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

bookmark

田地地壟邊上,搭有簡陋的竹棚,覆蓋蘆葦簾子遮雨。

田信與正值壯年的士徽閒聊,主要是士徽講述交州的氣候風物,的確迥異於長江以北。

一個願意聽,一個更願意講,席間餐飲簡陋,但談興很高。

田信大致瞭解後,一改話題,說:“士校尉示好於田某,田某自該有所表示。”

“田君侯此言見外,下官出身邊夷,效力漢王麾下實不知該如何自處。今不過是借田君侯之事,向漢王、關侯表達心跡而已。”

“呵呵,正因田某見到了士校尉心跡,纔有一席話語要說。”

田信眨眨眼,構思言語切入點,說:“自董卓以來,江、河之地爭殺不已。士家能保交州安寧,實有大功於漢室。豈不見五原、雲中、朔方已落入東胡、鮮卑之手?士家使粵江流域仍爲漢土,功在漢室,利在社稷長遠。”

士徽挺直胸膛,細心聆聽,這關係士家未來。

原來的田信沒有這個影響力,現在即將訂婚的田信已有足夠的影響力來處置交州。

現在田信影響力已不侷限於內,對外部也開始有影響力。

“在中原克定之後,漢王將着力於生養生息,無力開發交州。故,今後最少三十年內,士校尉有生之年裡,交州之事可盡委於士家。雖無裂土之名,卻有裂土之實。待中原恢復強盛,士家自會北遷中原,以順大勢。”

對田信這席話,士徽連連點頭,這正是自己想要的。

士家在交州影響力很大,幾乎經歷兩世近四十年;但士家的人口不足以全面掌控交州,交州那地方,不是你想生多少就能生多少的,人口夭折始終很高。

沒有繁盛、龐大的宗族人口,就無法全面滲透掌控交州。

大大小小的豪強、土夷酋帥零零碎碎分佈各處,多爲士家所聯合,並非兼併。

過去的累次戰爭裡,已經證明交州擋不住中原之兵。

中原統一,士家控制的交州自然會薄弱,無力反抗,也沒信心反抗。

見士徽無異議,田信又說:“今之天下,漢與賊不兩立。我眼中士家保偏遠交州不失,哪怕自號王侯,也是功大於過。而曹氏、孫氏併爲國賊,唯有剪除,纔可警示後世。”

士徽口稱不敢,挺直的腰桿微微彎曲,有展示恭順之意。

田信不以爲意,詢問:“士校尉,你若是孫權,見南陽如此大郡旦夕之間易幟歸順於荊州,會如何做想?是驚懼而生順服之心,還是欲披荊斬棘殺出一條帝王之路?”

士徽驚異,反問:“田君侯言下之意?”

“別無他意,只是有感士家有功於漢家,欲出手挽救而已。”

田信臉上僅有的笑容斂去,他如今威名在外,面無笑意時,在士徽這類不熟悉的人眼裡,彷彿一頭即將覓食的兇暴猛虎,心中生懼。

“我非輕鄙孫權,只是覺得此人以繼父兄壯志爲己任,有勾踐自霸百折不撓之志。而他連續兩番背盟來襲,猶如男盜女昌,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時遊刃有餘手段嫺熟。”

這時候士徽頗不自在,鄭重拱手:“某願聽從君侯囑咐,以應不測之難。”

“好,我料孫權必叛盟,我軍若在荊州陷入不利,江東必然分兵全取交州,並煽動南中叛亂。我會提議君侯,表奏士校尉迴歸交州擔任將軍,以便舉兵自守。若東吳進犯交州,士家守禦國土,快則半年,遲則一年,我將親率銳士開赴交州,蕩平廣州。”

士徽屈身長拜:“某之一族世食漢祿,願爲漢家社稷效死。”

田信伸手將他輕易攙扶起來:“士校尉也不必如此剛烈,若我軍陷入苦戰,士校尉當存有用之身,以待天時變化。謹望士校尉能宣告宗族,使大小老幼知曉漢王胸懷。”

