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

bookmark

早前曹丕、孫權之間依舊討價還價沒完沒了。

曹丕憂愁,孫權也憂愁。

行動力極強的曹丕則跑去諮詢新封的魏壽鄉侯賈詡,請教良策。

至於孫權,就算想設立一個吳壽縣用來封國家棟梁爲吳壽亭侯、吳壽鄉侯,估計也就想想而已。

關羽水淹七軍以來如蒙神助,已讓漢壽這個地名混合流行的占卜、箴言有了另類的韻味。

魏壽鄉侯賈詡提議後,曹丕又詢問衛尉程昱,程昱也支持賈詡的意見。

這兩位出門坐擡攆的老人,一個毒,一個狠,給曹丕的建議自然是很實用的。

於是一場起於關中,潁川、汝南、九江、青徐的戰線被曹丕組織起來,而極具行動力的曹丕則在三月初親率大軍出鄴城,前往許都,並巡視沿途的青徐。

青徐二州的牽招、臧霸若不想反,只能低頭服軟,接受新的調令。

曹丕的行動力真的很強,強的令人髮指,尤其是殺人方面。

曹植有個摯友叫丁儀,支持曹植奪嫡,魏諷之亂後,曹操以丁儀接替魏諷擔任丞相府西曹掾,可見器重、信賴。

可曹丕一月底繼位魏王,二月初就將丁儀殺死,並誅滿門。

因爲誅殺了丁儀兄弟滿門,許多人不清楚丁儀的來路。

首先,曹操之前的正室夫人是丁夫人,夏侯淵的妻子是丁夫人的妹妹。丁夫人無子,收養曹昂,曹昂成爲嫡子後戰死宛城,丁夫人跟曹操鬧離婚,曹操屢屢道歉也沒用。

丁夫人這麼有底氣,不僅在於孃家強勢,也在於曹操的母親姓丁,丁家是不遜色曹家的譙沛門閥,兩家世代交好、聯姻。

若不是曹丕破壞,曹操就將清河公主嫁給了好友之子丁儀。

曹丕以令人反應不及的速度誅殺丁儀兄弟滿門,威懾性十足。

名門出身、世代姻親的同鄉,跟譙沛各家關係親密又如何?

還不是說殺就殺,一殺就是滿門?

魏諷之案中誅殺再多的人,也沒幾個譙沛人,現在曹丕用丁儀兄弟的頭顱,徹底震懾了所謂的元從鄉黨。

之後親率大軍前往青徐逼迫牽招、臧霸,大軍在津口排隊渡黃河時,有軍吏爭先。當即被行軍長史賈逵斬殺,大軍肅然,軍容頃刻間齊整。

就這樣,曹丕率領大軍抵達譙郡,傳召臧霸,並派人拜牽招爲持節護鮮卑校尉,讓牽招直接去北方上任。

曹丕繼位時,臧霸遷鎮東將軍,進爵武安鄉侯,都督徐州諸軍事,所以牽招目前只督青州軍。

雒陽左將軍張郃、葉縣右將軍徐晃、合肥前將軍張遼,後將軍朱靈是個空架子隨行充當高級幕僚,汝南鎮南將軍曹休都在動員軍隊,青徐軍隊沒有得到詔令,尚未動員集結。

擺在臧霸、牽招面前的選擇並不多,誰也想不到曹丕敢率領大軍離開鄴城,來到疲敝的中原。

八天時間抵達譙郡,與徐州之間就隔了個彭城國,你是臧霸,你怎麼選?

臧霸自然是飛騎抵達譙縣,積極請戰:“大王若肯聽臣,使臣將步騎萬人,必能橫行江表!”

曹丕自不會讓臧霸帶着軍隊去前線,耗費這麼大成本,冒着風險離開鄴城,目標不正是臧霸?

就此迅速解決將要生變的青徐各軍,而魏軍各線積極備戰。

尤其是雍涼都督曹真,一邊派將軍費耀出兵涼州,征討反抗的曲演等人;曹真本人由長安轉移到陳倉,防備益州接應之兵;張郃則從雒陽出兵,與徐晃合兵一路來攻。

右將軍徐晃假節,爲正軍,左將軍張郃爲偏軍。

至於分兵走武關,配合徐晃夾擊南陽……這個操作有些浪。

曹丕解決青徐軍的時候,諸葛瑾來到江陵,拜見關羽。

這是外交大事,關羽順手將潘濬、馬良喊來,一同參與會議。

諸葛瑾奉上使書:“今魏王曹丕使鎮南將軍曹休、前將軍張遼併爲先鋒,此二軍不下十萬之衆。曹丕親率河北、青徐之兵二十萬爲後繼,將徵江東。我主憂慮,懇請漢王發兵助戰。”

“子瑜先生,發兵江東乃是大事,需漢王裁定。”

關羽語腔溫和,捧着孫權親手所書的正式使書,孫權要求有三項,第一是求援,第二是討要全琮等被俘將士,第三是送孫大虎來還太子孫登。

求援之事不能拒絕,是可以拖的,等劉備來做決定。

援兵少了沒意義,援兵若有三五萬之衆,纔有一定積極意義。

但派援兵去江東助戰,風險太高,也只有劉備能承擔這個責任。

全琮等被俘將士已協助荊州軍完成春耕,現在留着也沒用,唯一價值就是換取江東的糧食。

這也是結盟時早有約定的事情,只要孫權給的糧食達到預期,這批俘虜隨時可以移交。

特別是孫權爲維護盟約,拒絕曹丕招撫引來魏軍討伐的關鍵時刻裡,這批俘虜更不能扣留。

只是交還太子孫登一事,讓關羽遲疑。

孫登扣在江陵有用麼?有一點用,但用處不大,起不到關鍵因素。

孫登的年紀太小,母族在江東沒有影響力,本人更無影響力……所以他死了,不影響江東的穩定。

看完使書,關羽遞給馬良、潘濬閱讀,說:“遣還俘虜乃早有約定之事,我等可以做主。發兵救援江東,遣還孫登二事皆需漢王裁定,宜非我等擅專。”

諸葛瑾臉上焦慮真情實意:“關侯,吳侯將統大軍移防濡須,懇請關侯通融一二,使太子親鎮武昌。今兩家已結累世姻親,何復疑慮?”

“漢軍驍銳屢破魏軍,若有萬餘漢軍增援江東,可振我軍士氣,亦能威震魏軍。此固兩家友好之舉,魏人見兩家親密無間,無機可乘自會退兵。此不戰而屈人之兵,懇請關侯明鑑。”

“瑾也知調兵乃是大事,請漢兵援助江東,也非急於一時。然太子鎮守武昌,此鞏固國本之舉,能振軍心,急如救火不可拖延呀!”

他的話有理有據,關羽問馬良:“季常如何看?”

“關侯,良以爲送吳太子歸江東,系急事,不可拖延。”

扣着孫登沒實際意義,反倒會激起江東普遍的厭惡、牴觸心理,孫權也不缺兒子。

留着反倒會給孫權口柄,放回去也起不到正面效果。

馬良提議,關羽又鄭重詢問潘濬,潘濬也只得表態,附議。

援兵是不能貿然答應的,孫登可以給,想要全綜這批俘虜,就拿糧食來換。

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二十章 夜中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七百章 抉擇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敵手進退兩難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三章 嚮導官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九十二章 勢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七百五十七章 皮球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三十二章 貪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