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異

bookmark

“罪臣毛文龍頓首吾皇:

罪臣少年頑劣,不治舉業。青年桀驁,目無尊長。幸賴樞相不棄,簡拔罪臣於行伍之中。之後遂爲吾皇所驅馳,迄今三十有二年矣。

三十二年間,鎮壓建州反叛、討平入寇之德川、暹羅,驅逐盤踞呂宋之西賊、遠征印度。罪臣受吾皇信重,得幸每役必與,積累些許微功。

嗚呼,雖有微功,然吾皇酬功之厚,天恩浩蕩矣!征伐印度,戰功、資歷在臣之上者不知凡己,吾皇獨予臣鎮守印度之重任,並授銜上將軍。此等榮耀,足使罪臣門庭灼灼生輝,罪臣之後人,亦當生生世世效忠於吾皇,效忠於大明矣。

然,自受命鎮守印度以來,罪臣進取之心盡喪,年老昏聵之舉頻犯。下不能約束士卒遵守軍紀,致使駐軍與當地土著日漸不睦。上不能交好當地王公貴族,使其叛亂多發。印度之局面,若非溫相居中調和,早已憂患叢生矣。

天啓二十一年,西賊入寇印度。罪臣身爲大明駐印總司令,當此大敵入侵之時,優柔寡斷,舉措失當。致使步步落於敵後,友軍深陷絕境,本部更遭逢我大明自土木堡之後最大、最恥辱之慘敗!

德干會戰慘敗之夜,罪臣本欲戰死於亂軍之中。然罪臣之麾下強行將罪臣帶離戰場。後罪臣思知,西賊入寇印度以來,我軍之慘敗,雖多因罪臣之昏聵所致。然,今日之果,昨日已有因。若不將此奏報於吾皇,則罪臣實乃罪上加罪矣。

致我大明今日印度之敗局者,罪臣年老昏聵、舉棋不定、猶疑不決爲其一。海戰不利,使敵隨意登陸爲其二。待印度土著失之於寬,信任過重爲其三。罪臣初鎮印度時,狂妄無知,妄想於印度土著中求得一支精兵。今日慘敗後方知,印度土著者,實乃前所未有蠢笨懶惰之族裔也。此等人者,爲奴爲婢可,做牛做馬可。唯不可使其爲兵。更不可使其爲我大明將士之同袍!

罪臣自知罪孽深重,唯一死勉力謝罪之。唯望吾皇不以罪臣言狀粗鄙,自罪臣絕筆中留意一二。罪臣深信,吾皇但有雷霆,印度重定,旦夕之間矣。唯望吾皇,切記印度土著不可信用!

罪臣深知今日之敗,罪臣一人之死難以抵罪,故而罪臣已致信家中,罪臣身亡後,全家自行圈禁,屏息以待雷霆……

罪臣毛文龍,絕筆於大明印度總督區孟買城。

天啓二十一年七月三日。”

德干高原慘敗後,毛文龍被李永芳率領一衆參謀架着一路北撤——沒有了印度人拖累,加之又丟棄了所有的重裝備。所以這撤退速度就很快了。很快的,他們就回到了孟買。

到了孟買後,毛文龍已經陷入了完全的呆傻狀態。倒是李永芳還算正常:他一邊派出信使向德里的溫體仁、坎普爾的黃得功報急。一邊派出專人看着毛文龍,防止自己的老同僚想不開自殺。然後他一邊將收攏的敗軍重新整編,一邊又派出小規模的隊伍反身南下接應後續的敗軍:別說,還真的又陸陸續續的接應到了兩千多人——這個時代的印度半島,還是地廣人稀的。到處都沒路,但也到處都是路。只要野外生存能力有一點,幾個人共同抱團,加上對於動物們來說就是無敵的衝鋒槍,運氣好的人走出來的還是不少。

