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

bookmark

淅淅瀝瀝的清晨小雨裡,田信難得睡了一個懶覺。

有些沒精打采,懶洋洋側躺在牀榻,看着窗外棚下的雨珠簾子。

虞忠腳踩一雙木履從爛泥地到門前,用棚檐垂落的雨水洗了兩腳、木履,才光着腳進入:“君侯,雨勢漸小時,順德侯已率部前往葉縣去了。”

他見田信餐盤裡的飯菜依舊擺在桌案上:“君侯,下官去熱飯菜。”

“不必了,今日沒胃口。”

田信說着揮揮手,虞忠想勸又覺得說不出口,連自己都賭氣、想不通,還勸人?

虞忠鬱悶離去,田信望着一滴又一滴的雨珠從竹棚滴下,四周寂靜,滴答之聲入耳,心緒依舊沉靜。

沒什麼好生氣的,從拒絕馬良徵舉孝廉時,這種爲難已經是註定的了。

爲難自己,讓駐屯南陽的各軍一起倒黴,也只能說明這夥人的決心很大。

也對,駐屯南陽的各軍,馬超本身就矮人一截,受氣了比誰都剋制;關平這裡也好辦,關羽以大局爲重,那關平有再多的氣也要憋着。

其他申耽、雷緒、孫朗更是外圍將軍,沒有他們說話的份兒。

集結在南郡、長沙的漢軍已有十萬之衆,統兵的將校七成是荊州人,兩成是北方人,只有一成不到是益州人。

就像荊州將校議論的那樣,是他們打下了險峻的天府之國益州,是他們在漢中喋血數年打贏了魏軍主力。

而荊州戰場不過是挾漢中兩番大勝,打連戰連敗士氣低迷的魏軍佔便宜罷了。

水淹七軍更沒什麼好說的,又不是關羽決堤,而是天意使然。

別說關羽統兵,就是隨便放一個人去,也能拿下水淹七軍的戰績。

而後進攻樊城時,關羽又有一個失誤,引得荊州將校誹議不已。

那就是田信首攻樊城失利的情況下,關羽竟然放着現成的土山不用,而用圍困的辦法消耗曹仁。

他們眼中這簡直難以理解,懷疑關羽的用心。

沒什麼難以理解的,關羽幹掉曹仁主力軍團、于禁禁軍軍團後,更想圍點打援幹掉徐晃的新兵軍團。

曹操都怕徐晃中計接連發軍令,讓徐晃謹慎,兵少時不得交戰。

如果沒有孫權背盟來襲,隨着樊城糧盡,關羽、徐晃之間醞釀的決戰,註定要躺倒一個。

現在荊州人多,人多說話聲音就大。

東征打的又是天下有名的江東弱兵,手到擒來,自然士氣高漲,姿態驕橫說話聲音更大。

見雨停,田信走出竹棚,擡頭眯眼望着太陽,臉上暖融融的。

再有兩個月半,收割水稻後就撤軍回麥城。

兩個月半,孫權應該能守到兩個月半以後,甚至能守到九月、十月。

都拖成疲兵,自己作爲生力軍再參戰,會不會有些勝之不武?

而且,魏軍也不會輕易放自己這些人退軍,必須有人留守堵陽,加固這裡的城防,將這荊州北大門經營爲關塞。

思索着未來,時間在平靜中度過。

上庸,匆匆趕回來的鄧賢愕然、吃驚,他手裡捧着一份調兵文書,一份孟達遞給他的調兵文書。

孟達神色陰晦,望着堂外密佈陰雲,語氣輕緩:“田孝先善楷書,其軍書調令文辭直白簡練。這有別於各軍,但也十分便於仿造。好在我對楷書有所研究,能有其九分形意。這份文書,能騙過許多人。”

調兵文書上蓋着仿造的虎牙將軍印,鄧賢雙手捧着,雙手輕顫:“舅父,若被郭睦、鄧輔察覺,田孝先必發兵攔截。”

這是一份命令孟達奇襲武關道的命令,命令沿途各縣、鄉邑、聚落官吏協助隱蔽,提供糧秣。

而整個行軍路程長達千里,從房陵向北沿漢水走二百里,再沿漢水向東到襄樊上游的筑陽、陰縣渡過漢水,再向北走冠軍、酈縣後轉向西北的析縣急行軍,繼續走山路,繞到武關後阻斷武關道援軍。

