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縱橫捭闔(5)

這一戰,委實幹系太大,讓他難以立下決斷。

思來想去,他放下詔書,向着諸將道:“陛下雖然令我與敵決戰,卻並未限定時刻。爲將者,需臨陣決斷戰機。我觀對面敵營雖然效以前稀疏,卻仍然是刁斗森嚴,防備嚴整。”

他皺一皺眉,又道:“也難得他們,不過是臨時紮營,卻砍伐大木,以石料泥灰築成高牆,箭塔,前挖深溝,營前設攔馬牆。我軍若強而突之,折損太大,奈何,奈何!”

主帥在決戰前如此信心不足,卻使得下屬諸將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做答是好。

卻又聽石重義問道:“間軍使何在?”

“末將在!”

“命爾打探消息,那張守仁現在何處?”

“回稟大帥,前日有細作回報,張守仁留駐穎州,並未身赴戎機。現下的飛龍軍中,唯有他的諸軍上將坐鎮。至於以何人爲首,卻並不清楚。”

石重義苦惱的一嘆氣,心中卻是無論如何也不明白。飛龍軍以張守仁爲首,吳猛爲副,這樣的大戰,張守仁並未前來也罷了,那吳猛卻也不知蹤跡,仿似失蹤一般。

敵人越是這樣,他就越是懸心。彷彿一個人走夜路,他越是什麼都看不到,便越是害怕。

想到這裡,終難決定,便揮手道:“對敵之計,本帥自有決斷。諸位且去,等我軍令便是。”

這一番卻是完全不能令諸人信服,若不是石重義威望很高,在軍中多年爲將,只怕眼前就有人當面質疑。

因見諸將均是面帶不滿,轉身離去,石重義卻總是遲疑沉思,張守仁究竟身在何處,難道就在對面軍中?

正思索間,卻見自己的親軍中軍上前,向他低聲道:“大人,王將軍求見。”

“哦,他來見我?”

王西平原本是襄城軍的兵馬指揮使,奉調入京後,在當年石嘉一事上立下大功,被當今皇帝引爲親信。去年大楚境內鋒煙四起,此人統率禁軍,東征西討,戰功也最爲顯赫。依着聖意,原是要他離開軍職,正式進入樞府任副使,卻被他拒絕,只願領兵做戰,並不甘願擔任文職。如此這樣的純粹的軍人思想和作法,在近幾十年的大楚朝中,已經是鮮聞罕見。

因爲如此,此人也成爲禁衛第一軍的兵馬使,在京師十二支禁宮中,位置最高,軍人素質最好,戰力最強。此番出征,原是要留第一軍拱衛京師,此時皇帝也派他前來,顯然是對前線戰事寄望很高,希望石重義能一擊破敵。

待中軍相傳,不過是盞茶功夫,那王西平已然來到。依着規矩向着石重義見禮後,石重義見他面色蒼白,便問道:“西平,你的咳喘病又犯了吧?雖說天熱了,風餐露宿的太不容易,你原該留在京師調養的。”

王西平爲人謙沖慈和,帶兵時也很少用到刑罰,都是以身正而正人,是以最得軍中將士愛戴。他身體並不是太好,春夏之交時常犯咳喘,此次發兵,原本是要讓他的副手帶兵,他去強行掙扎跟來,一則是自己想打這一仗,二來,第一軍在他手中,可比別人帶兵要更加的勇武善戰,也非他不可。

他與石重義相識很久,知道對方是真心誠意關心,卻不似別人說起他病情時,有些譏諷的味道在裡,此時勉強一笑,向石重義道:“男兒大丈夫,這一點點小病算什麼。”

雖說如此,卻又是一陣大咳,蒼白的臉龐上,溢出一絲潮紅。

“來,坐下說話。”

“主帥帳內,安有分庭抗禮而坐的道理。”

“此處止有你我二人,不必講這些虛禮客套了。”

石重義命人端來座椅,上置毛皮,讓着王西平坐了,自己方也在他對面坐定,皺眉道:“你這會子過來,必定是要和我商議戰事。西平,不怕你笑,我這個主帥,現下心裡竟無成算。”

他按着自己大腿,手握成拳,重重一擊,嘆道:“這可太不成話。若是讓別人知道了,必定笑我。”

王西平目視他眼,微笑道:“石帥,恕西平直言。若論臨陣機變,尋求戰機,靈活變通,你確實是稍弱了一些。”

這般的指斥主帥,若是換了旁人,就是石重義這樣的好脾氣,也斷不能容。此時聽王西平直指其非,卻不自禁嘆道:“誠然。我自己知自己事,你說的這些,確實非我所長。”

王西平又笑道:“然則手握大軍,不動如山,動則以泰山壓頂,必務一擊而潰敵!大帥,你當的起穩、準、狠三字。你現下沒有成算,沒有信心,並不是你庸懦無能,而是敵人始終沒有露出破綻。”

“喔,怎麼說?”

