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赤袍

bookmark

田信親率五百驍銳夷兵押解兩千降兵軍吏去江陵城中軍營安置,就等糜芳上鉤。

五百夷兵由林羅珠統率,田信召集林羅珠及五名屯將,當衆一劍切斷一枚直百錢,將半錢遞給林羅珠,囑咐各人:“若有人持另半錢來傳令,當速行。若有罪責,某一力承擔。”

“領命!”

林羅珠俯首拱手,從懷裡掏出一塊巴掌大‘林’字刺繡白絹裹好半錢,又收入懷裡。

刺繡白絹是他的負章,作戰時綁在背後的軍階標識物。

田信也將半錢收入自己盛裝‘虎牙將軍印’的厚厚錦囊裡,才離開軍營徑直去旁邊的關羽府邸。

這回府邸衛士引着田信從正門而入,田信稍作等候就見到了關夫人。

關夫人領着關興,見田信還穿着最初時的素黑吏服:“孝先已是軍中大將,再穿黑服有失威儀,恐爲人笑。”

說着還拍拍關興肩膀:“快去將新制的赤袍冬衣取來。”

關興疾步而去,田信苦笑:“夫人,麾下吏士還未更易冬裝,我爲一軍之主,本就無根基,自該與吏士同甘共苦纔是。”

這時候女僕送來茶點,關夫人故作不快:“我雖是婦人,也知軍有力行將、禮將、止欲將之分。夫爲將軍者,能有其一便是良將。孝先欲要三者兼備?”

這時候關興從後抱來厚厚一領鮮紅赤袍,依律,軍吏、武官要穿象徵武勇、熱情的赤袍。

田信升官太快,以至於最初廖化給他準備的吏服遠遠跟不上級別躍遷。戰時也沒那麼多講究,白龍魚服者爲數不少。

不過現在虎牙將軍已是極限,沒有三五年沉澱,不可能再做升遷。

關夫人擡手示意送到田信面前,並笑說:“定國前時回來特意囑咐,讓家裡給孝先縫製一領冬衣。正要遣人送到軍中,不想孝先今日自己來了。”

關興也捧着色澤豔麗、華美的刺繡赤袍冬衣到田信面前,仰頭期望:“大兄,請。”

田信伸出手接住,右手輕撫質地絲滑、輕柔、蓬鬆,觸及就指尖暖暖的刺繡冬衣,上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好的絲料。

也只有母親纔會在深秋的時候反覆囑咐自己要穿暖,思念及此,田信眼睛酸酸:“定國兄、夫人……唉,信就收下了。”

捧着七八斤重的刺繡冬衣落座,田信淚珠止不住的滾落,緊咬下脣哽咽不已。

牙齒咬破下脣,血液、淚水混着從下巴滴落在赤袍。

關興詫異不明所以,回頭看母親,關夫人微微側頭,關興後退到屏風後,關姬站在屏風後從隙縫觀看,捂着嘴也是不明所以。

關夫人也扭頭過去,田信臉貼在赤袍冬衣無聲哽咽。

許久,田信才整理好情緒,以衣袖擦乾面容,聲音略有變色:“信思念母親已至失態,讓夫人見笑了。”

“何笑之有,人之常情耳。”

關夫人也拿手絹輕輕點自己眼角,微笑勉勵:“阿興甚是仰慕孝先,聽孝先在軍中常說教夷兵。阿興又是頑劣年紀,孝先閒暇時不如來家中教導阿興。”

田信已恢復情緒,說:“夫人,信此來特爲告誡。府上男女近期無必要之事,還請不要出行。府中若有鎧甲戰具,也請備在左右。城中有變,也好自守。”

關夫人臉上笑容漸漸斂去,神態平靜。

田信繼續說:“我已遣麾下銳士五百入駐城中軍營,若遇變故還請夫人接納入府,以便固守。大約明日午後,君侯會有迴應。夫人也不必過於在意,也可能是我杞人憂天,虛驚一場。”

“好,孝先也要多珍重。”

“謝夫人關懷,信告辭。”

田信捧着暖融融的赤袍冬衣起身走出大廳,仰頭看漸漸升起的白日。

他剛走到正門,就見黃權正要下馬,黃權面帶輕笑:“孝先,好事呀,吳軍左護軍呂蒙病重,吳侯以右護軍陸遜陸伯言相代。”

說話間黃權擡手搭在田信肩上重新走入正門裡,邊走邊說:“吳侯使者至江陵,重申此事。並說陸遜率軍將至巴丘,坦言有防範左將軍之意,請我軍不必驚詫。左將軍,真威震天下也!”

走十二三步,黃權臉上笑意已不見了,低語:“此敵虜虛實之計也。”

田信舌尖輕抿下脣,血腥味格外提神:“護軍,我這就渡江去南岸。”

不想黃權伸手拉住他手臂:“將軍,擒傅士仁乃小事爾,何勞將軍親往?”

“不,我當親往纔可萬無一失。護軍,潘承明現在何處?”

“正接待吳侯使者,乃吳侯從侄孫儀。”

黃權冷笑:“孫儀帶賀禮五船,將入益州拜見漢王以賀襄樊大勝。潘承明、糜子方設宴相待,今日潘承明恐無法隨將軍前往公安。將軍擔憂旁人敗壞大事,就由黃某親去公安。”

田信遲疑,黃權又說:“今降軍分置江陵、糜城二地,虎牙軍也一分爲二。此勢必爲孫儀所知,江陵事變就在眼前,將軍不可輕動。待明後兩日,將軍盡遷降軍於糜城。”

公安丟了就丟了,穩住降軍,保住江陵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黃權自有衡量,田信後退兩步,掖夾赤袍冬衣鄭重拱手:“末將領命。”

馬超這位左軍主將來了,也要給黃權面子,給黃權面子就是給劉備面子,反之亦然。

議定此事,黃權也去找關夫人,傳達警訊,以作最壞打算。

田信重新走到街道上,就見幾輛驢車從軍營裡走出來,于禁身披綠錦袍,頭髮花白正與左右降將聊天。

他餘光瞥到田信,見田信懷裡抱着大團鮮豔如火的刺繡冬衣,臉上笑容僵化。

隨即斂笑,對田信微微頷首,田信也笑着點了點頭。

目送三輛驢車走遠,田信自嘲:“還真是巧合。”

回到舊城軍營,田信鋪開白絹地圖,研究吳軍兵力。

有點可惜,打頭陣應該不會是孫權本人。

現在漢軍氣勢正盛,沒有一定把握前,孫權應該不會主動出現在戰場。

能參戰的吳軍前鋒將領也就左護軍呂蒙、右護軍陸遜、豫章太守孫賁、水軍濡須督蔣欽、江夏守將孫皎,還有鼎鼎大名的偏將軍潘璋。

呂蒙、陸遜合軍就有三萬餘;孫賁、孫皎這對孫權的堂兄弟各擁萬人,蔣欽所領水軍也有萬人規模,潘璋隸屬孫權的中軍,所部應該是精銳。出征必然會增兵,估計也會是萬人規模。

不計孫權本人率領的後繼大軍,僅前軍就有七萬。

這是實打實,有據可查的七萬。

或許會有一兩人率部做駐守、中轉,直接參戰兵力最少也有五萬。

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三十五章 攻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誘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謀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五百章 預估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九章 局勢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十八章 先登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三十二章 貪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六百一十七章 爛攤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八十二章 貓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五百九十四章 緹騎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二十章 夜中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