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青州三營,淮南佐世之才

bookmark

第206章 青州三營,淮南佐世之才

劉備暗暗鬆了口氣。

既然要按軍中的規矩來,那這矛盾就容易解決了。

牽招並非不願意劉備新增主將,而是不希望來個理念不同的主將。

就如同牽招不願意訓練由昔日黃巾賊構成的銳士營一樣。

理念不同,自然就難以視爲袍澤兄弟,這精兵也就練不出來。

待牽招退下,劉備的語氣多有維護之意:“子經跟我是刎頸之交,雖有些傲氣,但也是明事理的。”

鄭平輕搖羽扇,對此並不在意:“以子龍的能力,讓子經和這七百人心服並不難。”

“如今二虎競食的局勢已成,董卓和袁紹公孫瓚之間必然要分出一個勝負來。”

“淮南的袁術驕矜自大,獨鬥豫徐荊揚四州之兵,汝南袁氏的底蘊,很快就會被袁術敗光。”

“天下紛亂,唯有青州最是安穩。”

“使君可遣人在各州散佈消息,青州欲修廣固城,凡來青州之民,每戶皆可獲得三個月的錢糧補助用於安家。”

“凡來青州之民,可自願選擇加入屯田,亦或者冶鐵、漆器、鑄銅、紡織、製鹽等作坊勞作、參與廣固城參與城池修建的方式賺取錢糧。”

“有才識者,可參與青州的官吏選拔。”

“聚流民於青州,養使君之仁望。”

戰火紛迭。

背井離鄉的士民百姓,會主動去尋求一個安穩的地方躲避天災人禍。

譬如淮南袁術,橫徵暴斂,士民百姓苦不堪言。

若得知來青州有這般好處,定然會趨之如若。

劉備會意,思維也隨之打開:“能否再知會兗州臧刺史和徐州陶刺史,讓其對來青州的流民接濟一部分錢糧,青州可如數歸還?”

鄭平搖頭:“使君還是打消這個想法吧,若是沿途接濟,青州的錢糧是不足以支撐的。”

“更何況,若無來青州路途上的艱難,又如何能珍惜青州提供的安穩?”

“雖然很殘酷,但亂世之中,本就秩序混亂,使君難以顧及天下士民。”

劉備輕嘆:“是我多想了,那能否邀約臧刺史和陶刺史,也如青州一般,散佈消息,吸附流民呢?”

“如此一來,這些流民想去兗州的去兗州,想去徐州的去徐州,想來青州的就來青州。”

鄭平細思片刻:“可以推行,但這效果可能不會如使君所想,臧刺史和陶刺史不可能給予錢糧補貼的。”

劉備眼神微凜:“我也知道這有些強人所難了,但即便他們不給,也能給流民提供一個棲息之地。”

“能活下來,就有希望。”

鄭平拱手,語氣中多了欽佩之意:“使君仁德,是天下士民之幸。”

劉備苦笑:“顯謀就別恭維我了,如今我尚且只能勉強治理這青州,如何能稱得上是天下士民之幸啊。”

鄭平笑道:“天下之事,不在於一時之謀,而在於一世之略。”

“要定天下,需先定民心。”

“故有先賢之言: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使君仁德載世,欲伸大義於天下,而青州無有天災人禍,士民百姓樂於安穩,他州亂而青州穩,猶如黑夜之中得見東方曙光,讓天下士民都能看到希望。”

“這便是天下士民之幸。”

劉備凜然,心中燃起無限豪情:“顯謀之言,可稱萬世之略啊。”

翌日。

牽招和趙雲來尋劉備。

相較於昨夜的不服,今日的牽招對趙雲已經心悅誠服了。

不論是人品器量還是武勇統兵,趙雲都出類拔萃,讓牽招和七百良家子心服口服。

“使君,以子龍爲主將,我情願爲副。”牽招向劉備拱手請道。

趙雲連忙婉拒:“使君,雲初來乍到,又無功績,豈能喧賓奪主?還是以子經兄爲主將,雲情願爲副。”

牽招大笑:“子龍,你若這般推辭,豈不是顯得我牽招嫉賢妒能?聚良家子練兵,爲的是青州大業,而非我牽招個人之私。”

“我跟使君相識多年,雲長和翼德亦是久隨使君。”

“如今雲長有先登營,翼德有銳士營,先登和銳士皆是驍勇精銳。”

“我自信練兵不會輸給雲長和翼德,但論武勇和統兵之能卻遠遠遜色雲長和翼德。”

“若有子龍當主將,定可跟先登和銳士一較高低。”

見趙雲遲疑,劉備開口笑道:“良家子比起普通的悍卒而言,勇武之中亦有文略,若無子龍這般文武雄才爲將,又如何能揚威?”

