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

bookmark

隨着守將首級被長矛挑起,南關守軍投降。

有南關做據點,羅瓊也率領休整的另四曲入駐南關,他來時俘虜正打掃戰場。

“營督,南山守軍潰逃!”

田信正檢閱首級,心中多少有些不適應,不想耿頜疾步來報,跟着去看,見駐屯南山觀戰的曹軍都已不見,就剩幾面旗幟還在吹風。

回來見羅瓊,就說:“右軍正,你選銳士百人探查南山,務必謹慎。若守軍潰逃,樹立我軍戰旗!”

羅瓊面露驚喜,亢奮低呼,抱拳:“得令!”

身爲一營主將,田信沒資格干預軍功評定,這是軍正、監軍、護軍的職務。

田信唯一的責任就是旁觀,並排除割取袍澤頭顱冒功這類極度惡劣現象發生,若有爭搶首級軍功出現訴訟,那就會同軍正官一同斷案。基本上當場就能查明是非曲直,冒功者普遍下場是就地斬首整肅軍紀。

戰鬥時間短,戰鬥範圍集中,宜都營勉強有常備營兵的氣氛,所以軍功迅速評議完成,同時也將原始功勳軍書寫好。

田信審閱見無誤後,提筆簽字由軍正留檔,開始謄抄副本向後方報功。

這一戰裡他的整體功勳是先登、破關、斬將、斬旗、俘斬二百三十二人;還有個人武勳,即斬軍吏三級,甲首四級,首六級,合斬將首級一共斬首十四級。

個人斬首軍功除了他本人之外,他部曲私兵斬獲也算在他頭上。

而己方輕重傷不計,只計算陣亡的七人,那他的俘斬數據是二百三十二減去七人,盈獲二百二十五。

七名陣亡士兵造冊後,安排專人負責就地焚燒骨灰裝壇,而陣亡守軍挖大坑掩埋,他們的首級則裝車運往後方以供廖化查驗。

忙完這些事情,田信才用餐休息。

他鎧甲不離身,飲水吃炒黃豆,功勳軍書擺在面前細細研讀,計算自己的升職缺額。

宜都營說到底是一支隸屬於宜都郡的郡兵,兵員出身蠻夷,也就目前戰爭緊張,關羽力排衆議才徵召、動員的軍隊。

一旦局勢平穩,這類夷兵性質的軍隊極有可能遣散,或大幅度縮編。

防備蠻夷學習漢軍軍制、戰法,是許多人有意識、無意識中都在做的事情。

僱傭夷兵做僕從軍是由來已久的傳統,把蠻夷徵入漢軍體系中,則是另一種情況。

自己身爲中級軍吏,如今統兵一千五,俘斬盈獲積累滿三分之一,升一級。

甲士首級、軍吏首級、將首、先登、軍令達成、斬旗、繳獲物資又有不同的折算‘積分’,大約再打下一座南關,就能攢夠升職功勳。

這也算自己初戰,現在營中軍吏、軍士看待自己的眼神明顯不同以往。

是見好就收鞏固戰果,還是再追擊一程?

畢竟荊城大營裡還有零陵郡、武陵郡新徵來的兩營夷兵。

猶豫之際,耿頜來報:“營督,右軍正已進佔南山。”

田信手裡抓一把炒黃豆,走出涼棚果然見荊州軍戰旗飄揚在南山山頂。

曹軍的漢軍戰旗是黑邊框紅底,荊州軍是通體赤紅的漢軍戰旗,孫吳的漢軍戰旗是青邊紅底。

塞幾枚豆子到嘴裡咯嘣嚼着:“我有意乘勝北擊檀溪、襄口二處曹軍據點,季先如何看?”

