩兒不舒服,但孩兒知道,這是有道理的。”

“嗯,其實爲娘也看出來了,經過了這麼多年,你的想法也慢慢的變了。開始更加註重後人的培養。”

“孩兒都四十多歲了啊,而且這體型……常洛是個好孩子,但爲人過於忠厚。我大明的未來,還得着落在棟兒的身上。所以,只要不是太過分的事情,孩兒都會幫襯他、容忍他,畢竟,這個國家將來遲早是要交到他手裡的。”

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問錢第六一四章 莫臥兒的炮擊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棟第七三一章 貴在調動敵人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動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賦何用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簡出世第三零五章 開臺王的策略第七五八章 魚餌已經放下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六九五章 進擊的商丘號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三二五章 濱海廠的木匠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三七零章 大明開始收網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們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三七六章 廉貞走向末路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三四六章 東海上的決戰(三)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二五三章 老西兒都叫窮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七十九章 劉大刀的奮迅(三)第七零零章 戰爭沒有停止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一八二章 連場圍爐夜話第一八二章 連場圍爐夜話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七零七章 沒有人是白癡第六一一章 炎黃日月國旗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二一八章 首戰是在色當(一)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一零六章 現在開始起航(一)第二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一)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調整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樹(二)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二二三章 劃時代的差距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七八三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動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處第五九九章 公務員的考試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四七三章 晉商開始轉型(二)第二八九章 基督正義聯盟(二)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島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七九四章 軍艦是牧羊犬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覺悟第二八九章 基督正義聯盟(二)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談(收藏上千加更)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處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二零零章 從此龍吟九天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一八六章 吹皺一池春水(一)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六十八章 東北號角連營(三)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四四零章 理學搖搖欲墜第一四一章 所謂借殼上市第六九九章 進入電力時代第四七七章 歐洲人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