現在武關道的關城就在南陽郡境內,守軍補給來自關中,運輸艱難,本身兵少,又不敢外出抄掠。

破武關不難,難的是漫長的武關道,魏軍也隨時能在武關道里設立營寨阻擊。

單獨打下只有千餘守軍的武關並無意義,這座武關關城對關中防禦體系有點像飛地,沒有守衛的必要。

畢竟這關城距離南陽太近,強守這座關城,成本太高。

千餘人駐守的武關,警訊意義更重要。

武關道以南的馳道,幾乎與丹水平行,在丹水北側;還有幾條規模不小的山路可以繞過武關道,所以武關沒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名聲,幾條能繞開關城的小路,就是武關的致命破綻。

武關道真正的戰場不在武關,而在北面出口的藍田。

孟達神態決然:“你剛從堵陽迴歸,攜帶一封軍令也在常理中。郡中官吏不會懷疑,而我也不做無謂抗爭。即便事情泄露,也是無礙。因舅父,是真的想打下武關。”

“攻下武關前,我軍意圖爲田孝先、漢王偵知,至多呵斥、勒令我退軍而已。待攻下武關,可使漢王知我善戰,今後北伐關中,我軍可爲先鋒。”

孟達說着取出一封公文給鄧賢,這個節骨眼離不開鄧賢的配合。

鄧賢一口咬死帶來了田信的調兵文書,上庸、南陽、襄陽三郡需要覈實,等覈實完,自己或許已經打下武關,證明了自己所部的山地越野行軍能力,也證明了戰鬥力。

軍隊有戰鬥力,纔是立身之本。

鄧賢心中不安,接住孟達遞來的公文,這是南陽各軍的夏衣料清單。

鄧賢愕然,看不明白:“舅父,以虎牙軍之功勳,怎會減半夏衣?”

倍感荒唐露出荒誕笑容:“漢王難道還缺幾萬匹布帛?”

“漢王不缺,可有人希望虎牙軍缺衣少糧,爲此南陽駐屯各軍皆受牽連。”

孟達垂目看着外甥手裡的名單:“龐士衡特請我出借賓布五千匹給田孝先……想必此時田孝先已然憤憤。他功勳卓著看不上我麾下四千將士,自然不認我這鄉黨。我若一戰而下武關,他自會正眼看我,漢王亦會倚重,視我爲柱石。”

賨布是從板楯蠻部落徵收的租稅,成丁每年一匹,幼丁每年半匹。

說是賨布,紡織技藝、材料上來說,就是普通的細麻布。

鄧賢心裡踏實起來,還是不解,語氣平靜:“荊人欺凌田孝先,就不怕關侯反制?”

“呵呵,這是在給關侯難堪。若非關侯,也不至於這樣爲難田孝先。”

孟達袖中輕輕握拳,臉上露出一縷冷笑:“糜子方已死,有人希望就此揭過,有人要爲糜子方討個公道。現在給田孝先、關定國難堪,便是示威。我也不知漢王會如何選擇,若是爲糜子方討個說法,那漢王依舊是英雄。”

鄧賢大概能理解,皺眉不已:“這與舅父無關,龐士衡又何必出面得罪鄉黨?”

孟達呵呵做笑:“黃公衡、龐士衡隸屬左軍,若坐視馬孟起、田孝先受辱,那左軍自然崩散。還是關侯技高一籌,騎軍此刻都在南陽,等田孝先、關定國、張孟興三人羽翼豐滿,自會報此番折辱。”

騎軍戰法幾乎被北方人壟斷,再發展下去,荊州人可能掌握不了一支騎營,更別說規模更大的騎軍。

沒有騎軍助戰,你怎麼北伐?

荊州人這麼強勢,這麼護短,今後投降的北方人,誰還敢靠攏荊州人?

看看馬超、田信、關平麾下的兵員,普遍是襄樊一戰收攏的降軍。

算上堵陽俘獲的降軍,還有將近三萬北方降軍充當後備兵員,這可都是令人眼饞的青壯,還是北方精銳。

名義上從關羽的前軍轉移到左軍,結果還不是被田信、馬超安排在臨沮、麥城一帶軍屯?

只要放開限制,有足夠軍糧供應,馬超、田信憑藉降軍都能發動北伐。

這三萬降軍,誰都想咬一口。

荊州人想咬,可關羽、馬超、張飛、田信會讓荊州人插手?

降軍也有發言權,你問問降軍,是想追隨北方將領,還是想追隨有語言、風俗差異的荊州將領?

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四百七十一章 賬目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二百零五章 興滅繼絕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九章 局勢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謀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九十五章 借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七百二十四章 期期艾艾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五百一十章 再嘔血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三十三章 塔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