“子龍就不用再推辭了。”

趙雲見劉備和牽招都如此,不再遲疑,抱拳道:“既如此,雲願意一試。”

牽招大笑:“有子龍加入,我等俱揚名了。還請使君給新軍賜名號!”

劉備捋了捋短髯,笑道:“良家子皆白袍,子龍和子經亦是白袍銀鎧,可號爲白袍營。”

“先登營有軍號:刀山敢前,火海不退;每戰必先,死不旋踵。”

“銳士營有軍號:血不流乾,死不休戰;漢有銳士,如日方升。”

“白袍營定軍號:凍不拆屋,餓不擄掠;千軍萬馬,皆避白袍。”

趙雲和牽招都聽得心潮澎湃,紛紛拱手拜道:“雲(招),必不負白袍之名,願助使君蕩滅羣賊,匡扶漢室!”

劉備開懷大笑,邀趙雲和牽招促膝長談,以表心跡。

自此,青州陸地三營皆成。

先登營以關羽爲首,曲義、田豫爲副,負責青州北部。

銳士營以張飛爲首,典韋、于禁爲副,滿寵爲軍正,負責青州南部。

白袍營以趙雲爲首,牽招爲副,負責巡視青州南北諸縣。

雖然青州暫無戰事,但劉備下令各營厲兵秣馬,加強訓練,不得有半分的鬆懈。

而這三營的待遇,亦是青州各郡國兵馬最好的。

打造好的兵甲,購買的戰馬,優先給三營裝備。

有婚嫁意向的,亦是優先考慮三營將士。

劉備更是採納了鄭平的提議,三營將士的父母妻兒,皆受律法保護。

若有將士陣亡,不得強令陣亡將士遺孀改嫁,州牧府會發放撫卹,讓將士遺孀不會因此而貧困潦倒。

將士若有子嗣,州牧府亦會授其文武藝,不得令其世襲爲兵。

諸如此類。

在優渥的待遇同時,也對三營將士給出了最嚴厲的懲罰。

通敵、怯戰、逃跑等,輕者逐出軍營,重者斬首且剝奪一切權力、遺孀改嫁、兒女改姓、載名於冊遺臭萬年。

但這些恩威只適用於三營將士,其餘州郡官兵,既不享有這優渥的待遇,也不承擔這最嚴厲的懲罰。

除軍事上厲兵秣馬外,農事上劉備同樣沒有疏忽大意。

民以食爲天。

青州已經經歷過一次大饑荒,不論是劉備還是青州文武,都不希望再來一次。

因此這農事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隨着第二次糧食大豐收,青州上下都洋溢着難以掩飾的喜悅。

去年的豐收,只是勉強讓青州之民解決溫飽,劉備亦是在糧食上捉襟見肘,恨不得一粒米分成兩粒米來用。

而今年的大豐收,纔是真正的讓青州有了餘糧!

州牧府有餘糧,士族豪強有餘糧,黎庶亦有餘糧。

在青州大豐收的同時,劉備派遣去各州散佈的消息也逐漸有了迴應。

青州雖穩,但其他州亂。

自六月袁紹和公孫瓚擁立新天子後,董卓就親自統兵來到了幷州。

原本跟馬騰韓遂對峙的南匈奴王庭,一見董卓親自領兵到來,立馬從餓狼變成了善犬。

袁紹和公孫瓚見董卓親征,也不敢怠慢,紛紛出兵跟董卓對峙。

幽冀並三州,大量的士民向青州和兗州避禍。

不論是董卓還是袁紹公孫瓚,都在大量的徵用民夫。

這徭役一起,想要活下來就得看天命了。

而在南方。

袁術的橫徵暴斂,讓淮南士民苦不堪言。

因此當劉備散佈的消息傳到淮南時,淮南的士民頓時在心中燃起了希望。

“阿兄,剛纔我聽人說,若是去青州落戶,每戶都可以得到三個月的錢糧補助用於安家。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我也聽說了,去了可以自願選擇當屯田民,雖然苦了些,但據說當了屯田民以後也能分到田地房屋。”