但是,李永芳一旦忙起來了後,對毛文龍關注得就少了。再說這麼十幾天下來,老頭子一個人關在房間裡,不吼不鬧,就這麼靜靜的坐着。慢慢的大家也就放鬆了警惕,然後就……

在毛文龍給朱由棟上絕筆之前,李永芳的報告已經於6月24日抵達德里,27日抵達了坎普爾。

接到李永芳報告的黃得功在極度錯愕後,趕緊馬不停蹄的跑到了德里。

“溫相,事急矣!請溫相早作安排,末將到時候派一個師過來,先護着溫相和我大明的各方人員後撤。”

“撤?黃將軍是說,印度的事情,已經不可爲了嗎?”

“溫相,結合前些日子真田幸村和李永芳送來的報告看,西賊這次入侵,已經在印度登陸的士兵不少於三十萬!現如今我大明的駐印軍除了駐守在印度河出海口的四萬雜牌外,其他最有戰力的如三個大明師,以及五個日本、福國師都先後完了蛋。而劉上將軍的部隊因爲海路斷絕,不得已去翻若開山脈……總之,在未來一個月內,整個印度,我大明能打的部隊,只有末將手裡的五個師。這點兵力,無法遮蔽德干高原到恆河平原的所有出口!”

“所以黃將軍的意思是?”

“必須收縮防線,以待後援。溫相,恆河太長,又都是平原,一旦一點被突破,完全無險可守。所以,此時若還想保住印度,在現有敵我懸殊境況下,我們不能妄想保住一條線。我們能做的就是保住至少一個點。這個點在,一切就都還有希望。”

“……哎,皇上讓我來印度做總督,這些年真是深負皇恩……也罷,那黃將軍,你覺得要守住哪個點?”

“先守坎普爾,畢竟那裡有很完備的防禦體系。又是恆河中游的交通要道,敵人要繼續向東,必須先拿下此地。而我們將來若是重新獲得海權,或者劉上將軍的主力到了後要反攻,從此地出發,去哪裡都很方便。”

“先守?黃將軍的意思是,若這裡守不住,還有下一個候選?”

“溫相,若是這裡守不住,那就只有退到孟加拉了。哎,本次西賊入寇,末將雖然尚未領兵上前作戰,但是就目前接到的戰報來看。沒有了海軍,敵人可以隨意登陸,我軍防不勝防,處處被敵人調動,這纔是最大的敗因!也正因爲如此,阿散索爾、加爾各答,雖然都有完備的防禦體系,但是那些地方在沒有海上支援的情況下,就是一塊死地!”

“明白了,既然如此,就請黃將軍派出得力干將,攜帶本督的親筆手令前往孟買,讓毛文龍(此時毛文龍尚未自殺)把剩下的一萬多我大明士兵帶回來。”

“是!那溫相,已經佈置到印度河出海口的四個師?”

“來不及了,待會本督去信給他們,讓他們沿着印度河向開伯爾張巡寨撤退。若事不可爲,讓他們走克什米爾退回我大明的雪區。”

“走這樣的路退兵,一路上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啊。”無奈的搖搖頭,黃得功躬身道:“末將明白了,那就請溫相也趕緊讓德里的人準備吧。末將知道,我大明的官兵在這裡三年,家眷什麼的多得很,這真要撤退,沒有一兩個月可能不行。”

黃得功這話還說的真的沒錯:大明派駐印度的官員,在這裡過了三年多人上人的生活,這積累的家當,新納的小妾,招攬的奴僕,加在一起不知凡己。這些人要撤退,真的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而且人在一個環境裡懶散久了,這意志自然就會薄弱。

果然,隨着溫體仁的撤退令一下,整個德里徹底就亂了起來。本地人裡,哀嚎者有之,暗自慶幸者有之,趁火打劫者亦有之。甚至出現了有相當多的大明官員,舔着臉去找以前被他們斜着眼睛蔑視的印度土王,請求他們給一個合理的價錢,買下他們手裡的莊園……