“我來湯山數日,不但登高而眺望,也曾率輕騎而近逼敵營。甚至派遣小股騎兵,饒道敵後,還派了細作潛入京口、廬州各處打探消息。據我看來,敵人布營立陣,全無破綻。防線之穩,佈陣之險,相同兵力下,大帥強攻則必敗,現下倍與敵人,若是悍然而攻,勝改亦是難說。而偷營、斷敵糧道,水源,投毒,縱火,謠言惑亂敵人軍心,都並不足取。”

他又咳了幾聲,苦笑道:“這湯山是進逼建康的必經之路。敵人扼住這咽喉要道,利用周遭數條大河,又封閉京口等雄城要隘,我軍饒道不可取,強攻亦不可行,真真是難。”

這一番話,卻是藏在石重義心中多時。他身爲大楚樞使,久戰老將,又如何肯甘心困守此地,徒耗國家軍餉!只是無論如何,尋不得敵人破綻,又不肯冒險一搏,以致於縮手縮腳,其中甘苦,尋常將領又如何能夠明白。

此時聽王西平一一道來,剖析的清楚明白,他不禁心中感動,向着王西平道:“君當真是僕知已矣。奈何諸將不曉形式,陛下亦不明白,在京樞使,也並不能完全明白我的苦衷。倒是楊易安這書生,還能明白我幾分,曾經幾次來書,勸我持重,不要輕率決戰。”

王西平臉上掠過一絲詫色,卻並不肯言語。他在襄城時,曾經試圖照顧張守仁,加以提拔,對方卻屢立大功,甚至名位在自己之上,照顧一說,也就提不上了。只是楊易安與張守仁的糾葛,他卻知道一些。舉朝上下,都以爲楊易安與張守仁早就翻臉成仇,唯有他心中明白,以張守仁的性格經歷,並不會完全與自小一起長大的好友成爲仇敵,這兩人之間,必定還有一些微妙的聯繫。只是這件事太過駭人聽聞,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楚國朝廷內亂,是以他多加隱忍,絕不肯向人多說半個字。

此時聽聞楊易安也勸石重義持重,他心中詫異,也覺得其中可能有詐,但因爲害怕言多有失,只好閉嘴不語。

卻聽石重義又道:“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王西平遜謝道:“大帥必定已經有了定論,只是當着人多不便明白。末將才疏學淺,只能做爲一軍的主將,事關大局,決計不敢胡言。”

“你們二人知心好友,何必如何。有什麼想法,只管說來。”

“以末將之見,全師強攻太過冒險,對方深溝高壘以逸待勞,若攻擊不利,必定導致士氣低落。到時候敵軍反戈一擊,我軍縱然人多,也有戰敗的可能。”

他看一眼石重義的臉色,見對方並沒有怒色,便又道:“其實我大楚王朝在境內征戰,糧草充足,士氣旺盛,士民擁護,敵軍北來南下,征途遙遠,士兵又多是中原人士,雖然軍紀森嚴,士氣高漲,可是水土不服,瘋患必多。如是再繼續這樣僵持下去,襄城和成都的駐軍彙集襲攏敵人後方,敵人糧草也未必支撐的住,再加上我朝不斷有勤王兵馬到來。如若不出我所料,三個月內,我王朝在湯山一地,就能齊集四十萬大軍。而到那時,張守仁又要擔心蒙兀人抄他的後路,必定不敢再放這些兵馬在此處,又得承受襄城駐軍對唐、鄧各軍州的襲擾,就算是他天縱奇才,也無法應對這樣的危局。到那時,就算是他能從容退兵,返回江北而不全師潰滅於此,就算是僥倖了。我大楚軍人最善守城,雖然營盤不如對方修的堅固,不過人數衆多,士氣昂揚,只要大帥說明原由,在此相峙,絕沒有被敵人擊敗的道理。漫說是這十萬人還不到,就算是飛龍軍全師十七萬人齊集此地,咱們也沒有守不住的道理。在守是戰,還請大帥慎思熟慮。這些章程,便是末將淺見,還請大帥定奪。”

