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因爲曾經是上一個大一統王朝——周的國都而地位超然,武帝又曾在洛陽外的澠池,召集羣雄會盟,立下了七國皆順於武帝,以及“天武立家、武聖立國、真武監天下”的不易古訓。
武帝爲了表現對於前朝的寬宥,洛陽城內,至今還是由周朝的官員,世襲管理。這些官員一般都是飽學之士,甚至就是儒者,家風優良,世代相傳,將小小的洛城治理得井井有條,風生水起。
這裡與秦、韓、趙、魏四國接壤,又有洛水與楚國相連,各國貿易往來頻繁,又多選擇在洛城交接,讓這裡幾乎變成了世俗中的“雲中天闕”,佔盡了地利人和。
於是七國之中,一些鬱郁不得志的人,甚至一些被迫害的儒生,都會想法設法前往洛城,這個列國環繞下的國中之國。
洛城,澠池,在數千年紛紛擾擾的七國亂世中,一直是一處無人膽敢侵擾的聖地,與亂世中,仿若桃花源一般。
這些天,整個洛城空前地熱鬧了起來。
三年一屆的澠池大會,各國君主及青年才俊,也都在洛城落腳。
隨着前來洛城的諸侯越來越多,平日裡生活富足,沒事就會到茶館聽遊方中土的說書人,講七國大事的洛城百姓別提多激動了。
平日裡,只有在評書裡才聽說過的人物,蓋世無雙的威猛戰將,丰神如玉的俊逸公子,還是決勝千里的神算謀士,乃至治國有方的名臣良相,只要是能夠將名頭傳到洛城,都會有一大批的擁躉。
甚至會有洛城百姓自發地去城門看這些自己仰慕的,評書裡的人物,來的人越多,代表這三年中,那人在七國的名頭越大!
來看的人臉上有光,被看的人,更是威風八面。
千年以來,數百次的澠池大會,前去看七國的英雄人物,已經被髮展成爲了洛城的一項風俗,被稱爲“迎門”。
而參加澠池大會的人,則將這一習俗,叫做“承贊”,意思是接受洛城百姓對自己的讚賞。
由於這些英雄人物,大部分都是跟着各自諸侯國家的隊列一同進城的,所以往往同一國的英雄人物,也得以沾光,整個一國都面上有光。
在接下來的澠池大會中,承贊最多的一國,在氣勢上就會壓過其他諸侯,會盟起來也更有底氣。
畢竟洛城百姓心裡有一把尺,來看的也是英雄人物,一國的英雄人物如此多,國力也不可能衰弱到哪裡去!
前幾屆起,洛城的官員與百姓甚至還製作了“迎門榜”,澠池大會時,有專人在城樓上統計前來迎門的洛城百姓,書成巨型的條幅,掛在洛城最高的凌雲閣上。
屆時,洛城的官員百姓,將齊聚於凌雲閣,品茗清談,縱談七國英豪,天下局勢,好不逍遙愜意。
數千年來,洛城因爲特殊的政治、地理地位,所以多富商巨賈,能夠得到洛城百姓的支持,也就等於得到了這些富商巨賈的支持。
澠池大會是世俗層面力量的最高角逐,富商巨賈不能挾制左右聖裁武院,但在澠池大會時,卻是一股不能忽視的力量!
所以“迎門”與“承贊”往往被認爲是澠池大會的第一戰!
是不見血的無聲較量。
當然,也出過一些荒唐的君主,爲了讓自己有面子,想花錢買洛城百姓來“迎門”的鬧劇。
結果自然是富足的洛城百姓,根本不願意爲一點小恩小惠折腰,那些諸侯君主,自然成爲了洛城茶餘飯後的笑柄。
至於各國帶來的大軍則駐紮在城外,除了少數精銳追隨進城,大部隊直到澠池大會那一天,纔會開到澠池。
距離澠池大會開始,還有最後三天,高聳入雲的凌雲閣上,垂下的巨幅,已經有四條。
上首寫着“魏”、“趙”、“韓”、“秦”四個篆體大字,其下在紙上印着各國的圖騰,隨後纔是各國“迎門”的人數。
這四個國家與澠池直接在陸上接壤,自是來得最早的四家。
四家諸侯,平日也都很重視在洛城的風評,甚至官方還會編寫一些評書話本,有意讓說書人帶去洛城宣講,以擴大本國的影響力。
所以四國的迎門榜上的數字都比較好看。
洛城百姓約有三十萬人,而來看“魏”、“趙”、“韓”、“秦”四國英雄才俊的人數,秦國最高,足足有十六萬,魏國緊隨其後,有十四萬人,趙國不知是不是易水關慘敗後,又傳出在燕國搞小動作,導致人心盡失的緣故,居然只比弱小的韓國多出不到一萬人,以十萬六千多人,居於第三。
上一屆趙國作爲中土強國,可是在迎門榜上緊緊咬着秦國不放,一騎絕塵的人氣讓魏、韓兩國連跟在後面吃馬蹄土的機會都沒有。
“看來趙國確實衰弱了啊!”