“漢自爲正統,不計較士家微末之事;而江東孫氏犯上作亂,尤爲忌諱士家,若有機會,必犁庭掃穴不留餘種。”

“還望士家警醒,莫被虛言誆騙。”

“是,君侯教誨,徽至死不忘,必使父老、子弟人人知之。”

見士徽又要屈身長拜,田信伸手攔住:“不必這樣,君侯與我皆是厭惡繁文縟節之人,從簡即好。”

說着田信側身展臂取來木匣,擺到面前推開匣子,裡面是一卷卷的裝裱精美的帛書,是細絹卷軸裡貼合帛書:“此我閒時所抄,計有《漢律》、《孫子兵法》、《防疫救護十二策》與《千字文》,以謝士君籌糧襄助之恩。”

“君侯關護之心,士某必不相負。”

見士徽垂淚,田信就說:“待天下安寧,再與士君相聚。而江東多譎,謹望士君安然泰平。”

“軍旅兇險,也望君侯珍重。若無君侯指點,某將不知宗族如何相處於世。”

田信鄭重拱手,士徽也屈身長拜,待士徽整理情緒後,若無其事帶着一匣寶貴的田信手抄本離去。

行楷隱隱領先鍾繇的楷書半步,而標點符號已成爲神器,能讓初學者迅速判斷出文章的正確內容……這毀的可是世家的飯碗。

同樣一部經典,因爲斷句不同,已分出好幾種解釋,各家各持一種說法……而標點符號,從田信手裡發揚時,註定會衝擊各家的斷句、解釋權。

經典原版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各家的註解版本纔會有斷句。

而標點符號若發揚光大,極有可能直接標註經典本身。

那麼各家的註解版本重要性大減,權威性下降,這跟挖墳、斷根沒區別,也不是田信能控制的,有的是人願意去衝擊世家壟斷的斷句、解釋權。

而田信也只能給內容明確的《漢律》添加標點符號,《孫子兵法》邏輯清晰,斷句時少有混淆,不存在較多爭執,也易於斷句。

除了這兩個,其他的經典就有些燙手,田信未作處理。

士徽回到江陵靜靜等候關羽的安排,關羽卻陷入遲疑。

有點想不明白,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孫權這樣的人。

可田信的判斷有理有據,就如男盜女昌之輩,許多事情真的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時熟的跟回家一樣。

而田信還握着一條衆所周知的江東高層情報渠道,若這條渠道始終在孫權懷疑的範圍之外,屬於視線盲區,始終能躲過孫權的猜疑、屠戮……那麼,孫權第三次背盟極有可能會再次發生。

而這次背盟,影響實在是深遠。

漢軍後續規劃的一系列戰略計策都離不開江東割肉放血的軍糧補助。

在這個曹操剛死,魏軍缺糧人心散亂的關鍵時刻裡,江東充足的糧食儲備,纔是主導天下變局的最大變量。

魏軍只要耗到今年夏收、秋收,那中原、關中之地就有了集結大軍僵持、防禦的底氣;等到明年秋收,魏軍將擁有出動十萬人外出征戰的軍糧儲備。

等明年之後,魏軍將恢復狀態,擺脫現在尷尬的虛弱狀態,人心也將漸漸凝聚,團結在曹魏戰旗之下。

孫權有可能第三次背盟,這麼重要的消息,關羽也陷入猶豫。

劉備……經不起這個消息的打擊,劉備又從來不是能忍的脾氣。

若得知這個消息,暴怒之下,可能孫權現在猶豫,那很可能被逼着倒向魏國。

現在劉備的精神狀態已有些不穩,十分不穩定,已急功近利,連三個月時間都不願等。

曹操病死雒陽,深深刺激劉備的意識,這是很難規勸的事情。

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八十章 糧食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二百二十章 龐巨師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四百一十七章 謹慎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五百八十四章 實不相瞞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十四章 不見黃龍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八十章 糧食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