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

bookmark

不清楚諸葛恪究竟肩負着什麼使命,反正現在肯定辦砸了。

諸葛恪只是小事,十萬石陳米也是小事,若是三十萬石新米,則是大事。

以如今荊湘二州稅制,徵收三十萬石米,大約需要八萬戶人口,其中一歲稅糧十六萬石,算上獨戶、女戶、弱戶的稅收減免,八萬戶實際能收十四萬石左右;餘下的則由糧食充抵戶調、徭役來抵充。

太多的百姓家裡是沒有織機的,五銖錢荒廢,丁口錢肯定沒法正常徵收,才改爲布帛爲主的戶調。

百姓想獲取布帛繳納租稅,要麼用布帛材料、糧食去跟豪強、商人兌換;要麼用這些跟官府兌換。

總之,沒有織機的百姓,在當下戶調稅制下是很倒黴的,要遭受糧租、戶調、徭役三重剝削之外,還要經歷豪強、官府的技術剝削。

稻米又不耐儲放,三年以上的陳米很容易生蟲、發黴,南方又溼潤。

孫權給的十萬石陳米,也就今年能吃;如果索要三十萬石新米,最少能儲放到明年冬季。

三十萬石新米,大概是一個宜都郡的一歲收益;宜都郡兵、駐軍、官吏也是要吃俸祿的,所以宜都郡也就能擠出一半的數額用在北伐。

也只有人口殷實的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能在今年各拿出三十萬石糧食支持北伐,如果還想從南三郡徵發糧食,就得用直百錢從豪強、大戶身上強買。

不止是南三郡,南陽也是一樣,南陽郡從編戶這裡也就撐死徵發十萬石糧食,更多的糧食、兵員人口握在南陽豪強手裡。

唯有繼續動員、維持南陽豪強聯軍,才能拿到南陽豪強手裡的糧食,代價就是承認對方的合法編制,編制就是官帽子,是合法地位。

總的來說,江東若能給三十萬石軍糧,對北伐一事有決定性作用。

這意味着漢軍可以再堅持一個月,一個月的對峙期限內,往往決定着勝敗存亡。

諸葛恪甩袖離去後,劉備不以爲意笑問:“孫權不能如數納糧,孝先可願移鎮漢口?”

“爲三十萬石軍糧,臣何懼辛勞,願往江東登門討要。”