檀溪、襄水匯入漢水,曹軍因鄧城水師東調,擔心荊州水師北上阻斷襄樊之間的聯繫,做了許多針對性的佈置。

比如檀溪、襄水中儲備盛裝柴草的竹筏,漢水拐彎處形成的沙洲島上設立水寨,也多囤積火船,上游宣池水、淯水河口處也儲備了火船、竹筏等物。一旦荊州水師北上,這些火船就能順流漂下。

耿頜不做猶豫:“營督,吏士士氣正盛,正該攻拔檀溪、襄水。”

田信很乾脆轉身去找左軍正董恢,直說:“我有意率日月、水火四曲北擊檀溪、襄口二處敵寨,留右軍正守南關。”

董恢問:“若拔下檀溪二處,今夜如何佈防?”

“我無意分兵扼守,拔檀溪二寨後,焚燬竹筏拆除營壘,我部在南關過夜。”

南關這裡遭受包圍,近有夏侯蘭聲援,遠了也有荊州水師能抵近解圍。

“善。”

南關一戰打的順利,日月、水火四曲吏士轟然響應,捨棄多餘的軍糧,只攜帶戰具向北邊三四里處的檀溪曹軍據點行軍。

這裡丘陵低矮,曹軍已將絕大多數的竹林砍伐乾淨,故視野良好。

田信騎馬登上一座小丘山頂,行進的四曲八百人則走盤繞丘陵的土路前進,蜿蜒如蛇。

遙見檀溪、襄口兩座營地一南一北,相隔約有一里距離;檀溪營寨在檀溪南,而襄口營寨橫跨襄水河口,是一座小型水寨。

兩座據點同時引燃新的狼煙,濃濃的狼煙直竄天際,而舊的狼煙還未消散乾淨。

溪水河口地勢平坦,周圍有守軍開墾出的大片菜地。

田信騎術很差,依舊步行持盾在前引領日月二曲發動進攻,檀溪曹軍營寨不過百餘人駐守,反擊強度並不高。

與上回一樣,盾陣立好後,兩個曲約五十多人在陣後取出繩索投擲,繩套掛在柵欄上後,七八人一組拉扯,填埋深度不到三四尺的柵欄在守軍絕望目光下動搖、傾斜、被拉倒。

田信只是左右調度人手,還未參戰就見守軍或跳入檀溪朝襄口跑去,或丟棄軍械不再抵抗。

“取得一場勝利。”

“隨身一樣物品品質得到提升。”

隱隱間他彷彿感覺手裡的四面漢劍略重了五分,摒棄雜念,收劍入鞘他對身邊董恢說:“曹仁屠宛雖能震懾世人,卻大失荊州士民之心。”

隔着襄口營寨,已經能看到襄陽城西郊那廣袤的泥沙餘悸平原,綠油油大片的白菜是那麼的美麗、迷人。

董恢也是目光留戀,提議:“營督,襄口守軍動搖,攻拔後不如乘坐竹筏返回南關?”

田信點頭,一笑:“君侯料定守軍戰意懈怠,我倒有些喪氣。”

董恢只是乾乾一笑,他也沒想到田信勇悍的遠超常人,這樣的勇力,雖不及君侯、新亭侯壯年之時,但也不差趙雲、魏延、陳到等人。

曹軍陣營裡的荊州人戰意低靡是一個原因,田信迅速攻拔南關,峴山一帶曹軍據點遲遲不見援軍也是一個原因。

不想被俘也不想送死,故襄口守軍主動撤退,並焚燬河口聚集的竹筏、火船,浮橋斷裂。

竹筏、火船被襄水推入漢水,向南漂流。

“營督,峴首山上曹軍營寨竄起煙火,守軍恐怕業已逃遁。”

耿頜觀察力細緻,指着西北峴首山所在的上空,隔着山林隱約能見大團的煙霧在那裡瀰漫,而幾面荊州軍旗幟出現在那裡。

田信意興闌珊:“剛還想親率百餘銳士奪取峴首,看來只好退軍回南關休整了。”

董恢瞥一眼耿頜,耿頜回以苦笑,拱手道謝:“營督連戰連捷,破關寨二,迫敵逃遁再三,實屬大勝!”

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七百章 抉擇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八十六章 互贈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七百二十四章 期期艾艾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三十四章 豬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五百九十六章 搶先一步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