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

bookmark

吳軍陣中,朱然返回對觀望衆將說:“那人已受傷,昨日斬鄧展,所賴不過馬快而已。”

全琮詢問:“有無可能是旁人冒充?”

朱然也拿不準:“其座下神駒不比他物,能冒充此人,必親近之人。聽聞那人有一族兄,勇悍異常,或有可能。”

說話間,旁邊潘璋所部就擅自鳴鼓進擊,潘璋繡袍金甲,手提一杆單耳戟正斜指漢軍步兵陣列,身側鼓吏擂響鼓點,所部甲兵有序進擊。

可能是察覺朱然等中軍將領往來,潘璋回頭也只是看一眼,也僅僅是看一眼。

見潘璋擅自進兵,緊挨着潘璋立陣的韓當部迅速跟進,左翼兩個陣列齊齊先行。

戰場寬度就八里,較窄處只有七裡寬,正面能擺多少人?

一里寬度,也就能擺列三百人,兩側還要留出陣列隙縫方便騎士遊走,也利於前後陣列輪替。

所以吳軍分成七個進攻序列,潘璋、韓當擅自鳴鼓進擊後,緊隨着就是孫謙一陣,孫謙橫矛立在陣前,把險些被帶動的部伍壓回去,維持陣列不動。

他也殷切顧盼本陣,見朱然的長麾斜指正前方,孫謙手中長矛斜指漢軍陣列,所部鼓點擂響,八里寬戰線上吳軍大小鼓敲着同一個鼓點,進擊的披甲步兵鼓點一致。

頗有些巍峨氣勢。

“起!”

“列!”

“擂鼓!”

漢軍陣列,八個千人營方陣上前,立盾結陣準備廝殺。

哪怕廝殺時每個陣之間都有留出二三十米寬的隙縫,這樣的隙縫沒幾個人敢突入,是敵我輕兵的活動範圍。

“君侯,馮習部已然就位!”

田信站在戎車上,車前兩名親兵一人高舉長麾,一人高舉方天戟,戎車兩側各有一輛戎車,一輛是李嚴的指揮戎車,戎車上有四面大鼓;另一輛戎車上有劉備新賜下的黃鉞、旌節,由宗預負責守衛。

“盾!”

見吳軍十四陣甲兵方陣後跟着密集的皮甲、木甲弓弩手,李嚴繼續下令,己方前後兩陣步兵紛紛舉盾。

漢軍左翼第一陣,營督持劍遊走在陣中隙縫裡,大喊:“前排不可慌亂,廝殺一刻鐘,從兩翼有序後退,新兵從中補充!”

“弓弩手抵近五步發射!”

“劍戈聽號聲啄擊,不得擅發!”

喊話間,與潘璋前陣馬忠所部撞在一起,雙方都是大盾前排,盾陣齊整,下盤攻擊難以奏效,所有的刀劍、矛戟都交織盾陣之上,兵刃撞擊、糾纏在一起,反倒無法有效攻擊。

馬忠策馬於陣中,穿尋常軍吏盆領鎧,只有身後掛着負章能表明指揮身份。

他左手挽弓,身子前傾在馬背眯眼觀察漢軍陣中的指揮軍吏,漢軍軍吏都是一樣的打扮,許多軍吏身邊都跟着號手,認不出那個纔是指揮。

“吹號,啄擊!”

陣列中,營督振臂揮劍,身側號手吹響,當即二百餘劍戈手高舉的特製劍戈揮動,齊齊越過己方前排甲兵,從吳軍頭頂鑿下,頃刻間破顱、裂肩、割傷手臂引發吳軍哀嚎一片。

“收!”

“啄擊!”

當營督第三次下令時,馬忠起身站在馬背上,張弓扣箭一氣呵成,利箭沒入營督眼窩。

營督喪命,號手吹響約定的節拍,當即有號聲響應,本陣軍正官接替指揮,他更謹慎,縮在盾後不漏身。

八個陣的漢軍只有七個陣接戰,特製的劍戈給吳軍造成了巨大妨礙。

這是長杆捆綁四尺長劍造成的陣用兵器,只有鑿擊一個戰術,很容易被吳軍拉扯、鎖拿、斬斷。

但在交手初期,給了前排吳軍極大的殺傷。

田信見各陣劍戈先後被吳軍鎖拿破壞,不爲所動,本就是給後排備戰甲兵的輔助兵器,損失、破壞屬於可以接受的事情。

戰鬥就這樣,除了自己手裡神兵不會損毀外,戰鬥往往就兩種,要麼拿命換命,要麼用器械換命,器械損毀後,還得拿命換命。

很多戰鬥打的就是器械,打的就是後勤補給。

鎧甲損毀反而少,刀劍矛戟折損卻是高的嚇人,可能相互砍半天,人沒死多少,器械就先消耗一空,以至於不得不用拳腳解決戰鬥。

結陣對耗,士兵當場陣亡的概率不高,倒是非常消耗體力,也消耗器械。

雙方前排甲兵換陣時,吳軍後方弓弩手列陣齊整開始輪射。

而隨着前排甲兵後撤到陣中休息,漢軍弓弩手也貼近前排,開始抵近射擊。

吳軍拋射而來的密集箭雨紛紛揚揚落在漢軍陣列,破甲步兵多低頭避開面門,就有很大可能性抵禦落下的箭雨,皮甲、輕裝的弓弩手則有周圍的盾兵協助遮擋。

弓弩手的箭雨,打無甲、輕甲部隊有很大效果,打結陣的職業甲兵,那效果有限。

而漢軍弓弩手抵近射擊,卻給了吳軍持續而有效的殺傷,以至於前排吳軍依託防禦,進攻意願下降。

“君侯,蔣欽率舟船進擊,大將軍已遣樓船將軍部戰艦相拒。”

田信根據報告去看,就見右翼將起部水師擂鼓而進,趙累率所部與之廝殺。

又相持三刻鐘,兩軍前線甲兵體力衰竭,相持在一起戰鬥效率徒降。

朱然站在戎車上觀戰,二十輪箭雨射擊殺傷有限,萬餘弓弩手正休緩氣力,而換陣的請求的接二連三發來。

率先調整前後陣列,意味着首輪接戰失利,這還是有萬餘弓弩手協助的情況下。

周胤親自折返到朱然面前:“都督,敵兵弓弩手戰法犀利,我軍或許可以效仿!”

“我已知之,然我弓弩手再向前,必受漢軍陣後弓弩手壓制。敵在上風口,我在下風口,射程相差二十步,弓弩手再上前,必有折損。”

朱然劍指己方還在休緩的弓弩手:“漢軍弓弩手不能久戰,傳告各軍,不得率先換陣。若換陣,漢軍士氣增長,更難突破。”

若是漢軍一陣守到中午,那吳軍好不容易鼓起的士氣又會崩解。

只是他說話間,潘璋部再次鳴鼓,前後兩陣甲兵交替,撤還後的甲兵方陣帶着陣亡者、傷員往後撤,又有一陣輕兵從後方上前,就在弓弩手陣列周圍交換染血的盔甲。

潘璋撤下來的這陣甲兵穿甲時還威風,可交出鎧甲後,各軍將士來看,是要多可憐有多可憐。

朱然看在眼裡,一拳砸在戎車護欄上,恨不得當場砍了潘璋。

“報,都督,至尊龍舟抵近灄水口下游二十里處;並有魏軍前部請求渡灄水參戰。”

“回報至尊,就說某指揮大軍無力分身拜謁,許可魏軍渡河參戰。”

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謀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九十二章 勢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十七章 試刀石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