田信有些納悶,孫權、潘濬這對組合太過機敏,竟然洞悉了曹丕的貪婪。

曹丕肯定不會老老實實等待漢軍準備充分後北伐,漢中有天險,魏軍已經打出心理陰影,很難主動進犯漢中。

漢軍主力集結於南陽,魏軍更不可能來犯,現在的魏軍拿漢軍沒辦法。

拿漢軍沒辦法,拿吳軍有的是辦法。

江北據點、淮南地,都是吳軍的弱點,除非孫權丟棄這些據點,否則就時時刻刻受魏軍威脅。

要麼孫權老老實實聽從曹丕的指示,曹丕可以放任孫權經營淮南地;孫權不是老實人,註定要被曹丕掐着淮南地,遭受要挾。

所以魏軍、吳軍必須圍繞淮南地打一場,等到那個時候漢軍是否干預,將直接決定孫權的存亡、吳國的存亡。

外交手段弄來的土地,始終是隱患,魏軍、吳軍爲此打一仗,彼此也就服氣了。

孫權、吳國存亡是今後的事情,三十萬石軍糧是眼前可以隨時勒索入庫的。

送財童子諸葛恪帶來一個好消息,其後劉備又參觀武當山下的兵主廟,廟兩側是六位大爺、十三頭虎,各有圍欄。

常有來此祭拜兵主的板楯蠻、荊蠻、漢軍吏士帶來新鮮竹子、獵物孝敬這些大爺、漸漸長大的虎羣。

每天都有新鮮竹子,又有獵人抓來的竹鼠,反正這種小傢伙也是大爺們的祖傳點心,田信也就分立幾個片區,以多餘的竹子圈養竹鼠,當做大爺們的固定點心。

兵主廟規模並不大,只有百多名殘疾軍士住在這裡侍奉兵主,自己開闢田園移植果木,種植蔬菜。

前來祭拜者,多少會帶來一些飲食,飲食供桌上留一天後,就會落入這些殘疾軍士的肚子裡。

留在兵主廟的軍士都是嚴重殘疾,無法繼續耕種,屬於被亂世直接淘汰的人。

如果腿腳殘疾,還能學習鐵匠、木匠技藝,雖影響耕種效率,但也能自己養活自己。

可丟一支胳膊,又不識字,真的是判了死刑,被遺棄實屬必然。

劉備見狀久久無言,臉上笑容斂去:“孝先從戎以來,置養殘兵已有多少?”

“麥城有士七百餘人皆在工坊效力,亦有斷手、斷臂不影響行軍的軍吏依舊留任軍中,此輩負氣頑強,多充督軍之用。”

田信看着涼棚下得到賜宴的殘疾軍士,露出一縷笑容,算是問心無愧:“臣已盡心盡力。”

留任殘疾的軍吏一事,也惹來許多誹議。

認爲殘疾軍吏活躍在軍中,不利於軍士心態,會讓軍士恐懼廝殺。

可殘疾的軍吏真的好用,能活下來的軍吏,心靈經受過摧殘、砥礪,多數具有酷吏心態。

能吏能做的事情,酷吏都能做;能吏做不成的事情,酷吏只要活着,就會努力去做。

劉備只是長嘆一聲,隨田信走向兵主廟。

兵主雕像身高一丈三尺,不留面目,頭戴特色鮮明的牛角盔,佩戴面甲。

廟前有供板楯蠻、荊蠻、漢軍吏士、百姓參拜的遮雨涼棚,只是這些竹木涼棚下懸掛了太多的鈴鐺,或用絲綢,或用皮繩,或用麻線。

除了鈴鐺,還有懸掛的甲葉、玉片、骨片,或好看的小木雕,劉備還看到一些顯目的巴掌大虎皮負章在風中輕輕搖擺。

田信目光也盯着那些虎皮負章,其中有一面是王直的。

涼棚內有十幾名蠻人或頓首參拜,或靜坐低聲說着俚語向兵主祈禱。

兵主有戰爭、健康、生育、勝利、強壯、冶煉、工藝、弓藝、狩獵、驅獸、庇護蠻夷等神職領域,比太一神更受蠻夷部族喜愛。

劉備與田信走入兵主廟內,廟中只供着頭戴牛角盔的蚩尤石像,兩側牆壁擺列一排排木板,木板上是田信謄抄的兵書,左側是孫子兵法,右側是尉繚子,都經過標點符號斷句。

此刻廟內正有北府休假的軍吏謄抄,多帶一葫蘆清水、炒粟米進來,筆墨、竹簡由兵主廟的傷殘軍士提供,都靜默抄錄。

不管認識不認識,抄錄簡體字爲主的兩部兵法,真的不難。

這些軍吏穿戴絹甲,肩章有標誌性北府軍階,多是來丹陽鄉徵北幕府公幹時順道來抄錄,有的兼帶假期一起休,好一次抄錄完成。

劉備看在眼裡,不開口詢問,也不祭拜蚩尤,只是轉了轉,就與田信走出兵主廟。

來到左側圍欄,這裡劉備才說:“如今只有北府軍吏來此抄錄?”

“是,餘下各軍駐地遙遠,能來武當者多系營督之上。”

田信說着微微搖頭:“臣本想在宛城、襄陽立兵主廟,龐士衡說過猶不及,經典貴在專一。”

“孝先不可急躁,鹿門山非一日而成。”

劉備也是見過鹿門山氣象的人,說:“朕欲使虎賁、羽林郎中、中郎來此參拜兵主,研習兵家典籍。”

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六百五十五章 稅多多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爲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謀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五百六十八章 盡在掌控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三章 嚮導官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八百零八章 死結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