這一番話,確實是老成謀國,在情入理。無論從整體局部,還是兩軍的優劣特點來說,都是最佳的辦法。

石重義聽完之後,已經知道對方說的在理。只是自己略想一回,卻也知道委實難行。他向着王西平苦笑道:“王將軍,如是所想固然很有道理,卻礙難全盤照此實行。”

他喟然長嘆,又道:“我大楚王朝勁旅,除了建康軍被滅,還有襄城、廣州、泉福二州、成都府等處。這幾處,廣州、泉、福、洪都等地駐軍,已經奉調南上,除此之外,其實各軍州的兵馬,多半集與此地。就連京師,連御林軍在內,也不到三萬人了。若是論起戰力和精銳,此地的二十萬人,是我大楚精中之精的勁卒,舍此之外,我們又待何人?坐擁二十人強兵,卻懦弱不戰,士林百姓,甚至我這麾下將士,將如何視我?主帥無有威信,則命令不行,到時候,只怕我一人失去軍心只是小事,我軍士氣受沮,稍有不慎,我將如何面對列祖列宗?是以擁兵不戰,與敵相峙之策,絕不可行。”

“唉,末將亦知大帥苦衷。若不得已而決戰,末將願爲前鋒。”

石重義微笑搖頭,向他道:“用你部爲前鋒,卻也使得。不過,非爲決戰之故也。”

王西平眼前一亮,上身前傾,向他道:“此話末將不解?”

石重義道:“張守仁小兒,料想當今皇帝年輕氣盛,朝中文臣不知軍事,我必定頂不住壓力,在沒有把握的情形下,與他決戰。至於細作所言,張守仁留駐穎州,我料想必定是他放出來的假消息。十幾萬大軍渡江來攻我大楚,勝了,他就是一國君主,開國帝王,敗了,實力大損,南有大楚兵戈相向,北有蒙兀人虎視眈眈,他欲做富家翁而不可能。如此重要的大事,他怎麼會留在穎州安臥。”

第五卷 穎州之戰(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八)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五)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六)第八卷 撫境安民(四)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二十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二)第六卷 劍指開封(八)第九卷 兵者詭道(三)第十卷 縱橫捭闔(6)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四)第三卷 帝都風雲(七)第八卷 撫境安民(一)第八卷 撫境安民(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三)第六卷 劍指開封(十四)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二)解禁第一章第四卷 逐鹿中原(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十卷 縱橫捭闔(2)第九卷 兵者詭道(八)第三卷 帝都風雲(九)第十卷 縱橫捭闔(9)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六)第八卷 撫境安民(一)第八卷 撫境安民(五)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二)第二卷 背嵬揚威(三)第十卷 縱橫捭闔(9)第一卷鐵血襄陽(五)第三卷帝都風雲(十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五)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一)第八卷 撫境安民(七)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九)第八卷 撫境安民(五)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一)第九卷 兵者詭道(一)第四卷 逐鹿中原(五)第五卷 穎州之戰(十)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二)第八卷 撫境安民(二)第四卷 逐鹿中原(七)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六)第九卷 兵者詭道(二)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三)第七卷 血戰歸德(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六)第七卷 血戰歸德(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四)第四卷 逐鹿中原(十六)第三卷 帝都風雲(一)第六卷 劍指開封(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四)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九)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九)第四卷 逐鹿中原(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四)十卷 縱橫捭闔(11)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五)第十卷 縱橫捭闔(4)第九卷 兵者詭道(七)第四卷 逐鹿中原(二)第五卷 穎州之戰(六)第八卷 撫境安民(十六)第六卷 劍指開封(八)第五卷 穎州之戰(九)十卷 縱橫捭闔(10)第十卷 縱橫捭闔(2)第六卷 劍指開封(九)第六卷 劍指開封(四)第十卷 縱橫捭闔(一)第七卷 血戰歸德(五)第六卷 劍指開封(四)第八卷 撫境安民(三)第一卷 背嵬揚威(八)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三)第五卷 穎州之戰(八)第七卷 血戰歸德(五)第七卷 血戰歸德(十九)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七)第七卷 血戰歸德(八)第九卷 兵者詭道(十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一)第三卷 帝都風雲(十九)第二卷 背嵬揚威(七)第三卷 帝都風雲(三)第四卷 逐鹿中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