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

bookmark

與陸議沒什麼好交代的,維持現在的狀況就好。

田信拜訪關平之際,引着虎羣放生於中廬縣山谷之中,荊蠻多數內遷,兩年間這裡土路已被野草、荊棘侵蝕遮蔽。

虎羣順從追隨至此,解除這幫傢伙感染名額後,或蹲伏不動,或彼此嬉戲。

可以感受到隨時能重新感染這些老虎,這支虎羣似乎已經適應了這種結伴生活。

如果就這麼強行放生,一支能團隊協作的虎羣……肯定會對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造成巨大傷害。

何況,虎羣已經有依賴心思,就跟養熟的貓犬一樣,能順着氣味追上來。

除非把虎羣裝船,任由漂流到長江下游去。

心中思索着,田信騎乘蒙多引着虎羣來到武當兵主廟,索性把解除感染名額的十二隻老虎寄圈養在這裡。

到這裡時已然天暮,幾個騎馬至此北府的軍吏也算運氣好,好吃好喝招待蒙多,將他們的馬兒與蒙多圈在一欄。

夏祭也即將舉行,田信不準備插手夏祭具體主持工作。

去年是虞翻主持,帶着兩千人修葺了鄧陂;今年由虞世方主持,就近修復丹水水利。

今年天旱,反而適合疏浚、重修河道。

跟虞世方也沒什麼好囑咐的,田信則見了在此爲虞翻守孝的另外八個兒子。

虞翻在世時,虞氏家族五世治易經,願意跟虞翻聯姻的家族遍佈三州;虞翻陣亡,追諡爲山陰貞侯,虞氏家族名望更彰,虞氏兄弟反倒拒絕了各種聯姻。

虞氏兄弟中與田信熟悉的是七郎、九郎,曾長期寄養在田信家中,算是田嫣的玩伴。

妹妹的婚事不需要着急,也不需要犧牲她去跟人聯姻……反正這小傢伙機敏有自己心思,無意跟關興結親。

雖說兩人相差三四歲,可能是最開始小妹寄養在關羽府邸,在一羣孩子中地位最末,跟這羣熊孩子裡的二當家關興存有較大、明顯、不可逾越的距離。

她不需要依靠夫家的地位來顯貴,甚至不需要依靠未來的孩子來做自己的保障。

作爲自己僅有的至親,小妹不需要委屈自己。

別說是關興,就是田信眼裡合適的虞七郎、虞九郎也不放在她眼裡。

幾乎所有中高層將校文武家中適齡子弟都能排除……除非對方願意做個上門女婿,悖論就此產生,一個肯上門做贅婿的人,恐怕也不入她的眼。

再說小姑娘的心思一天一變,或許今後會想通,找一個地位相符,彼此能平等的丈夫。

這樣以門當戶對來計較的話,合適的人選無非關興、張紹。

這個兩個人明顯不合適,關羽不可能同意關興的婚事;張飛也不可能同意張紹的婚事。

算來算去,還是虞七郎、九郎比較合適。

稍稍考校虞七郎、虞九郎學業後,田信就與虞世方來到馬廄,看蒙多、白兔生育的小驪駒。

白兔又孕一胎,期間青雀生育一匹小青馬,因是母馬,田信留在手裡養育,以方便今後回交。

田信說起張溫的事情:“惠恕日夜砥礪,所圖非爲揚名立世,乃復仇也。若拜遷廷尉,今後江東羣獠自難逃法網追究。”

廷尉府的第一刀,肯定是砍在江東人身上。

借張溫之手,足以將品行不端、劣跡斑斑的吳軍將校清洗一空。

虞世方略有憂慮:“彼有血海深仇,江東文武恐將負隅頑抗。此十萬人之心,不利於戰呀。臣以爲當懷大度,促成東南安定,再追究兇頑之輩,寬宥脅從之徒。”

譬如可以爭取策反的諸葛瑾,如果張溫做廷尉,作爲孫權的心腹近臣,別說犯了忌諱的諸葛恪,就連諸葛瑾本人……也難逃一個助紂爲虐的罪名。

張溫最大的特點就是把清濁、是非、黑白、對錯、真假分的太過分明。

這不是一個能緩解律令矛盾的人,這是個儒家出身,典型儒皮法骨的清厲士人。

虞世方不知該從何勸起,就說:“張惠恕遷拜廷尉,北府司直後繼者必不如張惠恕。若北府軍吏干犯重罪,此皆主公親隨、部伍,屆時該如何是好?張惠恕又該如何是從?”

他的詢問,田信考慮片刻,一笑:“左右不過圍魏救趙之策,他能攻,我亦能攻。”

不是軍紀、日常風紀抓得嚴,軍吏就能避免犯錯。

隨着現在軍權日益壟斷,已經引發一些人的牴觸、不滿情緒。

軍吏瀆職這種事情反而小事,內部就能處理;就怕軍吏涉及到言論不當、或軍民糾紛之中,這樣的罪……可以無限大,並引申到其他層面做文章。

其中想要推波助瀾的人太多了,張溫做廷尉,到時候哪怕公允判決,也會引來攻訐、誹議。

想要坐穩廷尉府,要麼張溫狠狠一刀砍在犯事的北府軍吏身上,不給對方攻訐的機會。

再要麼張溫狠狠一刀砍死所有推波助瀾的推手,把這幫心懷不滿的人揪扯出來,拉到太陽底下曬一下,讓大家看看這些生活在陰影中的真面目。

田信輕撫小驪駒柔軟鬃毛,臉上沒什麼表情,略有一縷悲傷。

軍中言論,尤其是軍吏的言論管制、禮儀管制的更爲嚴格,這是大漢皇權上漲的表現。

自己剛入伍從戎時,老資歷的軍吏還會談論劉備、關羽,現在已經不能再談。

三恪家族的建立、壯大,已經跟皇權對立起來。

不是自己、關羽、張飛想跟劉備對立,也不是劉備有收拾三恪家族,瓦解兵權的心思。

而是權力博弈的過程使然,太多的人在邊上幹看着,急的想下場一起游泳,想幫大漢天子壓制跋扈驕橫的將軍,想爲萬世開太平,想解決今後的割據動亂……的苗頭。

只要劉備那裡鬆一口氣,這幫人就能深受鼓舞,向三恪家族發起輿論攻勢,逼迫各家讓渡兵權。

現在劉備始終不表態,不受這些人影響……這些人也只能乾瞪眼,也只能去找軍吏的不當言論,將之擴大化,用作遊說、勸說、或恐嚇劉備的證據。

倒下一個來敏,還有千千萬萬個來敏。

自己想幹事情,還有三恪領兵的制度,已經在斷這些人的根。

只要劉備還活着,這些人時時刻刻都有反攻倒算的機會;只要劉備還活着,他們反覆試探,也不會遭受毀滅打擊。

兵權不受‘朝廷’的監督,這些人深深的惶恐,爲大漢社稷擔憂不已。

製造、尋找軍吏話柄,就成了這些人今年開始的生活重心;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這些人就忍着激動,漫不經心的傳播出去,傳播過程中添油加醋。

沒有人是乾淨的;與其被動遭人找刺,還不如把對方掀翻,讓天下人看看這幫傢伙不穿四角內褲的腿毛。

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三十五章 攻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六百五十五章 稅多多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四章 孟達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羽與貂蟬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八十四章 蛹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七百六十四章 貂蟬入京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五十五章 丘八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