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

這次選士比六十天前的那一輪更爲正式,參加考覈的軍士由北府編制內的隊官舉薦,每個隊舉薦兩人。

士伍、公士、中士、上士,一共四個軍階,明令排除士伍一級,以保證士人入伍能得到充足的基層鍛鍊。

各隊推薦的軍士,要麼是有學習天賦的公士,要麼是資歷深、學習時間長的上士。

一共九百一十名軍士抵達丹陽鄉,先要經歷兩輪普選,第一輪普選是體力考覈,長跑最能鍛鍊身體、意志,成本又低,還方便;淘汰二百體能稍弱的軍士。

第二輪背誦千字文三分之一,或者看着千字文閱讀;識字、書寫、理解要一步步來,能教導軍士掃盲的文吏終究是少數,沒必要在選士途徑中額外加大難度。

兩輪普選,九百人裁汰到四百人。

隨後是四百選二百,二百選一百兩輪晉階考覈,除第一輪落選的二百人外,餘下一百人軍階升一級,另一百人升兩級。

雖有兩級,但晉升少尉軍階時只算一級,沒有跨越晉升的說法。

軍階跨越上士晉升爲少尉,留在徵北幕府與田信的親兵衛隊一起學習,並學習軍律、騎術、算術、觀測、繪圖知識。

能看懂地圖……那你距離一箇中層軍吏就差一步之遙。

考覈官是田信從麥城調來的一批殘疾軍吏,制定考覈內容、評分權重後,田信本人不參與這個過程。

劉備看着這一切,沉默良久。

鄭重其事的從麥城調人來當考官,爲的就是避免幕府中選拔的考官營私舞弊。

從當少尉隊官開始,軍功積攢就看資歷、盈獲;田信當初晉升那麼快,主要原因就三個,一個是漢軍連戰連捷高歌猛進,全軍人人都在升官,田信並不突出。

第二個是田信軍功盈獲攢滿了,按規矩就得升。

襄樊戰役之前,荊州軍團沒經歷過這樣的大勝,四五年時間裡大家都是靠熬資歷升遷,中高層軍吏又沒有戰損,所以太多人被限制在底層,沒有上升空間。

第三是關羽沒有壓制,要壓制的話有太多辦法把田信明升實降。

三天後考覈完成,劉備親自爲晉升的二百名軍士授階,授階後有的還是軍士,有的卻成了軍吏。

這天二百名軍士外罩一領細布號衣,因原來的番號隸屬不同,他們號衣背後雕版印刷的文字也不同。

近半人是‘北府’二字;騎兵、武當侯國的板楯蠻、荊蠻步兵號衣是‘無當’,昭陽邑衛隊則是‘昭陽’,田信的舊部三營則是‘夏侯’二字。

劉備一一授階,樂此不疲。

“陛下喜愛孝先所選二百銳士。”

龐林得到授意,跟在田信身側低聲說:“可否編此間二百吏士入虎賁行列?”

田信看看得到劉備授階後的吏士情緒變化,微微頷首:“此北府之幸也。”

“吏士若不足,夏收後不妨再行徵選之事。”

龐林安慰一聲,另問:“夏侯廉、夏侯獻已至宛城,聽說逆臣所立夏相楊仲衡隨行。楊仲衡必來昭陽邑,孝先可有應對?”

姑姑一家被曹魏搜出來,實屬一種必然。

有檔案可查,也有遷移百姓揭發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隨着田信名震天下而不斷提升。

“此事無礙。”

田信口吻確鑿,臉上沒有情緒波動:“高陽公主與夏侯獻若成婚,我只認夏侯獻一人,餘下皆敵。”

田氏宗族裡,也就親愛小妹,和朝夕相處的田紀而已,連伯父、祖父都不想去走動,更別說闊別四年的二表兄。

龐林微微頷首,低聲告誡:“萬不可授人話柄。曹丕立夏公國,意在離間而已。北伐在即,唯有各軍精誠團結萬衆一心,纔可橫掃賊軍,光復中原。”

“是,我也時時警惕,不敢有絲毫懈怠。”

現在可不敢一口一個‘士衡兄’稱呼人家,田信說着做笑:“開春以來,就沒見過外人。”

龐林這才鬆一口氣,現在通敵嫌疑是個要命的事情,北伐在即,又是傾巢出動……一旦通敵,賣的可能就是天下。

利令智昏,這種關鍵時刻,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可能發生。

安撫統兵大將,已成爲劉備、曹丕當下的棘手問題。

入夏以來,駐屯宛口的張遼已經被曹丕連續增賞到食邑六千戶,只要守住中原,挫敗漢軍北伐攻勢,曹丕能輕易給張遼一個萬戶侯。

劉備這裡也一樣,吃了糜芳的虧,現在哪裡還敢大意?

不只是田信這裡,稍後劉備還會走訪馬超左軍,馬超通敵的可能性是零,可戰前慰問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算起來馬超也是有一點心結的,馬氏家族源於馬服君趙奢,趙奢又是鐵板釘釘的贏姓趙氏後裔。

大漢有三恪,但三恪又能引申出二王三恪,二王不是王爵,而是指兩個前朝王族的後裔。

這段時間馬超來信與田信討論東周西周,讓田信哭笑不得。

簡直有些不忍直視,看着馬超在信裡牽引典故,要將姬周八百年硬分成宗周、姬周兩朝,要進行學術辯論。

馬超心思是很直接的,三恪有些不妥,應該湊個二王三恪。

三恪,自然是夏商周,這個周是西周;西周滅亡王族東遷後建立東周,以及一統天下的秦國,理應算是大漢的前朝二國。

簡而言之,馬超想給家族撈一個奉祀贏秦宗廟的世襲金飯碗。

這個問題非常難,不是劉備給不給的事情,而是沒法給。

如果認同馬超的這個說法,那麼參照馬超的理論,前漢、後漢纔是季漢真正需要冊立的二王之後,根本沒有東周、贏秦的事情。

這是個自相矛盾的提議,除非擴充二王三恪,給馬超另找一個金飯碗。

劉備則要親自去安撫馬超,把這個事情說明白,馬超真的不管不顧執意要一個金飯碗,那就想辦法在開戰前兌現。

透支的是馬超今後的兵權,馬超想要,自然會給;就怕馬超想要,卻不說出來。

只要馬超肯說出他想要什麼,那就不算什麼大事,屬於可以商量的。

這種關鍵的時刻裡,也不能說馬超擁兵要挾,這可以用王翦典故來理解這件事情。

可以理解爲馬超想以此表達志向,沒有興趣裂土割據,只想在季漢內做富貴公侯。

所以真正爲難的只有一點,如何才能找一個‘與國休慼與共’的公侯爵位賜給馬超,這個爵位要有理論支持,不會被今後朝政動盪傾覆。

就如夏商周三恪,今後事情鬧得再大,也要保證關張田三族有子嗣繼承。

不能荒廢、另立其他家族來頂替。

馬超想要的,也無非‘世襲罔替’四字而已。

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二十七章 平魯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六百章 缺糧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四百一十七章 謹慎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章 抉擇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