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

bookmark

晨鼓節奏舒緩,韓龍從睡夢中甦醒,就見營壘大營邊緣正拆解車輛,物資重新裝車。

並有炊煙瀰漫,起火燒鍋熬煮醬湯、菜湯。

醬湯原料豐富,用竹筒盛裝,以動物油脂煎熬細碎肉粒、混合鹽含量極高的醬料製成;菜湯就簡單了,各種曬乾的蔬菜粉末混合鹽分熬煮而成,最多放幾片醋布提味。

“烏桓義從營也有配發,以五十人一隊,配醬湯、菜湯各一鍋,另有炒粟米等額配給。”

軍糧官找來韓龍,領着他巡視烏桓騎士營邊上壘砌的鍋竈:“不拘吏士,每人配發粟米一升二合。”

已經有軍吏搬來炒熟的粟米,這是混合芝麻炒熟的粟米,韓龍已經能嗅到香氣:“竟不想……公上思慮如此周全。”

軍糧官只是笑笑,見韓龍從懷裡掏出一枚寶石遞來,軍糧官詫異打量,韓龍低聲說:“公上恩情,僕自當以性命相報,公寬厚相待,不以僕卑鄙……僕無以爲謝。”

“這是何必?我不過是奉幕府調令做事,要謝也該謝幕府諸公纔是。”

“是是是,僕自會一一相謝,只是眼前更應敬謝明公。”

韓龍將寶石推到軍糧官手裡,左右看一眼,說:“僕遼西寒門,烏桓素來跋扈,畏強而凌下,恐難服從。僕有意狐假虎威,欺瞞此輩,說此糧秣是僕從公上處討來的。如此也好立威、服衆,也利於公上大計。稍後事畢,僕自當去見公上,說明此事。”

軍糧官將寶石推回去:“如何說,是韓校尉一己之事,與某無關。”

韓龍在這裡搞小動作收攬軍心,大帳裡田信已經拿到蘇則、楊俊、郭奕等主要人物的悔過書,高俊初步被處理的首級也被送來。

高柔是高幹的堂弟,高幹兵敗後,高柔不得已跟隨曹操,被曹操任命司法相關的職務,想找個疏忽解決掉高柔。

這些年來高柔兢兢業業,沒給曹操動手的機會。

算起來,高俊與自己派過去的使者高瓊是從兄弟,只是不知道高俊怎麼想的,會向許儀告密。

按着常理來說,高俊應該會有投機心理,留一條後路。

楊儀審閱這些書信,擔心不已:“公上,豈非有詐乎?”

有些難以置信,己方還沒動手,對手竟然會想着投降?

楊儀的詢問,田信只是微微搖頭,這是一場幾乎註定的反戈。

漢軍有清算中原士族的計劃,並不是要殺光所有士族,也沒有殺光所有士族的瘋狂心態,有的只是剷除曹魏元從老臣家族、支系,此爲底線。

比如陳留高氏,剷除高柔一系即可,這只是陳留高氏十幾分之一的人口,從傳承上影響不大。

也就雒陽相關的幾次政變,還有曹操晚年開始大肆誅殺,有了族誅的苗頭,再其他時候往往只是殺你滿門,不株連三族、九族。

現在人口寶貴,甚至只會殺死涉案的一家男丁,妻女還是允許存活、改嫁的。

兗州士族反戈,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真的是必然。

魏吳聯軍打不過漢軍,那麼譭棄中原就成了唯一的辦法。

曹丕、孫權可以做出譭棄中原、製造中原無人區的決定;那中原士族也能爲了保住祖墳、家業而採取必要手段。

看似強盛的夏侯尚,被自己輕易突破,這已經擊垮了中原士族的心態。

不管自己是怎麼突破的,總之夏侯尚沒擋住自己,讓自己全軍不損分毫通過郾縣,本就會引發中原士族的極大驚駭。

要命的事情即將發生,驚駭之餘,也要冷靜下來思考退路、活路。

劉協的許昌東漢朝廷才滅亡幾年?

新的襄陽南漢朝廷就打了過來,不管孫權出於什麼目的而後撤,在這個關鍵時間裡後撤回江東,無疑有懼戰、出賣魏國的嫌疑,會會讓中原士族可憐的無助的心態雪上加霜。

中原士族不投降纔是奇怪的事情,處於失利方,戰爭第一受害者,他們已經厭倦了戰爭,眼前漢強降漢,今後魏強降魏。

田信靜靜思索,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自己是曹丕,會着重防禦宛口的劉備、張飛、關羽,還是以重兵圍剿自己?

