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所謂世家

千秋萬代?

這略高的調子,並沒有讓在場的頑固派世家代表多想,而是紛紛坐下,迫不及待地想要從中分一杯羹。

即便揚州世家們這一次註定已經要損失大量錢糧,可只要能從中分一杯羹。

那麼用不了五年十年的時間,不僅能將損失的錢糧補償回來,且還能讓家族的底蘊更加深厚。

一時間,不少頑固派世家代表當真覺得國士侯乃是個仁德君子,之所以沒有任何提前三天召回會議的通知傳達,俱是早早得知了消息的朱正從中作梗所爲。

理由,也是再合理不過了。

頑固派世家被清理得越多,在朱正眼中所能分到的好處就越多,自然是希望其餘世家的損失更爲慘重。

也不怪他們會如此判斷,因爲換做是他們,他們也必然會如此所爲。

而隨着各個世家各懷心思地重新坐下後,李基命人送來了一份提前親自所擬的文書,道。

“因爲此事事關重大,口說無憑,故便擬了一份保密協議,還請諸位在其上簽字。”

保密協議?

顯然,這個時代還不存在這種概念。

不過,這也並非是什麼難以理解的東西,文書上的內容也是如李基所說一般,主要要求不得向旁人泄露今日所言內容,否則將由官府依據損失與影響進行追責。

一衆世家代表幾乎均是略加思索過後,便在其上簽字了。

對此,李基的臉上流露出一抹隱晦的笑容。

在這個法治精神不顯的時代,《保密協議》必然不可能真的會讓他們意識到保密的重要性,這僅僅是讓揚州世家們主動留下一個把柄罷了。

真的泄露了,李基不會急着去追究;

不過若是某些世家接下來冥頑不靈,那麼這一份協議也便成了最合適的催命符。

隨着所有世家代表都在《保密協議》上完成了簽字後,李基又親自確認無誤後,方纔沉聲地開口道。

“諸位,自高祖皇帝開創大漢至今,已有近四百年之久,期間亦曾有王莽之流禍亂天下,而後有光武皇帝在世家的傾力相助下,方纔平定天下,再興大漢。”

“可見,若無世家之助,便無今日之大漢。”

“於國於民,世家都可當得上是中流砥柱一般,支撐着大漢。”

這一連串的高帽子下來,再加上李基的身份,幾乎是讓在場的世家們都有種喝了假酒似的飄忽感。

我們有如此高尚?

不過能得國士侯如此評價,何其榮幸?

即便一個個努力地想要保持姿態,但上揚的嘴角,下壓的眉角,微微昂起的下巴,足以透露着他們的心情變化。

而李基略微頓了頓後,朝着斜上方微微拱手示意道。

“而今天下大亂,漢室衰微,郡雄已有並起之勢,我主貴爲中山靖王之後,漢室宗親,自當奮起,效仿光武皇帝一般匡扶漢室,再造大漢。”

“李基不才,主公卻不以吾卑鄙,猥自枉屈,訪吾於草廬之中,諮吾以當世之事,又以軍政諸事相托之,感激涕零,夙夜憂嘆,惟恐有不盡之處……”

這一番話說出來,在場世家聽得全神貫注,只覺得李基之心可謂曰忠賢良臣也。

而因爲好奇而特意抽空到院落外蹲牆角的劉備,這一刻眼淚卻是忍不住嘩嘩地往外流,有些哽咽地說着。

“備本是少仁薄德之人,定是祖宗保佑,否則焉能得子坤如此相助?”

只是李基顯然不清楚自己隨口從《出師表》借鑑了兩句,反倒是快要將劉備給感動模糊了。

劉備聽到了……《出師表》?

