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

bookmark

軍帳裡,四個人一時無言。

馬超、龐林整理情緒,關平也沉着臉,沒人願意說第一句話。

氣氛壓抑,馬超只是仰頭長嘆一聲,說了句沒意義的話:“奈何至此?”

龐林羞愧低頭,關平左手纏着繃帶,也是嘆一口氣,憤懣之情展現在臉上。

不滿,四個人心中都不滿,可又不能私下相互說,當衆更不能說,傳出去就是給自己惹禍,給大家惹禍。

戰鬥中孟達存在錯誤,可這個錯誤是局部的,是可以原諒的。

但堵陽、堵陽以南缺乏機動援兵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失誤,如果前線再有一個軍,三千人左右,那這場仗就是另一種模樣。

孫朗五千人說到底沒經過系統訓練,軍吏水準低,器械也不足,缺乏大兵團作戰的經驗,是不能用的,正好留在甬道南部積攢經驗。

孟達、申耽固守甬道中的營壘就好,可孟達貪功,想一舉堵死牛金、于禁五千步騎,想等北面回頭吃掉這股步騎。

貪功也就罷了,還禁止孫朗北上參戰,想獨吞,結果魏軍步騎打開缺口,殺死鄧賢、申耽之餘,斬獲、擄走近千人。

如果再有一個軍,三千人的步兵安置在甬道東側,阻擊常雕所部,那甬道守軍只需要面對西面的牛金、于禁五千步騎,則能守住甬道。

甬道如一條蛇,最弱的就是中間,甬道中部東側安置一座營壘,佈置兩三千人,足以守護甬道不破。

徐祚所部守大營,田信帶虎牙軍出營向北,關平、董種向東,馬超、馬岱、張苞穿插遊走尋覓戰機,最差也能把夏侯尚本陣擊破!

堵陽沒援兵,大家不敢放開手腳打;前線缺一支軍隊守衛側翼,導致預計的方案無法施展、達成。

想說的話又不能說,憋在肚子裡,危險的情緒在滋生。

田信正要開口,卻收到關平的狠厲眼神。

於是也只能一嘆,情況不一樣了,可越想越覺得憤懣壓抑。

一個軍三千人,大家都求不來;又折了申耽,徵北軍編制也沒了。

劉備那裡不給新的將軍名號,不給編制,那軍隊規模就無法擴大,這是軍隊合法不合法的問題,除非再爆發一次荊州危機。

可劉備怎麼給編制?

東征已經發兵,所有物資、兵員補給都應該向東征傾注,能默許發動宛口戰役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信任、支持,哪能奢求更多?

夏收即將結束,南陽、南鄉還能動員兩萬多人加入東征序列。

東征,纔是現在的大事,唯一的大事。

甚至劉備倒在征途中,只要條件還允許,關羽會繼續維持東征,直到吞吳,或者逼迫孫權成爲真正的附庸。

一場沒有交流的戰後會議就這麼倉促的結束,龐林很是無奈。

三千人很多麼?

真的很多,供養一支三千人規模的常備軍隊,大概需要兩萬戶。

可也很少,因爲襄樊之役俘獲的北方士兵普遍施行軍屯,給個編制,從裡面遴選三五千願意參戰的老兵真的不難。

誰都盯着這批精銳降兵,尤其是出身北方的將領。

繼荊州人後,又有一股人跳出來爭奪資源。

可降軍是人,有自己的看法,不是想搶就能搶的。

除了關羽、馬超、田信、關平外,北方降軍不認其他人,連黃權都不認。

田信走出大帳,爬上四丈高的指揮塔眺望,四周打掃戰場的騎士、輕兵正有序回營,營壘中除了馬嘶聲、犬吠聲外就剩沒別的聲音了,傷兵都安置在北一營,受傷最多的也是駐守北一營的申耽部徵北軍。

指揮塔下,嚴鍾抱着一支撿來的雙管四孔羌笛吹奏,斷斷續續,彷彿笛子在抽噎。

關平走來將手裡提着的半葫蘆米酒遞給嚴鍾,自己也爬上指揮塔,說:“孝先,真要輕易放還曹休?此敵國棟樑,地位不在你我之下。就此放歸,恐惹誹議。”

“兄長,我擒曹休,是不忿他前番哄我,又長久受龐士衡照拂,有報答之心。”

田信讓開腿,關平坐在他對面,依舊憂慮模樣:“可無朝廷詔令,孝先私縱敵國大將,於法不合。”

“兄長,當時兩軍已然收兵,我又不是戰陣中擒拿曹休,實乃戰後私人綁來的肉票,怎麼跟國法沾染上了?我漢將軍,就不能綁票敵國大將?朝中誰不服,大可自己去敵國境內綁票去。”

田信說着自己就忍不出一笑,找了個理由:“我就說敵軍勢大,最少四倍於我。我以曹休爲要挾,才得以全身而退。如此回答,朝中如果還有人不滿,那我以後無話可說。”

關平只是一嘆:“我天資愚鈍,卻深深爲孝先憂慮。”

“兄長若憂慮,那我攜親族回山谷屯種自食其力可好?陛下賜我十里山谷,有山有林,再有一眼清泉溪流,我可度餘生。”

田信說着舉起自己雙手低頭去看:“我前後已爲大漢殺戮四百餘人,應能換來十里山谷。我也希望此番東征能凱旋歸來,更希望曹氏一族暴斃,能讓大漢三興。可之後呢,外戚、宦官爭權?豪強、門閥相繼壯大?”

“他們打不贏的仗,我來打。他們解決不了不想解決的問題,我卻想試試。”

苦惱情緒瀰漫,田信深吸一口氣:“兄長,吳家如果看不清自身處境,非要逼我的話,那我將上表辭官。南陽,就讓吳家來守,我回麥城屯田。麥城容不下,我就去漢興郡羣山裡開闢山田,總有我吃飯的地方。”

“慎言!”

關平拍了拍田信腳尖,安慰:“待我撤軍回襄陽後,就遣人問問父親。”

田信頭向後揚着,語氣慵懶:“荊人勢大,爲大局忍讓不算委屈。可吳家憑什麼?關中都督,就他也配?”

別說勸田信,關平自己也憋了一腔憤怒,也只是冷哼一聲不再言語。

吳懿這個關中都督,是劉備漢中稱王時給的遙封。

可前後還不到一年的時間,戰略形勢迅速轉好,北伐的地緣條件已經達成。

如何安置吳懿就成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益州沒有吳懿的位置,荊州也沒有。

關中都督一職給誰都不能給馬超,也不能給田信,只好由吳懿繼續兼任着。

現在吳懿擔任江陵守將,作爲兗州陳留人,官職又是關中都督,那麼隨於禁而降剩下的兩萬降軍,豈不是跟他很有緣?

他想要,關羽不理他,黃權也不理他,可吳懿就是想要。

他得不到,那別人也別想繼續收編降軍擴編軍隊。

除非……大家瓜分降軍時,給他留一條腿。

田信倒是想直接卸掉吳懿一條腿。

北方降軍,這是關張馬趙田的基本盤,連魏延都排除在二線,哪能再讓吳家插手?

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十四章 不見黃龍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三十二章 貪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三十四章 豬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六百八十五章 竊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五十章 計較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