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
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的長子,晉文帝司馬昭的同母兄,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
司馬師沉着堅強,雄才大略,早年與夏侯玄、何晏(yan)齊名。
高平陵之變後,以功封長平鄉侯,旋加衛將軍。
司馬懿死後,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次年升爲大將軍。
掌權後,他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使其各有職掌,朝野肅然。
司馬師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於新城之戰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等人密謀除司馬師,事情泄露,司馬師殺死參與者,迫郭太后廢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máo)爲帝。
次年,親自率兵平定毋(Guàn)丘儉、文欽之亂。
回師途中病死,時年四十八歲,諡號“忠武”。後被追尊爲晉景王。
西晉建立後,被追尊爲景皇帝,廟號世宗。
…… ……
225年,司馬師17歲娶了14歲的夏侯徽爲妻。
夏侯徽(211年-234年),字媛容,沛國譙(qiáo)縣(今安徽亳州)人,司馬師第一任妻子。徵南大將軍夏侯尚之女,母德陽鄉公主爲大司馬曹真之妹。
她的哥哥夏侯玄是司馬師的好友,就是哥們兒妹妹。少年時,玄、師二人總連連在一起,不免和徽相熟,大一大,二人就相戀,提親,結合在一起。
夏侯徽與司馬師生有五個女兒,沒有兒子。
司馬師過繼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爲自己的養子。
夏侯徽很有見識器度,每當司馬師有什麼想法時,都由她從旁策劃協助。
當時司馬師之父司馬懿位居上將重位,而他的兒子們都有雄才大略。夏侯徽深知司馬師絕非曹魏忠臣,而司馬師對出身曹魏家族的夏侯徽也非常顧忌。這爲他們倆後來的悲劇,埋下了種子。
…… ……
魏景初年間司馬師拜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
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司馬師親自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都。事後,論功封爲長平鄉侯,加衛將軍之職。
事變前夜,當司馬懿將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後,司馬昭擔心的整晚都睡不着,而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睡。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去世,司馬師成爲撫軍大將軍,執掌魏國軍政大權,嘉平四年(252年),升爲大將軍,意欲攻取東吳新建的堤壩。
十二月,發兵攻打東興,並聽取諸葛誕的計劃;分三路攻擊,主力放在諸葛誕自己的部隊,並架起浮橋。
東興之戰卻被諸葛恪所擊敗,朝臣衆議要把諸葛誕等參戰的武將下貶職位,司馬師把戰敗歸咎於自己,並說道,“我不聽公休,以至於此。此我過也,諸將何罪?”
司馬昭因爲是監軍所以被削弱稱號,其他武將都沒有過大的懲罰,只是將防區對調而已。
嘉平五年(253年)五月,吳國孫亮的太傅諸葛恪帶了大軍來攻打“合肥新城”(合肥西北三十里的一個小而堅固的新城,滿寵所造)。
司馬師命令鎮東將軍毋丘儉與揚州刺史文欽,用深溝高壘、以逸待勞的方法抵抗諸葛恪。諸葛恪因欲戰不得,而羈留在合肥新城的城郊有好幾個月,終於糧盡退兵,在歸途中被埋伏在合榆鎮的文欽殺得慘敗。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打算令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人慾發動政變,廢除司馬師,欲改立太常夏侯玄爲大將軍,可惜計劃泄露,三人被司馬師誅殺(好哥們兒,大舅哥,動起刀來,毫不手軟,說,“哥們兒,對不起,來世再結交吧。”),夷滅三族,廢張皇后,魏國一時陷於混亂。
這時候,估計家裡也亂了——把自己的親哥哥殺了,夏侯徽能消停了?