在凌雲閣上品茶的洛城百姓紛紛討論道。
凌雲閣一共十層,地位越高的人,可以坐的樓層越高。
最底下三層,熱熱鬧鬧,就好像是菜市場一樣。
越往上,越冷清,從第五層起,凌雲閣就隔成了一間一間的雅座。
分不出有人還是沒有人。
如果雅座有人,就會點燃名貴的薰香,這是唯一可以分辨的辦法。
因爲洛城嚴格堅持從周朝延續下來的“禮”,周朝的官員掌握有最優質的資源,故而往往又是洛城的官員,又是大商人。
與外面那些市儈商人不同,這些大商人也會注重洛城普通百姓的生活,給予他們足夠基本生活的錢財,並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禮”的範疇內,不去踩洛城百姓的底線。
所以數千年來,洛城之內,貴族與百姓都相安無事。
這也是幾乎凝固的社會階層,卻沒有發生暴亂的原因。
對於秩序的遵守,已經滲入到了洛城人的骨髓裡。
自然樓層越高,上面的人也越少了。
就在這時,忽地門外有人跑了進來,大聲說道:“參加澠池大會的楚軍來了!”
“楚國的軍隊,從洛水到城外來了!”
聽得這話,最底下兩層的洛城百姓稀稀拉拉地走了一些,到洛城臨近洛水的東門去看熱鬧,不,去迎門了。
更高的樓層裡,離開去迎門的人,則更少了。
這也是常態,楚國說是大國,也的確是大國,但距離洛城比較遠,也不怎麼刻意擴大自己在洛城的影響,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情況。
到現在爲止,很多洛城的百姓能夠說出來的楚國英雄人物,還停留在韓信和項籍這樣的層面上,甚至連韓信世家和項燕世家都不知道。
可就在這時,又有人快馬奔了過來,慌忙下馬,大聲說道。
“齊國大軍今次與楚國聯合,一同到了!”
聽得這話,第一,第二層的洛城百姓都覺得稀奇,紛紛都趕去了。
第三層到第四層也走了一些人。
連五層以上的雅間裡也走出了一些衣冠楚楚的洛城官員。
就在這時,又有快馬來報,“齊國今次不僅帶來了本國的武將,稷下學宮亦有跟隨前來!”
聽得稷下學宮居然也有人蔘會,頓時整個凌雲閣裡“哄”地一下就炸開了鍋。
驀地,一個九層之上的聲音,力壓衆聲,大聲問道。
“來的儒生都有誰?可有方運?”
來人大聲地肯定回答道:“儒門新聖方運與齊王同乘樓船而來!”
聽得這話,整個凌雲閣都吵雜了起來!
“儒家來參加澠池大會,自從武帝陛下澠池會盟後,從無先例……”
“齊王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拉上稷下學宮來參會!”
“雖說易水關一戰,現在的儒家恢復了些許元氣,也擁有了一定的戰力,齊國此舉難道不怕得罪整個聖裁武院嗎?”
亦有人小聲地議論道:“如此看來,武帝陛下飛昇十七年,各家諸侯都已經知道,武帝的天下已經是過去式了,聖裁武院不過是紙老虎罷了!”
聽得齊國、楚國同來,衆人不過是覺得兩國結盟罷了,哪裡有稷下學宮前來澠池參會,還與齊王同乘來得消息勁爆?
頓時,整個凌雲閣裡,一到十層,都有人走了出來,下層的居民更是如過江之鯽,紛紛朝着洛水涌去。
“師父,那這次澠池大會可真是有意思了!”
凌雲閣十層上,一名身穿雪白對襟長袍,玉質冰肌的女子,青絲飛舞,倚欄而望。
在她的身後,雅座之內,一名聽起來比她還要年輕的悅耳嗓音帶着一絲仿若長期閱歷的積澱,徐徐響起。
“齊楚兩國一直是宿敵,這次居然願意聯盟參加澠池大會,必然是楚國在什麼地方遭遇了極大的挫折,齊國又開出了豐厚的價碼。”
“但齊楚既然聯盟,齊國這次必是爲了能夠在澠池大會爭奪盟主之位……”
那憑欄少女對着雅座內笑着問道:“那師父,您是天官,是整個洛城裡的地位最高的人,您更支持哪一國成爲澠池大會的盟主呢?”
雅座的聲音沉吟片刻,笑了笑說道:“你這鬼丫頭,是不是又想跟三年前一樣,探了我的口風,就去如意坊下賭注,好賺上一筆?”
被雅座裡的女子這樣說,憑欄少女天真笑道:“師父,人家那次真的不是故意套了口風去賭的拉!只是正好看到他們都不壓秦國,我就上去碰了碰運氣而已!”
說到這裡,少女又開口問道:“師父,您今年還打算支持秦國做諸侯盟主嗎?”
“還是說師父心裡有別的人選打算?”
雅座內的人沒有說話,可就在這時,又一襲快馬趕來,在門外大聲說道:“燕國大軍來了!”
“燕國太尉秦楓與燕王一同前來,已經到洛城北門了!”
(《儒武》小細節大競賽正在微信公衆號“情殤孤月”火熱進行中,答對問題在下留言就有縱橫幣和其他好禮相送,只要你是真讀者,就一定能答得出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