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

魏軍西門處塹壕寬四丈餘,一丈有餘,內部插着荊棘或木刺。

而其他長城外塹壕深、寬有一定縮減,大抵上也就寬兩丈餘,騎士躍馬可過。

開挖塹壕取走的土,則就近版築,修成了宛口長城。

許多生命力頑強的沙棘枝條已在塹壕中紮根,結出橙黃色的細密沙棘子。

出乎魏軍、張遼預料,漢軍並未選擇方便填埋的長城段落,而是盯着張遼所在的西門做攻擊準備。

攻城、圍城時進行坑道作業是非常常見的手段,漢軍此刻卻是例外。

並未開挖防禦性質,或進攻用途的坑道,也未做挖坑取土的準備。

張遼見漢軍正處理一條條青竹,各軍分工協作,裁斷青竹,開挖孔眼,火烤曲折以方便定型。

就在魏軍觀察下,北府兵制造出一排又一排的四四方方如同胡牀的方凳。

正在行軍趕來的蕩寇軍、度遼軍並未攜帶紮營過夜輜重,他們以散隊行軍,每人都拖着兩條青竹。

而馬超集結的左軍更是拆毀前營周圍的木材,攜帶木料向魏軍東門、水門移動。

約上午十一點,度遼軍率先抵達,從北府兵後方筆直而來。

這個時候虞忠的箭傷已得到初步處理,魏軍使用了烏頭箭,虞忠已中毒昏迷。

這種毒扛住前期,後期不難恢復。

田信對此有信心,但全軍上下因此而盛怒……所以沒必要解釋。

夏侯蘭打了一輩子仗,可謂見多識廣,看到城牆上己方被俘吏士就知張遼打算:“君侯,張文遠這是要自陷絕地呀。又有意激怒我軍,料想必有依仗手段,不可大意。”

“是,我才放棄分段攻城,集中力量破他一點。”

田信在地圖上比劃:“其東門易破,但曹文烈駐屯舞陽,其前鋒營就在澧水東岸。故我軍破東門後,卻無力追擊張遼西撤之兵,追則受曹休前營襲擊。”

當時候必須在東門即魏軍東大營、東二營設立防守,以應對曹休的襲擊、反衝鋒。

建立防禦陣地本就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到時候哪裡還有力量追擊西撤的張遼?

索性自己打西門,張遼敢守,那就吃掉宛口防線各營兵馬。

至於東門攻防交給馬超自行發揮,吃了昨晚那麼大的虧,馬超絕不會善罷甘休。

原本李緒、李禎敗退,馬超不敢派主力追擊,所遣追擊兵馬反倒被接應李緒的閻圃重創。

現在閻圃守東門,馬超去攻,絕不會再設計什麼計謀韜略,擺出架勢攻打就行了。

只要打破西門,那張遼想要向西撤軍,非要留下一定代價不可。

約半個時辰後,周倉率領蕩寇軍與田信匯合,蕩寇軍足有七個營,其中一個營是騎營。

此刻手握三個騎營,騎士兩千餘。

只要破城,張遼得有多少條腿,才能跑出去?

周倉振奮之餘,見了城頭上劉乾等被俘吏士,更是怒意滔滔:“夏侯,我軍請戰。”

“不急,先用餐休緩氣力,我軍午時填充塹壕,午時之後再攻。”

田信也在地圖上佈置破城後的蕩寇軍進攻路線,蕩寇軍向東魏軍中大營穿插,再迂迴夾擊魏軍東部防線,接應馬超。

不然以馬超、閻圃之間的死仇,馬超即便打贏,也是一場慘勝。

如果左軍折損太過,超過馬超的承受底線,那馬超就有可能殺戮降軍泄憤。

馬良在後方守衛、督運攻城器械,馬超臨陣殺降,幾乎沒人能制止。

到時候別說北伐了,怎麼處置馬超就成了不容擱置的頭等大事。

當然,馬超也可以不接受魏軍投降……可這一戰跟漢口決戰不一樣。

漢口決戰,戰場上亂糟糟,魏吳聯軍戰意崩解,逃都沒地方逃,要麼跑的快,要麼跳江,幾乎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可這裡魏軍是守軍,是有投降資本的。