“阿嵐,你也聽說了?感覺不太真啊,青州修建城池還會給我們發放錢糧,這自古以來修建城池都是我們自己帶糧食,會不會是騙我們的啊。”

“騙?青州牧需要騙嗎?別忘了,青州去年安頓了五十萬流民!當時淮南的大戶還賣了好多糧食給青州呢。”

“如此說來,這青州傳來的消息都是真的?”

“聽說家裡還有多餘錢糧的,都已經拖家帶口的去青州了。可惜啊,我走不了。還沒到青州我就得餓死。”

“留在這裡不僅得餓死,還得被袁術徵去當兵。”

“當兵就算了,我妻女都兩個月見不到了,也不知道是生是死。”

“反正我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去青州的路上,袁術橫徵暴斂,完全不將我等當人,留在淮南只有等死。”

淮南成德。

此地世居了一支漢室後裔,乃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

這一代的主家是名爲劉普,劉普有兩個兒子,長子劉渙,次子劉曄。

前兩年,劉普的兒子劉曄幹了一件大事。

當時只有十三歲的劉曄,將劉普最寵信的僕人斬殺了,然後坦然向劉普請罪。

而原因僅僅是劉曄在七歲的時候,其母親在臨終時囑託,希望劉曄和劉渙長大後能除掉這個喜歡誣害人的僕人。

有汝南人許劭善於觀人,聽聞此事後,稱讚劉曄有佐世之才。

劉曄因此在淮南揚名。

最近淮南頻頻出現青州牧劉備招募士民入青州的消息,也讓劉曄心生警惕。

劉曄尋到劉普,說出了心中的猜測:“父親,淮南將有禍事出現,我們得考慮遷徙家族了。”

劉普對劉曄的猜測不以爲然:“阿曄是想說袁術嗎?你放心,袁術雖然橫徵暴斂,但我是最先響應袁術募糧的一批人,在這淮南,我劉氏可以高枕無憂。”

劉曄搖頭:“父親,袁術在淮南一日,我劉氏就不可能高枕無憂。父親可曾聽聞最近在淮南的流言?”

劉普笑道:“自然聽說了,不過是些荒誕之言。青州去年還在向諸州郡借糧,這才一年多的時間,哪來那麼多的糧食招募流民去青州?”

“伱雖然自幼聰明,但還是缺少歷練,看不清劉備的目的。”

“劉備跟袁術有仇,揚言跟袁術斷交絕盟、不死不休。”

“如今看到袁術在淮南,自然是想要設法再謀袁術。”

“我劉氏若是遷徙家族,豈不是給袁術抄家的理由?”

劉曄凝聲道:“但父親可曾想過,若是劉青州跟袁術開戰,袁術一樣會強徵錢糧,甚至強徵我等從軍。”

劉普頓時蹙眉:“劉備遠在青州,料想不會來淮南。”

劉曄又道:“父親不可存有僥倖之心。秋收之前,曹操就屯兵汝南邊境,如今秋收一過,曹操必定會再戰汝南。”

“劉青州又豈會放過這個機會?”

“袁術若是連戰連敗,定然會對淮南大肆的劫掠,哪裡還會顧及父親昔日贈糧之情?”

劉普沉默。

內心的擔憂,讓劉普不由起身踱步。

良久。

劉普看向眼前雖然年少、但被許劭斷言有佐世之才的劉曄,問道:“阿曄,真的要遷徙家族嗎?我們要遷徙去何處?”

劉曄斬釘截鐵地道:“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家族必須遷徙。”

“青州位置偏僻,如今又有劉青州牧守,少有禍事,是避禍的絕佳之地。”

劉普遲疑:“可青州畢竟太遠了,不如去荊州避難?”