對這些亂象,黃得功已經懶得管了:這會兒整個印度大明最能打的部隊就是他手裡的五個師,他要做的事情多得很呢。

而當北印度大明的統治秩序因爲要被迫放棄德里而出現鬆動的時候。南印度,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聯軍海陸軍將領齊聚一堂,對第一階段的戰役進行總結,並對下一階段的戰事進行商討。

“各位,經過近一個月的持續作戰後,我們第一、第二批登陸軍隊,先後殲滅了敵軍5.8萬人,俘虜11.3萬人。當然,擊斃的,主要是中國人、日本人和朝鮮人,俘虜嘛,主要都是印度人。”

“哈哈哈~”

陪着參會諸將笑了一會後,瓦倫斯坦道:“對俘虜裡高達九萬的印度人,我已經派出部分軍官去把他們統管了起來,讓他們爲我們修建道路,搭建有線電報電話線路……正如菲利普陛下事先告訴我們的,這些印度人真的很馴服,而且對於我們白種人,有一種天然的仰視。各位,這一次,我們真是來對了地方。”

“讚美菲利普陛下。”

“讚美古斯塔夫陛下。”

“讚美瓦倫斯坦閣下。”

“哈哈哈,各位,也要讚美我們年輕的拉伊蒙多和杜倫尼。是他們從敵人的後背進行強力打擊,才迅速的爲我們打開了局面。同時,我們也要讚美無敵的海軍,正是他們基本掌控了制海權,才讓我們在排兵佈陣上每一步都能獲得先機。”

“讚美青春的拉伊蒙多和杜倫尼,讚美無敵的海軍。”

“至於剩下的兩萬多中國人、日本人和朝鮮人,在本次戰役結束前,他們的任務就是去印度各地的礦山給我們做苦力。至於戰事結束後,還活着的戰俘,我會向他們的皇帝索要昂貴的贖金。”

“哈哈哈,閣下的這個決斷非常英明!”

得意的拉了拉上脣的鬍鬚後,瓦倫斯坦將目光轉移到遠征軍海軍總司令阿方索伯爵身上:“伯爵閣下,海軍現在情況怎麼樣?下一階段的作戰目標是什麼?我們的第三批部隊什麼時候能到?”

第二一一章 天樞今日登頂(感謝逐日2005書友)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一九零章 行百者半九十(一)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進士們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簡出世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一九九章 喪事不止一件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七七四章 陸軍可以登陸第四九七章 鐵甲艦的戰鬥(二)第二一一章 天樞今日登頂(感謝逐日2005書友)第七十七章 劉大刀的奮迅(一)第二四六章 倉儲收歸於一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三七四章 阻擊與被阻擊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會戰始第四十五章 打臉就要打痛(六)第二五七章 大阪的夏之陣(三)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進士們第三三二章 大明準備反擊(三)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四七二章 晉商開始轉型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三十九章 賺錢必須高尚第六一零章 比哈爾邦出兵第五十六章 寬甸絕不可棄第三七四章 阻擊與被阻擊第四十四章 打臉就要打痛(五)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樹(三)第一一二章 東林也要辦報(一)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點爭奪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一八五章 阿拉維杜新王(二)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戰(五)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七八四章 昆陽赤霄計劃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二二三章 劃時代的差距第一三三章 國事就是家事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七三四章 曹變蛟的夜襲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樹(三)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六零五章 天啓萬狗天徵第七九三章 亞丁灣的屠殺第二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一)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組閣第四七七章 歐洲人的改變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四六七章 新豪商的崛起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機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第五三二章 大明陸軍參戰(二)第三章 大家都是戲精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九十二章 國家根基已朽(四)第二七四章 丙辰會試黑幕(三)第四六七章 新豪商的崛起第七七九章 雙方繼續加碼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五三一章 大明陸軍參戰第一八二章 連場圍爐夜話第一八六章 吹皺一池春水(一)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四零一章 登陸逐步推進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六二九章 天啓御駕親征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