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

bookmark

次日午後,趙雲匆匆送別夏侯蘭後,才至永樂宮。

董允、費禕等太子屬官一同迎接,一個個面有悲色。

趙雲也不與他們多言語,通傳後,至閣樓走廊見劉禪,這裡就是昨日劉禪、孫大虎眺望後苑之地。

劉禪此刻斜倚廊柱,看着後苑工地,昨日是兩千餘軍士在勞作,今日改由江都士戶,人數也暴漲到萬餘人。

漢口之敗前夕,舊城許多工地都由江都士戶出工,以換取口糧;漢口之敗後,士戶情緒激動,才封禁玄武門,改由軍士出工。

此刻來看,士戶們出工熱情並不高,監工的軍吏也多敷衍了事。

其中過半士戶披戴粗麻衣,顯然是漢口陣歿吏士的家屬。

顯然,關羽已經安撫士戶情緒,但現在誰再刺激士戶,那這些士戶衝擊過來,只能後果自負。

太子之尊?

吳國的那個太子孫登就戰死在鷹山之戰,屍首還是徐祚收斂,骨灰送往江東的。

自己還有許多夭折的兄長,被擄走的姐姐,還有那位燕王劉公胤,也不見得何等尊貴。

建安大瘟疫期間,多少熟悉的人成了殭屍?

並不會因爲自己是大漢太子,疫疾就能對自己刮目相看,區別對待。

當今世上,沒有一個人是輕鬆的。

將心比心,自己何德何能得享如此清閒富貴?

理應知足纔是,可父親創業艱難,難道就垂拱而治,種種大權交於外人?

父親抗爭於亂世,想要建立的天下,究竟是怎樣的天下?

聽到趙雲獨特、沉穩的腳步聲,劉禪遲緩轉身,一臉哀容:“子龍將軍,莫非江都城內皆厭恨大虎?”

“也不盡然。”

趙雲拱手施禮,擡頭回答:“如江東使者、商旅,便是喜愛的。”

劉禪笑了笑,挽起右手的袖子:“昨夜我還痛不欲生,徹夜不眠。如今見了後苑出工的士戶老弱,反而不知所措。不知該悲,還是該淡然處之。”

他眼睛上擡看走廊頂簡陋的壁畫,又思索沉吟:“彷彿,我是無心之人。”

“殿下怎會無心,此仁善之心也。”

趙雲也眺目去看,那裡不分男女、老幼,都在中秋白日曝曬下移動,丁壯開挖泥土,婦孺揹負泥土堆積成小丘。

江都士戶,是荊州漢軍的中堅力量。

因爲種種原因,卻淪落到這般地步……等前線大軍解散,恐怕下次再聚攏成軍,很難再有高昂士氣。

朝廷遷來江都,直接壓的士戶喘不過氣。

補償士戶?怎麼補償?實在擠不出多餘的物資,更不能解散士戶,將他們粗暴的歸類於民戶。

要有始有終,若連這批元勳士戶都能隨意捨棄……今後誰還願意追隨關氏家族?

關氏家族如果倒下,又會引發連鎖反應。

趙雲收回思緒,對劉禪鄭重說:“殿下觀士戶疾苦,感同身受,已是大善。”

劉禪回頭去看,神態不是很確定,疑惑說:“孤只是不願受苦受累,非是善心,實乃好逸惡勞。比之士戶,大虎迴歸江東,倒也算是好歸宿。她常懷念揚州海鹽,說海鹽養人,素不喜益州井鹽。”

“入益州以來,大虎克制本性,處處約束,如籠中鳥兒,頗不自在,還要強顏歡笑。回了江東,萬人奉承,想必是暢快的。”

眨眨眼,劉禪詢問:“子龍將軍追隨父皇徵戎天下,欲革舊漢之頑疾,復漢之盛強。孤不知,大漢盛強之世該是何等模樣,子龍將軍可有見教?”

“回稟殿下,臣亦不知。”

趙雲沒有一絲阻塞、停頓:“臣等追隨陛下,只知一事,黃巾以來之種種亂象,非我等所願見。臣等不願,唯有奮起抗爭,改換新天。”

說着,趙雲去看勞作的士戶,突然露笑:“或許這就是陳公所言的‘致良知’,雖不知清明盛世究竟爲何。但身處污濁,不同流合污,是臣等追隨陛下週旋天下的良知所在。”

劉禪聽着想了想,似乎自己老爹也不知道應該復興的大漢該是何等模樣。

始終在戰爭中度過,太多的治民措施無從思考、分析,一切都圍繞着戰爭,對未來強盛、繁華的世道有一定設想,卻無一步步達成的詳細措施。

或許丞相有,陳公也有……至於自己,也沒有。

稍稍思索,劉禪說:“孤聽聞陳公開發麥城,組織工匠大造織機時曾言欲使天下百姓皆有織機可用;後裂土南鄉,于丹陽邑置辦匠坊,又說要使天下各家有種種農具。這樣的盛世,子龍將軍以爲如何?”

“回稟殿下,如此盛世非臣敢想,恐丞相亦有所驚詫。”

趙雲聲音柔和下來,想到百姓家裡擁有各種各樣的工具,那麼生活勢必溫飽,這都不算盛世,那什麼是盛世?

劉禪對織機、各種工具缺乏瞭解,不清楚對一個家庭來說,這些生產器械、輔助生產器械意味着什麼。

也不清楚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是豪強之所以爲豪強的根本所在。

工具與生產力之間的複雜關係,也非他能理解。

可看趙雲模樣,聯想昨夜關羽的態度,不難推測自己老爹的真實態度。

心中漸漸明瞭,又看後苑勞作的萬餘士戶,扭頭打量宮內各處站崗的東宮衛士……他們的職責可能僅僅是守衛這座宮室。

目光又落到樓下董允、費禕等人身上,劉禪心中沒有一點感想,顯得目光平靜,沒有被情緒影響。

又把目光轉向北邊的後苑所在,問:“子龍將軍,大虎已歸江東,後苑無須建造,遣退各家士戶可好?”

“此非臣職責所在,亦非臣能議論。”

趙雲隨即話題一轉,拱手附身:“臣見殿下安康,憂慮已去,臣告退。”

看不到趙雲的臉,也不知道他是個什麼表情。

劉禪身子微微前傾小幅度屈身:“準。”

趙雲躬身後退九步,依舊躬身後轉,轉過背後才挺直胸背,朝外樓道走去。

一名小宦官立在樓道邊,將趙雲的鎏銀戰盔舉起,趙雲從容戴上,紮好盔帶,昂昂然走了。

劉禪仰頭閉目,一口濁氣從胸臆之中順着咽喉涌出,隨後是一種難以言明的無力感從四面八方涌來。

此刻有些羨慕田信,若有那一騎當千的勇力,做事情想來也是暢快的。

起碼許多事情田信敢說敢做,言行合一;太多的人,越處高位,越是不敢說,不敢做。

聽到背後密集腳步聲,劉禪收斂神色,迎接自己的太子屬官。

他細細審視每一個人的臉,可能有些不適應,許多人躬身垂首,他只能看到黑壓壓的進賢冠。

太子妃被虎賁半夜拖走,遣歸江東……這麼大的屈辱,一衆太子屬官中居然始終能不發一言,彷彿沒發生過昨夜的事情,似乎昨天的事情也沒發生過。

這下,無力感從腳掌上涌,劉禪如鯁在喉,一時間不知該怎麼面對這些可憐的傢伙。

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五百一十章 再嘔血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二百章 遺憾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十四章 不見黃龍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二百六十五章 後發制人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謙之爭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