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

bookmark

孟獲作爲南中地區頗有名望的豪強,頗受各部土民酋長信任,作爲雍闓的使者來遊說高定。

蠻王高定舉兵,雖然圍住郡守馬謖……可並無殺死馬謖的心思。

跟雍闓、朱裹不一樣,越巂郡距離蜀郡太近了,打一打、鬧一鬧纔是常態,真把漢軍惹毛了,收拾不了雍闓,難道還收拾不了越巂郡土民?

成都與越巂郡有河道連接,用兵迅速……如果擋不住漢軍,那大夥就得背井離鄉去真正的南中地區討飯吃。

不僅高定不想把事情做絕,高定麾下的各部酋長也不想把事情做絕。

比起南中不毛之地,越巂郡還相對便利,生活環境優越,還能時常交易漢人器械,改善自己生活狀況。

而益州郡那裡的土民,纔是真正的野蠻,連越巂土民都有些看不上那裡的生活條件。

現在是劉備病重,黃元、朱裹這兩位郡守及豪強雍闓作亂,自己這撥人只是跟着一起鬧一鬧,好讓官府少爭稅賦罷了。

沒必要下死手,要留一個斡旋、交涉的餘地。

孟獲就被推出來,作爲使者出使邛都,來勸馬謖撤離。

身爲漢豪強,卻跟土民各部酋長關係親密,這種親密關係自然不是一起騎大象騎出來的,除了聯姻、世代友誼外,孟獲勉強也算是個公道的買賣人。

跟孟獲處理好關係,這些部族酋長也好過日子。

掌握並壟斷孟獲這裡的貿易資格,是酋長之所以爲酋長,父父子子都做酋長的原因。

尋常土夷想離開山區,到平原村落去跟漢人交易物資……基本上不會有好下場。

不是官府打壓,而是規矩不允許。

誰的規矩?

