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世家來說,科考在短時間內還是有利的。畢竟世家掌握着教育資源,壟斷知識。普通百姓能認識自己的名字怎麼寫,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察舉制雖然由世家把持着,但是對世家來說卻也不是那麼的盡如人意。一來每年舉薦的名額有限,二來爲了自家的臉面,還得差三叉五的舉薦一些寒門士子甚至是普通百姓。這樣一樣以來,也就導致世家中很多優秀的年輕人,其實是沒有機會入朝作官的。
有了科考就不一樣了,世家子仗着豐厚的教育資源,在科考中絕對可以佔據極大的優勢。這點兒好處,是董明拋出來的,自然有人上鉤。
但也有如楊賜、袁逢這樣的聰明人。知道這是釣魚的鉤子,咬上去,就是個死字。
察舉制雖然完備,但是這麼些年下來,早就成了世家和地方官員的一盤菜,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哪怕自己不吃,也得爛在自己家的鍋裡。
把持着上升渠道,世家才能在大漢朝這艘破船上吸收更多的營養。一旦開了科考,有了新的上升渠道,察舉制就算保留下來,也形同虛設了。
除非世家能把科考制度,再一次拿在手裡,但哪裡又是這麼簡單的呢?
楊賜和袁逢看得出來,所以他們站了出來。
袁逢看着董明,緩緩說道:“科考是否有前例?考試的東西是否真的能夠爲國選材?察舉制選中的孝廉,至少德行名望皆是一時之選。科考是否能達到這種要求呢?”
老子們都是精英,你科考能夠選出來像我們這樣的精英嗎?
董明聞言笑了笑,袁逢的問題中是有陷阱的。他若是說可以,那無疑是打朝中大臣的臉,若是說不可以,那袁逢就可以接一句,那還科考有什麼意義呢。
“敢問大人,察舉制何時有的?”董明反問了一句。
袁逢畢竟是袁家人,這點常識還是有的,聞言立刻回道:“高祖首下詔招賢,令各郡縣選拔治國良才,此爲察舉制之開端也。太宗在位時,下詔要求「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並且定下了對策和等第。世宗在位時,察舉制完備,此後成爲我大漢爲國選材的上佳之策。”
董明聽的頻頻點頭。
學習了學習了。
然後,他又問了一句:“高祖之前察舉制可有先例?”
“這....”袁逢有些懵。
董明笑了笑道:“既然沒有先例,高祖爲什麼要用呢?還用到了如今。可見,並非需要先例,只需要適合當時的需要就行了。”
“那太常大人又怎麼能確定,這科考就比察舉制更適合大漢朝呢?”袁逢反問道。
董明聞言看着袁逢,笑了笑。
其實董明並不太清楚科舉制或者說改良之後的科考是否適合如今的大漢,想來是不怎麼適合的。但是他還是要做。
科考不重要,準確的說眼下並不重要。他只需要讓天下人知道,學好了新學,能夠通過科考入朝作官就行了。
思想這種東西,對有些人來說是神聖的,是不可侵犯的。
但對大大多數人來說,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的,那就是可以接受的。一個學派,一個思想流派想要成被大衆接受,除了本身的魅力之外,還要讓大衆明白,接受了你這個流派之後,對他是有極大的好處的才行。
尤其是在這個物資資料匱乏,生產力低下的時代。新學能夠給大家帶來一身官服,吃上一頓飽飯,那沒說的,一大批人願意成爲新學門下走狗。
“適合不適合,用了不就知道了?莫非執金吾認爲,我大漢朝連嘗試一個新的政策的膽量都沒有了?”
董明看似是在詢問,其實就是轉着彎的說袁逢看不起劉宏了。
“夠了!”
劉宏拍了一下龍椅,道:“這裡莫非是南市?”
