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覆滅,爲了彌補草原上的人口空白,欒奕特地從中原地區抽掉了三十萬羌人和十萬烏丸奴隸,免除他們的奴籍讓他們遷入舊鮮卑草原永久定居,同時還在獲得匈奴單于的許可後,將五萬匈奴人調入鮮卑草原放牧。此外,他還將三萬違犯漢律的罪犯發配草原,永世不得入關。
草原上的人口藉此充盈起來。
介於鮮卑與匈奴的局面不同。在匈奴,單于去卑的威信仍在,欒奕不得不採用分封的模式,將去卑視爲諸侯王,由他掌握權柄,而帝國只派出官員、軍隊和教會予以監督。對於鮮卑而言,鮮卑人的頭領——彈石山汗庭的可汗軻比能戰死,總共只有五十萬多一點人口的鮮卑人被屠戮過半。
據可靠情報顯示,餘下的二十多萬鮮卑人深懼帝國武力,在各部頭領率領下選擇遠離孕育他們的大草原,遷去了更北方的西伯利亞一帶。
西伯利亞極寒之地,欒奕懶得繼續追擊,或者更準確的說他很懷疑鮮卑人是否能適應那裡冰天雪地的環境。此戰之後,鮮卑已然沒落,窮準猛打已然沒有意義,不如任其自生自滅。
鮮卑人牽走,整片草原人去鏤空。既沒有統治者,也沒有原住民。欒奕佔下它就不必像對匈奴那樣畏手畏腳,需要顧及單于和原住民對外來者的排斥。而是可以大刀闊斧予以建設,將其徹底改造爲帝國領土的一部分。
他將鮮卑草原更名爲蘆洲,既極北之州。並依據草場走勢將蘆洲劃分爲七個大郡,郡內不設縣,而是根據草原民族遊牧的習俗設立屯,所謂的屯其實就是指部落。每屯有屯長一人,官職相當於七品縣令,屯尉一人,負責部落治安;大主教一人,負責部落傳教。三者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直接聽命於郡令。
首任州刺史張昭負責總覽州務,各級郡縣文武教官員或由中原地方官員升遷調任,或由科考招募。預計將於明年春耕以後與遷徙的百姓一同抵達草原,並按照規劃履任。
由於蘆洲的新居民多爲羌人,欒奕將馬超從聖殿騎士軍團主將的職務上調離,利用他在羌人中的威信讓他出任蘆洲三軍總都督,總覽蘆洲兵馬。
爲了避免馬騰、馬超父子同時掌握涼州和蘆洲的軍權,他將馬騰調離西涼,入京出任兵部侍郎。
侍郎和軍都督雖然都是平級當朝二品,但從官職上看卻相當於出將入相,對於馬騰而言實際上也算是半步升遷。對此,馬騰自然萬分欣喜。而對欒奕來說,馬騰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留在京城人質,避免馬超權力在握之後野心爆棚。
聖元二十一年五月至二十二年四月,欒奕在草原足足呆了一年,親自坐鎮指揮蘆洲創立事宜。從劃分郡縣疆域,到考察草原草場分佈,再到安置陸陸續續到來新居民的住所……偌大個州郡從無到有個中事宜不可謂不復雜。
其中諸事欒奕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但最後拍板拿主意的終歸還得是他。這也正是他遲遲無法脫身回洛陽的原因所在。
聖元二十二年二月,一隊高句麗使者跋山涉水來到了彈石山。爲首一人生的氣宇軒昂,一身高句麗長袍在草原微風帶動下,襯托出袍袖遮蓋下雄壯的肌肉。他叫延丕,乃是高句麗新大王手下第一悍將。
十五名使節外加擺明隨行護衛在他的帶領下策馬來到彈石山汗庭前。延丕定睛一瞧不由一愣。
彈石山汗庭他來了不止一次,對汗庭的內外結構甚是熟悉,然而,眼前這個汗庭卻與他上次來時大不一樣。
“這才離開一年多,怎麼發生這麼大變化。”他不由爲之震驚。
記憶中,彈石山汗庭是泥牆結構,也就是說外圍的城牆是有人力夯成的泥土牆,而不是眼前這種石牆。更讓他差異的是,壘造石牆的石磚竟然不是石塊鑿成的方形石料,而是制式統一的長方體磚塊。從而進一步加強了磚與磚之間的切合度。同時他還發現兩片磚石之間還塗着一層灰色的物質,卻不知具體功用。
他不知道的還有很多,沒有去過中原見證過洛陽繁華的他,當然不知道什麼叫人工燒製的磚體,更不知道什麼叫做水泥。
他懷着對未知事物的好奇,走入了彈石山汗庭的大門。在看到一棟棟磚石建築取代了舊日殘破的帳篷;潔淨的大街上車來車往,叫賣聲此起彼伏時
“這還是彈石山汗庭嗎?”若不是大街小巷上游走的都是穿着傳統服飾的羌人和匈奴人,他甚至一度以爲走錯了方向,不小心闖進了一座中原城池。
“哎!那傢伙……說你們呢!幹什麼的!”正在街上巡視的典韋之子典滿見延丕眼生,遂將他們攔下來盤查。
延丕學着中原人的禮儀向典滿拱手一拜,“在下高句麗使節,懇求拜見皇帝陛下。”
“皇帝?都什麼年代了,還皇帝!聖元年了,我們的陛下是教皇。”典滿帶着鄙夷的笑容,向南方拱手道。
“教皇……”延丕一時間搞不懂教皇和皇帝的區別,“在下求見教皇,可否?”