孟獲、土夷酋長的規矩,壟斷貿易,普通土民缺乏致富渠道,就沒有好的工具,生產力受限制,那家庭成員就無法增長,始終在部族內處於較低地位。

地位低,沒錢,家族成員少,這樣的土民只能世世代代做底層,艱難生存,難以翻身。

他們不翻身,那原始軍事民主制的推舉下,自然是誰的家族成員多,誰就當酋長。

如果內部矛盾真的特別大,那就部族分裂,各自去過各自的生活。

只是這樣的分裂過程裡,依舊沒底層土民什麼事兒。

孟獲不僅在土民酋長中有面子,土民也多敬服孟獲……孟獲的話,比官府好使。

在官府這裡,孟獲也是個體面人,常常協助官府調解糾紛,或幫着催徵稅租。

各地的豪強都這樣,面面俱到,在哪裡都有牌面。

邊郡地帶,情況更爲複雜,這種豪強既能借官府的力量威懾土民、部族;也能接住土民的影響力來鞏固自己地位。

不止是南中,嶺南地區,幽並地區,這樣的邊郡豪強都是差不多的立身之道,過着差不多的生活,尋求差不多的入仕渠道。

馬謖自然認識孟獲,如孟獲這樣地方上的豪傑、地頭蛇,是本該想辦法徵入朝廷的,哪怕當個郎官也是不錯的,起碼能約束住。

尋常豪強或許自以爲修成正果熬出頭,會積極接受朝廷的徵辟。

可有的人更喜歡這種地方上掌控各方的成就感、自由感……和安全感,孟獲正是這樣的人。

地方郡守可以當,至於徵入朝中看人臉色、熬資歷、等機會的事情,孟獲不感興趣。

邛都,孟獲單人來訪後,馬謖也在與郡尉龔潔商議應對辦法。

近兩萬多夷人土兵圍困邛都,邛都城中人口不足七百戶,即便動員丁壯也站不滿城牆。

死守,是無意義,且容易失敗的。

如果邛都是小城,有民千戶,反而能守;可邛都臨近水運,是南中與成都平原西邊的交通樞紐所在。

早年繁華人口稠密,如今人口凋敝、四散而去,留下的人口守不住城牆,也是很尷尬的一件事情。

馬謖絕不是人云亦云的人,也是個自有主張、看法的人。

郡尉龔潔出身也高,是巴西安漢人,其父擔任過犍爲郡守,其兄龔祿早年擔任過牙門將,如今在固陵郡擔任郡尉;固陵郡郡守是劉琰,一同守禦益州通往荊州的西門戶。

圍繞着簡陋地圖,馬謖講述:“高定數次作亂,又多次賓服。舉止乖張,實系奸滑老賊。今老賊使孟獲遊說於我,用意淺顯,我卻不好拒絕。”

李嚴擔任犍爲郡守時,劉備在漢中跟魏軍拼命,當時犍爲大族馬氏、高氏聚衆兩萬餘作亂,李嚴率本部郡兵五千擊破、討平這股叛亂;當時高定也率兵去犍爲郡助戰,隨即被李嚴擊敗。

高定奸滑,又暫時順服,如今又跳出來作亂。雖不算意外,只是沒想到這夥人反應如此激烈、迅速。

前腳益州郡守正昂被殺的消息傳來,後腳高定就反了。

論個人信用,高定不值得信任;可孟獲這個人還是能信任的。

避免邛都發生無意義戰爭,也是符合孟獲、邛都百姓訴求的。

見馬謖要退,龔潔規勸:“今棄朝廷所委信地,恐爲賊所笑。”

“德皎,此言差矣。”

馬謖說話間擡頭遠眺,可見天際遠處是夷兵如雲炊煙:“守必破之城,連累城中生民,不可謂智,也算不得仁。你我分掌一郡政事、軍事,今陷絕地,死節事小,不能遏制賊軍蔓延,事大。”

“我欲退往南安,招募流亡,徵集部伍,整頓兵甲器具,以待朝廷之援。”

“再者,靈山道守將焦璜有甲兵三百,與之匯合,或許也能立足郡界,與賊周旋。”

馬謖手指在靈山道點了點,這是邛都通往南安的必經之處,設有靈山塞障。

現在叛軍突起,靈山塞障還未擴充兵員,擴充後能達到千人規模。

只要守住這裡,犍爲郡的援兵就能陸續抵達。

南安即樂山,已經屬於犍爲郡地界,守住南安,也能擋住越巂郡的夷兵想要北上進入平原抄掠。

而犍爲郡守、庲降都督李恢手裡始終握着一支小規模常備,有機會站穩腳跟,抵禦叛軍侵攻。

此刻馬謖思維清晰:“南中諸部見利而進,若使老賊抄掠蜀郡,勢必賊軍蜂起。德皎啊,守扼靈山道、南安,纔是你我指責所在。”

龔潔看着地圖,也不清楚永昌郡有沒有跟着叛亂,永昌郡作爲曾經的益州第一郡,有八城,二十三萬戶,人口近九十萬。

一百多年前,哀牢王率衆歸附時又帶來五十多萬人口,永昌郡人口統計,曾達到駭人的一百八十九萬。

戰爭並未波及永昌郡,如果這裡的大小夷人被鼓動,最少也能出動五萬左右的賊軍。

如馬謖所言,邛都守無可守,火速退往後方糾集力量加強防守,纔是最重要的。

只要堵住通道,高定所部不能擴大戰果,那觀望的各部也就息了賊心,始終觀望。

龔潔默認馬謖的言論……談判讓出邛都,始終有談判解決高定的餘地。

雍闓攻殺益州郡守正昂,這麼驚世駭俗的發生,已經很難談判解決,必須要打。

敵人也有輕重緩急之分,不能一概視之。

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二百七十七章 溼布巾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五十章 計較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敵手進退兩難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四章 孟達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六百八十章 預防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六百八十五章 竊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九十五章 借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三章 嚮導官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