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

bookmark

“經過一天的歷練,得到巨大的進步。”

“等級提升。”

子夜,營區內田信依舊盤坐在三尺高木臺上,背上幾乎能作弊的背囊也主動解下放在面前,只穿裡外兩層泛白粗帛衣。

他面前不斷有承受不住的夷兵起身回返營地,也有想通的夷兵結伴而來,將頑固的夥伴拖拉回營房。

夜風清涼,田信面前只剩下十幾個頑固異常的夷兵還在堅持。

營區門兩側各點燃火盆,廖化、夏侯平結伴而來,隱約能見田信白服輪廓。

兩人見殘存夷兵寥寥,絕大多數已經屈服,大大鬆一口氣,結伴回到議事大廳。

偏廳裡,廖化端茶小飲,略有感慨:“如今天下,人口爲重。不想田孝先年紀雖幼,卻有如此精闢認知。北方多俊傑呀,曹賊失道,英才不爲所用,大漢之幸也。”

夏侯平正提筆抄錄軍書,稍稍一停:“元儉兄,我所慮還在君侯。宜都郡夷民寡薄,如今尚能多湊一營聽效軍前。就怕君侯會傳令武陵、零陵二郡,令各增一營夷兵。”

江陵周圍有軍屯人口,荊州周圍有北方逃難來的百姓,前者是軍屯的產糧大頭,後者是民屯的試行點,人口只能在農閒時徵集做輔兵,不能讓這些人披甲作戰。

不然折損事小,引發百姓惶恐大規模逃亡事大。

所以現在維持荊州欣欣向榮的局面之餘,能額外徵兵的羣體就剩下荊南諸夷。

夏侯平所慮,廖化默然以對。

現在西線漢中、東線淮南正在交兵,中線的曹仁、關羽都有牽制對方的意圖,生怕對方分兵支援其他戰場。

於情於理,中線的荊州軍團都要北上打一場,一是給曹軍施加壓力,二是激勵孫吳,表示自己正跟曹軍交戰不會撕毀湘水之盟,讓他們放心在淮南作戰,以牽制更多曹軍。

曹仁現在有四萬兵馬,防守的話是完整的四萬;而荊州軍能北伐的野戰部隊加上水師也就兩萬出頭。

看一看官渡、赤壁,都是糾集大軍以衆擊寡,但都是慘敗而歸。

可見進攻的戰役並不好打,更別說以寡擊衆,敵人還有堅城。

這個隨時可能爆發一場決戰的時期裡,多一個營的兵力,就多那麼一點點勝率。

維持荊州的局面很困難,關羽爲此得罪了太多的官吏、豪族。

正是遏制了官吏、豪族作惡的爪牙,才百姓安堵,漢夷之民出現了短暫的和平。

再給零陵、武陵郡施壓徵兵,符合要求的兵員能徵來,可又會得罪這二郡的官吏、豪族。

誰能勸住關羽?

廖化想都沒想怎麼勸,只覺得繼續徵兵沒有什麼錯。

現在本就是官吏上下一心同甘共苦之時,多幸苦一些沒有什麼錯。

只要打贏接下來的戰役,荊州豪族能收穫的更多。

看一看追隨劉備入益州的荊州將領、官吏,再看看現在益州的那麼多郡守、縣令,絕大多數都是荊州人,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夷兵軍營裡,田信打了個哆嗦,閉着安靜保持專注,若隱若現的面板漸漸清晰。

升到五級,田信加點天賦之餘,見也多了一些變化。

田信,五級。

體質12;

智力11;

魅力10;以目前影響力八點魅力可蠱惑親兵一人,親兵可授天賦一道,資質優異者自有天賦。

天賦一:四級鐵骨;

天賦二:四級強擊;

天賦三:二級鐵壁;

天賦四;四級健步;

天賦五:一級療傷。

剩餘天賦可加點數:無。

他睜眼,看一眼面前月光下折射光輝的銀印,地位的提升能有效增加名望的傳播,名望影響魅力提升;地位的提升,也讓魅力含金量提升,能以更低的消耗蠱惑親兵。

蠱惑阿貓阿狗也能做親兵,也能傳授對方一個天賦;蠱惑名將、驍將、猛士也能做親兵,依舊會給一個天賦,如果這些人自帶天賦也會開啓。

如果自己是時空病毒,現在就是感染新的病毒下線,對方的資質越好,那新的病毒綜合能力也就越強。

正思索間,夜風漸大,未及多久只見遠處一道閃電劃過天際,雖聽不見雷聲,可荊城大營一帶也淅淅瀝瀝開始落雨。

僅有的十幾個夷兵能堅持到現在,自然不會被雨水嚇退。

但很快他們被一涌而出的其他夷兵拖拽回營房,田信也收好印信,掖夾蠶絲被來到最近的一座營房。

這是夜間本營區唯一有燭火的營房,也是軍中長吏過宿的營房。

田信進來時,留守的幾個軍吏起身相迎,拱手:“見過田營督。”

“適才多賴諸位出力,不然非僵持淋雨傷了和氣。”

田信拱手還禮,跟着坐到剛點燃的火塘邊,他接住一名青年軍吏遞來的黑陶碗熱茶,雙手捧着茶碗暖手就聽這一營的軍正董恢詢問:“待明日,田營督可有安撫手段?”

“別無良策,只有簡拔夷人爲屯將、軍侯一途。”

田信小口飲茶,茶香濃郁:“如今我軍與曹賊對峙於桃林塞、峴山,就已兵力不足,亟需徵發夷兵。若此戰破曹仁定襄陽,今後北伐中原,那更缺夷兵。故應大力提拔任用夷兵,使之漢化。多數名出身蠻夷的將軍,也就能多出數萬夷兵。”

荊州不是沒有多餘的兵源,只是這部分人口從事生產關係長遠,能不動還是不要動爲好。

見屋內五名軍吏沉默,田信也知他們放不下隔閡:“漢夷之別,怎及的上光復漢室之大業?若我軍敗績,荊南諸夷必爲曹賊、孫吳所用,反爲我害。不若早早接納,化爲助力。”

董恢輕嘆:“某也明白這番道理,可諸夷無有深明事理者。聰慧者貪利不義,豪勇者蠻橫無知,彼無英雄,何益時勢?”

說到底還是看不上,不認爲夷兵中有值得提拔、培養的種子。

對此田信稍稍沉默以示認同,又說:“此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再者,王侯將相本無種,屍山血海中,總能站起幾個豪傑人物,能充國家羽翼也不枉我等用心栽培。”

“爲今之計,別無良策。”

董恢長嘆一聲拱手:“願聽田營督驅策。”

見這些留守軍吏同意,田信也不耽誤,當即讓這些軍吏取來軍書,翻閱營中夷兵檔案。

總有那麼一些夷兵日常表現突出,會被記錄在冊作爲獎賞憑據。

夷兵是沒軍餉的,激勵他們士氣的只有額外的嘉獎,這只是一筆小錢罷了。

一個營除去軍吏,軍士會有七百出頭,分左中右三個曲,或左右兩曲、前後兩曲,一曲兵力二三百人之間,並無固定的建制。

唯一固定的建制就兩個,一個是一營七百人,一個是將軍五部營,營以下的建制就相對靈活一些。

編制兩個曲,那就是大麴三百人;編制三個曲,那就是小曲二百人;另一個屯一百人是營部,功能複雜。

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二百零五章 興滅繼絕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六百八十五章 竊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十六章 後顧無憂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八章 文字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