你要麼攻堅消滅守軍,要麼答應條件接受投降。

以馬超性格,說不好會真心實意納降,回過頭統計傷亡,算明白傷亡後,或許會報復降軍。

這場戰役裡參戰的魏軍規模不下三十萬……不接受投降是一回事,接受投降後又殺死,則是另一回事。

馬超若殺降,導致魏軍戰意上漲,那他唯一的生路就是往孫權那裡跑。

周倉不理解,另有看法:“夏侯,末將以爲當以追擊、殲滅張文遠爲重。若破此門,我軍進擊昆陽、葉縣,或許能攻奪魯陽。魯陽易手,可伺機攻摩陂曹洪,此戰若勝,進可進逼伊闕、光復舊都,退也能席捲中原,傳檄定青徐。”

不要去搭理曹休、夏侯尚、曹仁,還有從徐州徵集軍隊,即將統率青徐軍參戰的曹植軍團。

優先尋求戰機逼迫魏軍各部進行野戰,若魏軍各部堅壁清野,那就以打通進攻雒陽的路線的最優選擇。

打雒陽,也是逼迫魏軍各部來援,強迫他們進行野戰。

如果打通宛口通道後,去打曹休、夏侯尚、曹仁,反倒會落入魏軍算計。

所以張遼失守宛口防線,一定會往西部撤離,不管是撤到魯陽與曹洪聯合,還是撤入堯山做釘子戶,都是麻煩。

彼此考慮重點不一樣,有所分歧在所難免。

顧慮馬超的面子,田信解釋:“以張遼之善戰,想來魯陽、昆陽已有應對,非我軍能速破。”

“也是,張文遠不可小覷。”

周倉呵呵笑着,左右看一眼,目光落到隨他而來的從事中郎裴俊臉上。

引得田信也去看,裴俊面有微笑彷彿要說一件喜事,從袖中取出一卷帛書上前兩步:“夏侯,此宋公密書。”

田信伸手接住,見無漆封,捲開帛書審視,本就沒什麼情緒的臉,這一刻更沒情緒了。

緩緩卷好帛書,田信露笑去裴俊:“還真是一樁好事,何不早言?”

裴俊拱手:“不敢輕示於人,只得親自呈送夏侯階前,還請夏侯諒解。”

“好,我諒解。”

田信將帛書塞入自己腰間皮盒裡,掛好扣帶,重新看地圖:“蕩寇軍隨度遼軍向西直趨魯陽,鷹揚軍、虎牙軍進兵昆陽。安衆軍、建信軍、徵北軍向東襲擾,接應左軍。揚武軍守衛西門,左衛軍、右衛軍進據魏軍西大營,前後兩營騎士隨我追擊張遼。”

圍在身邊的將軍、軍司馬確認破城後的進攻方向後,當即散去,迴歸本陣。

至於攻破宛口西門,從田信到各軍吏士,皆無疑慮。

無非就是消耗多少底牌罷了,底牌讓魏軍熟知,有了破解應對之法,那麼底牌也就不是底牌了,也就不嚇人了。

宛口防線,本身就有試探漢軍底牌的用意。

戰前分配會議結束,田信來到左衛軍、右衛軍陣地,這裡弩車已經佈置到位,射角都已定好。

謝夫、羅德二將軍跟在田信左右,臉上有不捨之色。

漢口決戰殺死那麼多魏軍、吳軍,報復魏軍殺降是一回事,保住石灰機密纔是主要目的。

石灰應該用在摩陂、伊闕或雒陽決戰,而不是在這裡。

可現在田信別無選擇,必須迅速攻破宛口防線:“此戰我將親自突陣,無須節制。”

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七章 夷營督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四百七十一章 賬目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二十四章 彩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