他其實沒生氣,只是他覺得已經到了自己表現的時候了。趁着董明的話頭,不鹹不淡的說了一句話,表達自己的不滿。
董明和袁逢兩人,連忙躬身行禮,連道有罪。
“行了,區區一個科考,朕準了。”劉宏擺擺手,一副不在意的模樣說道:“這件事....就讓伯喈去辦吧。”
董明聞言臉色微不可查的變了一下,緊接着就恢復了笑容,朗聲道:“蔡太尉乃是當世大儒,負責科考,再合適不過了!陛下聖明。”
不管心裡有多生氣,但董明還是第一個送上馬屁,百官跟上。
敲定了這件事之後,朝會就沒再有什麼大事兒了。各個官員向劉宏報告一些工作進度啊之類的,就結束了朝會。
出了宮門,董明自己一個人走在大街上。他身後不遠處,荀璦和戲志才兩人便走邊聊着。拐了一個彎,徐庶正在等着董明。
“老師。”徐庶輕輕說道。
董明看了一眼徐庶,然後點點頭道:“準備一下吧,科考應該已經沒問題了。第一次考試,爲師需要你拿個第一。”
徐庶聞言點點頭道:“學生省得了。”
“嗯。”
“對了,住處已經買下了。就在不遠處,東西都是現成的,咱們的行李,學生已經搬過去了。不過還沒有去買丫鬟和下人,今兒怕是不能開火,咱們得在外面吃飯。”徐庶又說了一句。
今兒董明去上朝,他就去買宅子了。他對洛陽不熟悉,還跑去找了荀攸的幫助。
“不用了,隨便買些熟食,回家吃即可。恐怕晚上咱們府上就要熱鬧了。”董明搖了搖頭,拒絕了徐庶在外面吃飯的提議。
別看他是剛買的宅子,他用腳後跟都能猜到,不用兩個時辰,整個洛陽官場都知道他住哪了。
“回去吧。”
“好。”
......
新買的宅子還不錯,二進的大院子,裝點的很是雅緻,想來前主人是一個風雅之人。董明和徐庶回來的時候,門口正站着一個人,看來是在等他們。
“公達?”
董明看到門口那人,有些好奇。
荀攸聽到他的聲音,轉過頭來,看到董明來了,臉上掛上了笑容:“伯照先生,經年不見,風采依舊啊!”
董明聞言哈哈大笑道:“公達不也是如此?”
“知道先生今日繁忙,本想早來一會兒,不成想倒是來的太早了。”荀攸笑着解釋道:“看來要討一杯水酒了。”
董明指了指徐庶,後者拎着熟食和一罈子酒:“公達卻是來的正巧。”
“那就卻之不恭了!”
董明引着荀攸進去,徐庶領路,一路來到了飯廳。三人落座,吃着熟食,喝着酒,閒聊起來。主要是董明和荀攸兩人閒聊,聊一聊這些年各自發生了些什麼事兒。
徐庶則在一旁給兩人添酒。
約莫半個時辰,有人敲門。好在飯廳離正門比較近,不然還真聽不到。徐庶起身去開門,卻是荀璦和戲志纔來了。
這兩人還帶了一批使喚丫頭和下人過來,想來是猜到了董明兩人來的匆忙,什麼都沒準備好,別給送了過來。
兩人來了之後,給董明見禮,落座。戲志才帶了食盒,裡面有不少糕點,拿出來擺在了桌子上。
看着戲志才帶來的糕點,董明眼睛一亮,全都是書院以前食堂才能做出來的東西。
“志才,哪裡弄來的?”董明好奇的問道。
戲志才聞言臉色微紅,然後道:“學生一妾室做的,她...以前是書院食堂的幫工。”
“還有這事兒?”董明樂了,在新野的時候,平日裡他除了教學,書院管理的事情基本不問。一開始都是戲志纔在管着,戲志才走之後,是武敬負責的。
戲志纔有些尷尬的點點頭。
董明笑眯眯的拿起一塊糕點,吃了一口,然後道:“估計一會兒王韋和劉威也會過來。”
“已經來了!”
董明話音剛落,門外就傳來了劉威的聲音,緊接着劉威帶着王韋走了進來。衆人見禮,寒暄了一番之後,各自坐下。
“老師,今日朝堂之上卻是沒用到學生跟志才兄啊。”荀璦笑着說道:“不過這科考之事.....”
董明抿了一口酒,感覺有些澀澀的,聽到荀璦的話之後,點了徐庶的將:“庶哥兒,你給他們解釋一下吧。”
“好。”徐庶聞言站起來道:“科考之事,是老師在來洛陽的路上定下來的,最終目的是爲了讓新學成爲我大漢的官學。”
徐庶連總述了一下,然後道:“科考雖然仍然考儒家經典,但是其中會夾雜很多新學的內容。若是考生從沒有學過新學,幾乎很難能夠考過,就算考過了也沒事兒。考過了就說明他有天賦,適合咱們新學,還可以拉攏過來。”
“按照老師的意思,科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開始的時候,就直接一塊考了,日後還會如察舉制一般,分科來考......”
徐庶說了大概十幾分鍾纔將董明關於科考部分的計劃說出來,說完之後,在場的衆人都顯得很是興奮。
因爲他們都聞到了一股獨特的氣息。
是變法的氣息!
“某家更願意稱之爲改革!”董明笑着說道:“改除鄙陋,革故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