同年,司馬師對曹芳有所猜疑,廢曹芳爲齊王,司馬師本打算立彭城王曹據爲帝,但郭太后要求立高貴鄉公曹髦爲帝,在郭太后的堅持下,司馬師爭執不過,於是派使者迎立曹髦到洛陽登基,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繼續掌握大權。
…… ……
正元二年(255年),鎮東將軍毋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起兵反司馬師,並把自己的四個兒子當成人質送到東吳,向孫亮討好,卻並未得到東吳的大力支援。
春一月,毋丘儉、文欽渡過淮河由壽春向西進發,沒有辦法搗洛陽佔許昌,走到了項縣就停住了。
司馬師吩咐監軍王基帶領前鋒部隊紮在“南頓”,對毋丘儉、文欽監視,另派諸葛誕帶領豫州的兵,進攻壽春;派胡遵帶領青州、徐州的兵,斜出譙(qiáo)縣與今日的商丘之間,斷絕毋丘儉、文欽從項縣迴歸壽春的路。
司馬師自己親率主力,屯聚在汝陽。另外,司馬師又叫鄧艾帶一萬多名“泰山諸軍”部隊到樂嘉縣,做出不堪一擊的樣子,引誘毋丘儉、文欽出擊。
毋丘儉果然就叫文欽來打鄧艾,司馬師就指揮大股騎兵,從後面襲擊文欽,文欽大敗。毋丘儉在項縣城裡聽到消息,慌忙棄城而走。
毋丘儉走到慎縣以後,躲在河旁的草叢裡被老百姓射死。
文欽一口氣逃往了東吳。
毋丘氏與文氏兩家的人,凡是留在魏國的,都一齊被斬殺。
…… ……
當初,文欽之子文鴦帶兵襲營,司馬師驚嚇過度,再加上本來眼睛上就有瘤疾,經常流膿,致使眼球震出眼眶。於正元二年(255年)正月二十八日(255年3月23日)痛死於許昌,終年四十八歲。
二月,曹髦素服臨吊,諡號忠武。鹹熙元年(264年),司馬昭受封晉王,追尊司馬師爲晉景王。鹹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馬炎稱帝,尊司馬師爲景帝,其墓稱峻平陵,廟號世宗。
…… ……
我們剛纔說了司馬師一生的過往,許多,都是一些現象,那麼,司馬師骨子裡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一句話概括:他是一個極爲可怕的人。
許多成功的人通常會在早年遭遇挫折,並靠着這份挫折來磨練心志。司馬師便有這樣的經歷,而他在遭遇挫折前後表現出的反差,可以說令人瞠目結舌。
司馬師19歲時魏文帝曹丕去世,他的父親司馬懿成爲了託孤重臣之一,司馬師也跟着成爲了曹魏的頂級公子哥。
這是司馬師人生中一段風光的時候,晉書記載司馬師“雅有風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譽”,也就是氣質不凡、內涵豐富、名聲遠揚,這時的司馬師算是春風得意,前途無量。
當時司馬師有兩位好友,一位是曹操的女婿何晏(yan),另一位是已過世的徵南大將軍夏侯尚之子夏侯玄。
這倆人和司馬師有些類似,也是屬於有外貌、有內涵、有名氣的頂級公子哥。何晏甚至很狂妄地給了自己這個三人團體很誇張的評價。
他們三個再加上其他一羣年輕人引領着當時的風尚,可謂風頭一時無兩。但之後就出問題了:司馬師所在的這個公子哥團體同時得罪了董昭等曹魏老臣和魏明帝曹叡(rui)本人,於是被以“浮華”爲名加以貶斥,這便是曹叡在位時期有名的“浮華案”。
關於“浮華案”這件事,容易讓人望文生義,以爲這些公子哥整天湊在一起搞些奢侈無用,敗壞風氣的事。
實際上,受“浮華案”牽連的人員裡不乏夏侯玄、司馬師、諸葛誕這類有出色才能的俊傑之士,他們聚在一起時討論的很多都屬於和時政、學術相關的話題,夏侯玄、何晏、鄧颺(yáng)都是玄學的代表人物。
從後來正始年間這些人主導的改革來看,他們基本上都屬於頗有政治理想抱負的人。相比於遊樂團體,浮華黨更類似於一個政治團體甚至是學術沙龍。
他們之所以遭到貶斥,一方面是他們提出的一些觀點衝擊了當時的觀念,在學術和行爲等方面悖逆傳統,招來了許多人的反感;另一方面是他們的交友模式本身差不多就是黨錮之禍前東漢“清議”的再現,所謂“四聰”“八達”幾乎就是“八俊”“八廚”的翻版。
於公,這樣隨便議論朝政、互相標榜的行爲嚴重影響朝廷運行;於私,很多曹魏老臣甚至魏明帝曹叡本人也很討厭其中的許多參與者。所以,這幫人玩完也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