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

“火箭,射!”

典滿指着漢軍甲士隊列呼喊,身邊兩側擺開的百餘名弓手弓拉八分滿,先後鬆弦,燃燒的火矢帶着一縷殘煙破空,密密麻麻釘在竹棚上。

漢軍竹棚有兩層青竹交疊,用竹釘拼接,大約十五支青竹組成一小排,正好能遮蔽一人寬度。

高約兩丈,有V型支撐杆,可由一名甲士單肩扛起,側身擡着竹束長牌靠近魏軍防線,紮下,以支撐杆立穩,那麼一座穩固的盾牆就形成了。

前排擺放竹束長牌,就連竹束長牌之後,也用火烤彎曲的青竹架設竹棚,很長很長的竹棚通道,甚至弓弩手就擡着高度只有一丈的竹棚前進,前排又有甲士擡着的竹束長牌開路、遮蔽。

僅僅依靠竹束長牌、竹棚兩種形制固定的簡易器械,漢軍不僅無視魏軍弓弩壓制,還穩步將進攻鋒線擺到塹壕一步外。

強弩射擊,也很難洞穿兩層竹束;火箭射擊,很難引燃這些青竹器械。

難道非要將霹靂車擺到城上,才能壓制漢軍的竹木輕型器械?

張遼沒有霹靂車,倒是有一些牀弩、大黃弩,對漢軍器械進行破壞,對甲士施行狙殺。

這是這種低頻率的攻擊,無從阻撓、干擾漢軍攻城秩序。

這個時候,田信的五百六十架獨輪弩車填裝了石灰包,由弩手推着抵近長城五十步外。

獨輪弩車有支撐架,立穩後,自有專業的軍吏的前來調整弩車的仰角、方向。

只有一擊之力,要儘量讓更多的石灰粉塵落在魏軍防線。

登上監督防守戰的鄭渾連連驚歎,已不知該如何誇讚田信。

他自言言語:“化繁就簡,化繁就簡……簡直是鬼斧神工之能!”

察覺張遼在衛士簇擁下走來,鄭渾斂容正色,去迎張遼:“晉陽侯?”

張遼展臂拉着鄭渾到垛口,指着竹束盾牆後開始有序後撤的漢軍甲士:“先生請看,這便是北府攻城法。若早作應對,該如何破解?”

青竹是從後方水運拖來的,從材料上無法限制。

“若能投擲草束,可縱火焚燒。”

鄭渾略作考慮,左右看一看,城頭碼放着成捆的草束,這些乾枯蘆葦捆內中浸染動物油脂,是點燃後丟下城,用來焚燬漢軍攻城器械的。

爲防止漢軍火箭點燃這些草束,草束搭建木棚,棚上覆蓋一層剛澆溼的泥土。

可惜距離有些遠,投石頭砸過去還有可能,投草束的話,沒幾個人能丟到漢軍竹束盾牆陣列中。

稍稍停頓鄭渾想到了兩個辦法:“可投煙滋擾,也可用霹靂車砸毀。”

見張遼神色如常,似乎看不上這三個中規中矩的破解辦法,鄭渾又說:“若是招募勇士,使勇士出襲縱火,破其器械易如反掌。”

“先生說笑了,北府兵精,非比等閒。”

張遼也不意外,鄭渾是名士、能吏不假,即便聰慧,也需要時間研究破解、應對策略。

頓了頓,張遼囑咐說:“先生博聞強記,可願前往龍陂,向衛將軍出謀獻策?”