“找我算是問對人了。”典滿喜滋滋道。
“哦?能見嗎?”延丕喜問。
“不能!”典滿臉一耷拉。
“爲何?”
“陛下外出巡視去了現不在彈石城,至於什麼時候回來……不好說。你要想拜見他老人家,不妨在城裡等些時日。前面路口左拐不遠是驛站,你暫時可以住在那裡。驛站隔壁是縣衙門,你最好去那裡報備,領份文書。日後再有官兵盤查,你只需出示文書便可,省得再費口舌。”典滿說完這席話,便向延丕拱了拱手,“我還有軍務在身,少陪。你自行投宿去吧!”
延丕方知眼前的中原將領其實是個熱心腸,只是爲人有點傲慢罷了。
事實上,延丕對典滿傲慢的評價並不公允。在與他對話時,典滿雖說有傲慢之舉,但也僅限於他,或者更準確說僅限於外族、番幫人,而對同族華人和身邊的朋友,典滿向來都是謙遜而又誠實的。這與他在欒奕和典韋脅迫下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關,而他之所以對外族、番邦人如此鄙夷,則是受眼下中原大地上的社會風氣影響。
隨着帝國日漸強盛,那些見慣了世面常在草原、西域、南方諸國行走的商人驟然發現,無論帝國的軍力,帝國境內市井之繁華,產物之豐富,文化氛圍之濃郁還是百姓生活之富足,都遠遠超出番邦和外族人。
一名帝國最普通百姓所擁有的財富,在高句麗、樓蘭這樣的小國裡足可是一地富豪,而帝國富豪所擁有的財富面前,龜茲的國王簡直就是個土財主。而且他的土不單單是在財富上,更在氣質、德行和學識上。
在經過硬件、軟件比拼過後,帝國的百姓雖然之前也清楚番邦鄙陋,但卻從未意識到自己竟比外族人優越那麼多,多到不是一個量級。
隨後,帝國的軍隊捷報頻傳,隨着羌人、匈奴人、鮮卑人相繼覆滅,無論是在中原還是外邦高句麗、扶余、匈奴、南越、琉球人看到華人跟老鼠見了貓似的,渾身發抖,卑躬屈膝。帝國的百姓們頓覺倍有面子,強烈的民族、國家自豪感應運而生。
正是在這樣的氛圍薰染下,百姓們覺得帝國什麼都比外邦好,帝國的百姓比外族聰明、勤勞、團結、友善,帝國的產物比外邦豐富、優越、精製,帝國的朝廷公平、清廉……帝國的陛下能征善戰、英明神武、心繫黎民。
對於這種帶有大國沙文主義傾向的思潮,欒奕雖知它有些偏激,甚至可以說是病態的,卻沒有加以糾正和引導。因爲他知道,眼下的華人們正需要樹立濃郁的民族自豪,以加強他們對民族和國家的使命感,從而讓他們的心靈與國家和民族凝聚在一起。
欒奕在外巡視了半個多月才返回彈石山。
得知欒奕歸來,高句麗使者延丕立刻前往拜會,卻在門口被一名與前些時日見過的典滿將軍容貌十分相像的魁梧大將攔了下來,那人自稱教皇親衛統領,名喚典韋,告訴他教皇有要務處理,暫時沒空見他。
延丕只得悻悻而回。然而,第二天他再度造訪,又被典韋以同樣理由回絕,第三次,第四次……
連連受挫過後延丕心中喘喘,心道神聖華夏帝國這位名動天下的教皇不會因爲前翻高句麗出兵幫鮮卑人打匈奴心生怨恨了吧!
要是那樣,高句麗可就危險了。與龐大的華夏帝國相比,高句麗簡直就是個螻蟻般的存在,漢時,大漢朝廷幾次三番差給高句麗以重創,最嚴重的一次若非王莽昏聵,幫了倒忙,高句麗險些被大漢覆滅。
方今大漢雖然不在,但世人皆知神聖華夏帝國比大漢還要強勢。連匈奴、鮮卑這樣的大族都不是他的對手,更何況高句麗。
想到這些,延丕登時如同熱鍋上的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