想必李基定然會頓感怪異,然後那好不容易維持着的威嚴肅穆之色當場破功。

旋即,李基的目光在一衆世家代表上一掃而過,語重心長地開口道。

“而大漢眼下之亂,何嘗又不是世家之亂?如今世家發展至此,無疑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

這一言,讓不少世家代表的眉頭當場一擰。

並非是對李基所言而心生惱怒,恰恰是因爲李基說出了痛點所在。

春秋戰國時期,最初的“世家”所指的不過是“世祿”、“世卿”的家族,這一詞也是出自於《孟子·滕文公下》之中。

而後,劉邦立國大漢,因有王侯開國,子孫世代承襲爲世家,故司馬遷撰《史記》時,才著有《世家》三十篇。

如此經歷了四百年發展,中途又輔助光武帝劉秀中興大漢,而讓世家所享有的特權更進一步,越發的膨脹。

不僅僅是賦稅上的特權,讓世家們不斷地吞併土地,使得百姓們難有立錐之地,導致官府從百姓手中所能收到的賦稅大幅下降。

爲了政績,官府只能以苛捐雜稅加於百姓身上,讓破產的百姓只能選擇將田地賣給世家豪族,繼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且除了土地賦稅上的特權外,察舉制也讓世家們把持着地方上絕大部分官員升遷任用的話語權。

這幾百年前,世家可以說是一直在蓬勃發展,只是這種發展同樣也是有限度的,且世家們也幾乎將眼前發展的道路走到了一個盡頭。

除了李基通過一系列的手段,讓劉備擺脫了世家的限制外,且在掌握了足夠的大義後,甚至還能反過來讓揚州世家不得不卑微屈服。

這……僅僅只是特例罷了!

即便一部分有雄心壯志的諸侯嘗試打壓世家,但世家在地方上的地位往往都是超然的。

只是,世家同樣也清楚眼下的道路幾乎走到了盡頭,所以一部分世家已經在嘗試求變。

以李基所見,四世三公的袁氏所盯上的便是帝位,其餘一些有見地的世家同樣也開始各種嘗試與謀劃。

李基也清楚原軌跡中世家下一步將會演變以“五姓七望”爲首的門閥集團,達到了一種超然的地位。

而世家或許有大有小,但卻已經有人走到盡頭了。

揚州世家與袁氏這等龐然大物相比,自然是沒有可比性,但他們卻也清楚袁氏便是眼下世家所能得到的高度上限所在。

第103章 好!很有精神第703章 來不及的棉花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172章 想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305章 驚喜?第196章 撥開雲霧見天日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375章 此辱,當百倍報之第606章 水攻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491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684章 寧願什麼都不做第489章 誹謗之言也第436章 李曦第404章 節哀順變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319章 凌駕神明之上第605章 白馬乃幽州魂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373章 遠方表親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331章 兵力不足恐懼症?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31章 大漢最後的脊樑骨第432章 美周郎之計第722章 所謂世家第14章 真罵戰第665章 典韋在此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484章 一口吞下(第三更)第190章 別打了,還是斬首吧第483章 兩軍接觸第385章 越來越接近的“公平”第504章 高質量幼苗第89章 斬草除根?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720章 天時地利人和盡佔第265章 似乎是個盡興的機會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419章 再射一矢第370章 東觀藏書第192章 白馬將軍公孫瓚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568章 戰車漂移?第490章 四五十歲正是打拼的年紀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63章 袁氏!袁氏!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第450章 流放嶺南?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256章 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344章 無雙上將潘鳳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671章 主公且慢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97章 請君入甕第482章 區霸之野望第503章 嘴硬症(第三更)第443章 可以改第566章 第565 異於常理的佈置(第三更)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376章 你還真懂啊?第245章 冤否?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633章 陶謙父子(第三更)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183章 對策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第479章 誰人敢擋?第170章 上當矣!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635章 吾有子坤,有何懼之?第545章 大魚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268章 淪陷過半的幽州第75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71章 有汝,可當真是吾的福氣第492章 司馬懿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31章 大漢最後的脊樑骨第564章 荊州決戰伊始第480章 不日親取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485章 漢庭是大恐怖!第705章 破局之策何在?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454章 自古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