曹丕稱帝前,曹操駐軍的摩陂井中有黃龍現世,故年號黃初,改摩陂爲龍陂。

就連雒陽,曹丕也下令恢復舊稱,官方文書中稱呼爲洛陽。

鄭渾是侍御史監軍,更是反董卓聯盟核心成員鄭泰的弟弟,鄭渾資歷深影響大。

他聞言審視張遼,又看看漢軍甲兵後撤休緩氣力,接替上來的是隻穿兩襠鎧的中裝步兵。

這種輕便步兵在竹棚走廊下列隊,以傳遞的方式,將後方紮好的竹木方凳傳到前排,前排漢軍丟入魏軍塹壕中,進行填充。

速度極快,三四丈寬的塹壕被這種兩尺見方的小方凳迅速填充。

又見後方漢軍往前傳遞加固的長竹,三支長竹一排,已用竹釘加固,不易脫落、分離。

這類長竹由交替上來的漢軍甲士肩抗運輸到竹束盾陣隙縫處,從隙縫中探出,從後推着往前滑動。

就這樣,竹木方凳填充塹壕作爲支撐,成排固定的長竹推搡前進鋪設在塹壕。

魏軍引以爲依仗的深、闊壕溝就此被漢軍封堵。

鄭渾已看明白漢軍攻城戰術,自然清楚這份情報的重要性,接受張遼好意,領着衛隊從容撤退,朝東邊樂綝中大營趕去,如同正常軍務調動。

只要有青竹的地方,漢軍就能擺脫對攻城器械的極大依賴!

這份情報必須要加快擴散,好早早研究出破解計策。

否則漢軍不帶攻城器械,就能以魏軍難以預料的速度橫掃中原!

鄭渾離去,張遼望着城下漢軍久久無言,目光深邃。

漢軍也是有代價的,從始至終漢軍弓弩手沒有發箭,只是協助佈置器械,現在已經就緒,但依舊沒有還擊,躲在竹束盾牆、竹棚之下休養精神。

沒有遭受壓制,魏軍弓弩手給漢軍佈置攻城器械的甲士造成了太多阻撓。

當場陣亡的例子雖然少,可前前後後近乎一個多時辰的攢射,漢軍最少往傷兵收容區域搬走三百人。

張遼聽到了哽咽哭泣、乾嚎的聲音,是城頭上被俘漢軍吏士的痛苦、內疚聲音。

“君侯善用竹,名不虛傳!”

周倉在陣後觀察,向途徑此處的羅瓊吹捧田信。

目前蕩寇軍、度遼軍依舊在休整,吏士脫卸盔甲,喝熱水,吃乾糧。

北府兵佈置攻城器械出現的傷亡……這很正常,北府兵能承認這種傷亡,蕩寇軍也能。

不僅能承受這樣烈度的傷亡,也能保持行動力,不會懈怠、敷衍。

攻堅戰就這樣,前期準備時的傷亡難以避免。

如果攻堅時將校憐惜部伍,軍吏不能以身作則,身先士卒,那麼士卒肯定會敷衍、懈怠。

論攻堅能力……這沒什麼好論的,魏軍、吳軍就是不行。

周倉嘴上誇讚的,卻將北府兵的這些呆板戰術看的一清二楚,回去找軍吏演練,自能成爲蕩寇軍的戰術。

而田信則盤坐在戎車前,膝前擺着方天戟,他正用絹布細細擦拭。

有一種預感,這可能是自己最後一次使用方天戟作戰。

騎戰有日月雙槊,步戰的話……方天戟有些輕了。

現在也算稱手,可北伐期間自己絕對能再升一級,到那時使用方天戟就有些浪費自己的戰鬥力。

方天戟必須掄圓使用,每一戟力求用盡所有力量,不是敵死就是己亡,沒有取巧、中和的餘地。

大開大合,最是消耗體能。

得換一種鈍兵器,只要揮動敲擊,就能產生絕對殺傷的鈍兵器。

不追求力量、速度爆發帶來的破甲、斬斷傷害,只需要打中對方即可。

換成更重一些的鈍兵器,反而會節省體力支出,讓自己更耐戰。

銅錘?

越長的銅錘,平衡性越不好掌握,錘類馬戰長杆兵器,怎麼看都有些礙手礙腳。

棍棒?

定海神針?

如果再加一個螺旋紋安裝的配件,組合起來變成……禹王槊?

弄四個配件,指掌拳橫?

第二百章 遺憾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三十三章 塔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八十章 糧食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三章 嚮導官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敵手進退兩難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