劉曄搖頭:“青州雖遠,但青州跟徐州結善,我等只需要抵達徐州,就可以暢通無阻的去青州。”

“相較而言,去荊州反而更遠,也更危險。”

“青州如今又是用人之際,以父親和兄長的本事,也能謀得一官半職,而荊州刺史未必肯給。”

(本章完)

第254章 徵北將軍,臨淄侯劉玄德第109章 劉備南下,諸葛瑾的震撼第213章 以靜制動,劉備穩坐青州第90章 劉備進兵,盧植張飛到來第301章 陷陣高順,敬英雄斥匪類第36章 初露崢嶸,喜得錢糧兵馬更新時間變動(不收費)第244章 鄭平坐莊,郭嘉計勝周瑜更新時間調整第4章 顯謀於世,制天命而用之第293章 領左將軍,劉備開府治事第18章 忠孝難全,義士奔赴仁主第260章 鄭平論勢,荀攸欲投劉備第70章 義薄雲天,關羽平定高唐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17章 靜以致遠,劉備來信相邀第330章 許攸定計,劉協被劫走了第140章 神威關羽,智計仍需武勇第224章 潛龍出淵,徐州牧該換了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當存天下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117章 常山真定,義士奔赴臨淄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195章 反敗爲勝,袁紹誆騙公孫第324章 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計第90章 劉備進兵,盧植張飛到來第332章 帝位之爭,劉虞私問劉備第136章 智爲將首,關羽謀西涼將第316章 顏良貪功,關羽提刀請戰第213章 以靜制動,劉備穩坐青州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45章 矢志不渝,舉劉備爲茂才第259章 將計就計,荀攸反說荀諶第199章 四海皆驚,公孫瓚殺天使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第126章 奸雄英雄,終究不是一路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計榮辱第164章 劉備議政,處處都要錢啊第213章 以靜制動,劉備穩坐青州第52章 漢家宗親,青州劉氏底蘊第152章 計定荊豫,劉備納策破局第190章 劉備長女,積糧築城之議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257章 白袍添將,袁紹驚言中計第71章 強兵碾壓,鄭平速破般縣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193章 引資招商,鄭平糜竺論勢第169章 以身爲棋,奉天子封四方第310章 暗掌東平,鄭平謀算呂布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第281章 再得玉璽,劉備欲往洛陽第288章 郭圖暗議,劉備兵至虎牢第94章 最終謀劃,虎吞天下大勢第34章 堅壁清野,張飛的大耳刮第146章 公孫野心,禍亂天下之舉第267章 白袍初戰,趙雲被鄙視了第331章 關羽決意,劉協中箭而亡第64章 策馬揮刀,安天下復漢室第153章 潁川羣謀,沮授獨木難支第176章 二袁爭鋒,青州豈能不來第109章 劉備南下,諸葛瑾的震撼請假一天第144章 與民共苦,青州牧劉玄德第40章 孫乾到來,酒水論映人心第232章 殺雞儆猴,關羽主政徐州第48章 親上加親,劉備喜得良緣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紹又悲劇了第95章 請君入甕,青州決勝一戰第75章 祈天燈現,破樂陵斬賊首第157章 劉備搶種,鄭玄高徒國淵第216章 盧植計成,董卓伏誅授首第284章 甘寧東進,張飛計邀黃忠第17章 靜以致遠,劉備來信相邀第102章 謀奪青州,劉備被針對了第279章 劉備發飆,擒文丑破南皮第242章 三郡結盟,太史慈入揚州第32章 經營名聲,劉備渴賢愛民第221章 賈詡毒計,長安毀於一旦第135章 孫堅兵敗,麴義破成皋關第316章 顏良貪功,關羽提刀請戰第326章 敵後戰法,袁紹心態炸裂第249章 長安易主,劉協的疑心病第27章 欲承其重,劉備鏡心通明第314章 圍魏救趙,鄭平算敵所算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339章 陸遜掛帥,渡河連戰連捷第249章 長安易主,劉協的疑心病第166章 局勢突變,袁術作死行爲第31章 御下之道,當施之以恩義第74章 運兵神勢,彼之矛攻彼盾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勸降管亥第243章 三英齊聚,淮陵城曹孫劉第231章 劉備假節,憋屈的曹阿瞞纔回來,今天沒時間寫了,汗第282章 智士張飛,薅荊州的羊毛第250章 分兵之計,曹操兵敗回豫第49章 功名未立,吾志當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