唯有摸清楚魏軍的作戰思路,己方纔能掌握主動,牽着魏軍鼻子打。

兗州軍團投降,實際上影響並非關鍵,這只是兩萬規模的輔兵,不可能因爲投降漢軍,變成漢軍後就戰鬥力猛增。

這需要一個訓練、磨合過程,魏軍不會給自己這個時間。

而兗州的青壯人口已經抽光,打下兗州,也不見得有足夠的兵力鎮守、維持戰線。

所以即便北伐成功,今後黃河沿線就是漢魏兩軍犬牙參差相互警戒、對峙,這對漢軍不是很友好。

除非一戰打過黃河,對着鄴城狠狠的搗一拳,這裡聚集着十幾萬戶的士戶,足以打崩魏國中軍的戰心。

從目前來說,兗州對漢軍來說是一個道德上、防守上的包袱。雖然能打擊魏軍的士氣,可現在魏軍士氣已經到了降無可降的地步。

所以……魏軍不想死的太難看,一定會更改之前消極防守的戰略,會進行瘋狂反撲。

在自己擴大戰果前,曹丕會將所有能控制的軍隊投入到戰場上,去拼一個機會。

而這個戰場已經存在……宛口戰場。

敵衆不如敵分,敵陽不如敵陰。

自己可以圍魏救趙、避實就虛,魏軍也可以避實就虛猛攻宛口,逼迫自己、馬超回援。

魏軍家大業大,如果有人激勵曹丕,讓曹丕調來關中曹真軍團、河北鄴城衛戍軍團,甚至不要幽並,讓吳質率領幽並邊軍來中原參戰。

那麼,魏軍以天魔解體的方式爆發垂死反擊,以宛口的形勢,劉備、關羽、張飛能不能擋住?

擋不住,那萬事皆休,什麼都完了。

以劉備、關羽、張飛的個性,恐怕擋不住,也不會命令自己後撤,會把扭轉戰局的希望壓在自己身上。

爲避免悽慘的戰局出現,自己每一天都不能浪費,要持續不斷的擴大進攻勢頭,連綿不絕的打壓魏軍士氣,最好魏軍絕望反戈的事情不斷髮生。

不能給魏軍爆發的機會,不然今年這一仗斬獲再多,漢魏會兩敗俱傷,反而吳軍會佔便宜。

田信思路越發清晰,戰爭走向引發的彼此軍士折損……越發的數據化。

人命,此刻真的不算什麼了。時時刻刻都有人死,一個錯誤的決定會讓目前、今後持續不斷的讓不應該死的人死亡。

這種壓力,比戰場上親自砍人還要沉重。

大帳裡沒人影響田信的思維,現在田信最厲害的已經不是手裡的方天戟,而是對戰機的把握、判斷。

北府二十六營兵,就是最鋒利的方天戟。

可這杆二十六營兵組成的方天戟面前只有兩個敵人,兗州軍團即將投降,曹植青徐軍團如果受到兗州軍團的影響,也倒戈的話……這意味着這大漢最鋒利的一戟,將斬空。

暫時獲得兗豫青徐四州又能如何?難道劉備宛口兵敗後,這四州還能姓漢?

所以迫降兗州軍團後,應該裹挾這支軍團,調頭來打夏侯尚,拔掉這顆釘子,給曹植的青徐軍團製造更大的惶恐情緒,減輕宛口戰場今後需要承受的壓力。

千軍萬馬避白袍,最後還是一場空。

虛名無用,寧可仗打的難看一點,也要把吃到嘴裡的一點一滴消化掉。

大帳裡龐林手裡則拿着一卷帛書躊躇不定有緊張之色,堂兄龐山民、同學孟建、石韜、徐庶的信息也被傳來。

石韜原本是湖熟典農部的典農校尉,因爲北伐戰爭爆發,已經升遷到兗州做濟北郡守,並未領軍依舊留在濟北理政;原涼州刺史溫恢病死,曹丕以孟建爲涼州刺史,孟建還沒出發,就因爲戰爭滯留在後方。

徐庶則調任平原,接替楊俊擔任平原郡守。

堂兄龐山民是鉅鹿郡守,也是近期才被曹丕調走的。

徐庶、石韜是潁川士人,哪怕出身寒門,那也是潁川籍貫的寒門名士,本身有鄉黨在魏朝廷。

龐山民更不用細說,鹿門山培養的不僅僅有荊州籍貫的士人,還有北方避難的士人。

鹿門山是一個很大的師生交際網,龐山民的人脈遍及各州,他不犯糊塗,曹丕也找不到處置的理由。

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四章 孟達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謀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四章 孟達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二百七十七章 溼布巾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四百一十七章 謹慎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