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米

三月十二,最後一批吳軍俘虜集結在江陵城外的碼頭處,這批俘虜以將校、軍吏爲主。

此刻他們正協助搬運糧食,將碼頭卸載的糧食搬到護城河停泊的小船。

江陵南城距離長江只有三裡,但護城河卻浚通漢水……沒錯,就是這麼神奇。

江陵西城沒有護城河,南面護城河西引沱水分流的活水,以東護城河連接北護城河,從這裡通往雲夢澤湖泊,湖泊水系繁多,有一條能途徑漢水南岸的竟陵,也就是劉璋的老家。

從竟陵入漢水最北的支流,距離漢津不足十里路程。

只是春夏之際有枯水期,這些繁多、複雜的小河道只能航行小船、竹筏。

長江也有枯水期,江陵西邊是枝江縣,之所以叫枝江縣,是因爲長江出三峽後在這裡如樹枝一樣分杈流淌,最主要的水量向南匯入湘江,到巴丘再重新匯聚。

四月、五月枯水期時,江陵與南岸的江陵中州之間的江水平緩,可以輕易架設浮橋。

此刻吳軍俘虜搬卸軍糧,田信不時抽檢,這批軍糧是他要帶到南陽食用的。

抗麻袋的全琮經過時挖苦:“今兩家交好結累世之親,田君侯又何必如此謹慎?”

田信手裡正拿着一把未脫殼的稻米輕輕嗅着,回頭囑咐跟在身邊的虞忠:“江東之米摻雜少量沙土,部分稻米是陳年老米,並生有米蟲。轉告諸葛子瑜,就說再加一成米,不然扣押全琮、孫謙等將校。”

虞忠看看全琮,又看看田信,拱手:“喏。”

田信將米裝回袋子裡,對喘粗氣神色忿忿的全琮說:“你可是要譏我小人之舉?以我看來,唯有小人喻義,而君子喻於利。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明碼標價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只有小人,纔會滿嘴道德恩義,欲行誆騙之事。”

被麻溜的成語轟炸,全琮稍稍愕然後,亦是哂笑:“田君侯是指孔子所言不當?”

“孔子所言若能強國利民,魯國何以先亡?再者此一時彼一時,百年漢律推舊陳新時時修補尚且難治日新月異之天下,八百年前古人之語又有何用?”

“於我看來,孔子除勸學之餘,只有兩句話是有用的。一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二者始作俑者其無後也。”

田信說着掃視全琮身邊聚集的幾名江東將校、孫權近臣:“難道諸位還有不同看法?”

劉纂拱手:“田君侯不屑孔子,不知學成於哪家?”

“我所學頗雜,推崇因地制宜,學以致用。”

見田信說這話時驕傲之情溢於言表,一衆人頓時心虛,江東本就是文化荒漠,也就比交州好一些。

而田信學業據說傳承於漢博士,質疑田信,就是質疑那幾位漢博士的教學理念。

這年頭沒有文武分流,對士人來說只有擅長砍人,或者不擅長砍人的說法。

江東的大儒普遍沒有隨軍,陸議算一個飽學之士,虞翻主修的是易,站在這裡支持田信還來不及,怎可能反駁?

再說世族、寒門,世族無一例外都是家傳學問博深,又有明白的血緣譜系,追溯血脈多是先秦的諸侯王、卿族血脈。而寒門士族也有血脈傳承,最次也是先秦大夫後裔,或者兩漢功勳之後。

田信家中是寒門,可追溯血緣是明明白白的田齊王族,嬀姓後裔。

拼祖宗,田信不虛所謂的世家,拼拳頭也不怕,也不稀罕對方的家傳學問,沒必要膽怯。

實在講理講不過,一拳頭打趴下就行了。

都說宋儒、明儒吵起來會挽袖子鬥毆,兩漢士人比較追求效率,用刀劍說話。

不多時諸葛瑾來到田信面前:“田君侯,還請寬恕一二。武昌儲糧先後運抵荊州,實在無力多增米糧。”

“若不給這一成米,就留下價值一成米的船,我拿船去換米。”

田信說着擡手指向護城河邊緣碼放的三麻袋稻米:“子瑜先生,隨我來看看。”

諸葛瑾跟隨,田信揭開袋口指着稻米說:“上層穀殼飽滿,內中卻摻雜細沙。細沙質地均勻,應是河沙。”

又指着另一袋說:“此受潮生黴之稻,食之輕則腹瀉,重則身死!”

最後一袋米他用腳踹了踹:“此生蛆之陳米,也就能餵食駑馬。我軍戰馬所用精料皆是新草、新豆,吃不得這生蛆陳米。我出征在即不想去找你家吳侯計較,也望江東做事用心、體貼一些。”

諸葛瑾上前翻開袋子檢查,擡起頭苦着臉,就聽田信口吻堅定:“一成米,也就一萬兩千石。何時運來,我何時再放歸江東軍吏。先生也不必去找馬季常求情,俘虜多系田某迫降,放與不放由我不由他。”

諸葛瑾握着一把米手腕顫抖,氣的哆嗦:“此非江東本意,不想奸滑小吏壞了大事!田君侯,魏軍傾國來攻,正值江東用人之際!懇請君侯以大局爲重,待瑾返回武昌,再請至尊運糧以助荊州。”

田信也伸手從發黴的麻袋裡抓一把稻米,在手裡搓成夾雜穀殼的米粉:“既知魏人傾國來攻,也知我軍乏糧,何不謹慎用心做事?若江東軍吏今日吃盡壞米,我就放大小軍吏隨先生回江東。”

手伸到全琮面前,田信詢問:“敢吃否?”

全琮盯着田信棱角分明顯得硬朗、清爽的面龐,他身後劉纂身後輕拉他手臂。

見全琮剋制,田信側頭看諸葛瑾:“我料這些米應來自抄沒於江東大族豪強之家,江東軍不肯食,卻運來給我軍,實不知你家吳侯懷着什麼心思。”

諸葛瑾只是長吁短嘆,田信抖去手裡的米粉穀殼,又瞥一眼全琮這幾個人。

若是敢吃壞米,他就敢檢查每一袋米,吃死這些人。

諸葛瑾無奈,只好去城中市肆尋找江東糧商籌措糧食。

江東糧商已換了近半,江東糧食外流的生產者就兩個,一個是累世大族,一個是擁有部曲屯墾的將校。江東大族被滅的就剩一個朱家,城中糧商自然多系江東將校麾下。

江陵是重要的貿易城市,江東將校想要獲取一些奢侈品、時尚用品,就得派人來江陵貿易,以物易物。

江東其實也有貨幣改革,孫權在這條路上狂奔,遠遠地把江東吏民拋在身後。

從最開始小心翼翼面值五十的大錢,再到大膽嘗試的一百面值,隨後就是五百面值、兩千面值,以及讓人癲狂的五千面值……江東的經濟徹底崩了。

益州的直百錢再劣質,也有縮減用料的趨勢,可相對來說已經很保值了。

通過江陵,益州的直百錢正持續向江東蔓延。

在江陵賣錢,再拿錢在江陵買東西,直百錢具有貨幣最重要的穩定性。

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四章 孟達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進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