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

bookmark

距離北府改易番號的時間越來越近,越來越多的軍吏向田信上書,反應軍中存在的廣泛牴觸情緒。

見反響強烈,協同田信一起審閱公文的關姬也是眉頭皺着,衡量左右:“夫君,此事可有迴旋餘地?”

“難,很難。”

田信握着一卷相關公文,也在思索其中運作的餘地。除非把馬超拉進來,一起運作這件事情,纔有可能保住北府番號,卻要給馬超一個承諾,以保證馬氏家族可以長久掌握兵權。

如果是五府兵是各家自留地,那麼五軍就是大家手裡交換的籌碼。

馬超之後,他掌握的左軍肯定收歸朝廷,由大家輪流執掌;如果拿左軍去換一個府兵番號,馬超肯定是樂意的。

這還涉及魏延、張飛等等相關勢力,不是自己與馬超達成協議就能辦成的。

除非消滅魏國後,再進行一輪軍制改革,重新劃分防區。

可現在軍中普遍不滿番號改易,亂世中走來的軍人缺乏一種安全感,更缺乏榮譽感,和被尊重的感覺。

北府這三年多的時間裡已經成爲一塊金字招牌,本身就有凝聚力、號召力。

軍吏置身其中,本能的生存、生理需求能被滿足;然後又能滿足安全、歸屬感,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最後是身爲北府一員的榮譽,這是當代軍吏一刀一槍殺出來的,又因戰績、功勳、軍紀,而被當世所尊重。

番號改易絕非小事,人還是那些人,可追求的信念可能會被擊潰,散亂一地。

這不是自己想退就能退的,這關係着太多人的前程、榮譽,關係着一些人的生命意義。

亂世裡的軍人,特別是自己啓蒙過,擁有一定思考能力的軍人集團,本就不是好糊弄的。

關羽的前軍番號改易,也存在這種問題,哪怕經歷漢口之敗,可前軍的榮耀傳統依舊瀰漫在吏士心田。爲了平穩過渡,前軍士戶改爲東府府兵,但依舊保留前軍番號。

北府兵比前軍士戶更有思想,怎可能輕易捨棄這個短暫而輝煌的番號?

打回關中,錦衣還鄉,甚至裂土一方,纔是北府核心吏士的夢想。

政治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生存,政治的手段無所謂高貴、骯髒,目的都是改善自己生存處境。

戰爭,就是其中最暴力,最直接的手段;可是爲了拓展生存環境,也可以是爲了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如果北府的基本訴求得不到滿足,自己夾在北府、帝國之間非要做一個選擇,那麼……北府吏士跟自己更親,他們可以跟着自己去死,帝國呢?

北府改易番號,已經觸及北府吏士的精神需求,這種輕易的改制,有一種不被朝廷尊重的意味。

他們的反抗情緒遠比自己想象的嚴重……朝廷中人又有幾個能算到這一步?

難道需要自己向皇帝上奏,表示自己已經控制不住北府內的抗爭情緒?

如果朝廷退一步,那會助長北府吏士的驕橫之心,如果下回朝廷還有針對北府的政策,那麼會引發更爲強烈的反抗。

北府吏士甚至會錯誤領會自己的內心,認爲自己有意放縱他們爲自己爭取合情合理的利益訴求。

哪怕自己明確表態支持改易,他們眼中自己也是有太多‘迫不得已’,也會發動抗爭手段。

軍中啓蒙,固然戰鬥力能迅速攀升,爆發底層戰鬥主動性;可也讓這支軍隊有了靈魂、思想,一個有靈魂的東西,肯定本能牴觸消亡。

心緒沉重,田信來到武器室,紅漆鏡甲身後立着兩副盔甲,一個是黑漆盆領鎧,一個是鎏金明光鎧,都是戰爭中繳獲的戰利品,修復後成了自己的戰鎧。

這這兩副盔甲後還有一道幕布,田信扯開簾幕,露出十五副修復過的鎧甲,有盆領鎧兩套,餘下都是兩襠鎧。

十五套鎧甲都有北府特徵,即有較高的護頸曲板,與背甲相連,護住頸後區域,曲板上張貼紙張,或捆綁絹布,在上面書寫番號、職務、姓名,即負章所在。

田信靜靜駐望這十五套盔甲,這些盔甲的主人一起跟着從漢中遷移,從郟縣開始南逃,一路遷到江陵、荊城之間,被安排爲民屯。

然後又作爲自己鄉黨部曲,爲了每個月兩石米麥的口糧,跟着自己一起賣命。

兩年時間裡戰死十五人,宛口一戰王直陣亡後,鄉黨部曲就再沒有參加一線戰鬥的機會,王直也是親黨裡最後一個陣亡的人。

察覺關姬靠近,田信心中悲苦:“世上的事情如果都像打仗、殺人一樣簡單,那就真的簡單了。早年我在想周亞夫之罪,我喜好兵甲戰具,恐天下大定後,爲律法不容。後李正方建議朝廷重立三恪,我才心安。”

“那夫君已有決斷?”

“是,青華尚且能斷然處置,我若猶豫不決,失吏士之心,害吏士於萬劫不復之地,又受忌於朝,難有善終。”

田信笑容苦澀:“本以爲能不走這條路的,開國將領跋扈,自有跋扈的因由。”

終究是自己的觀念在約束自己,跋扈纔是正常的事情,如果自己態度再強硬一點,堅持保住北府番號,朝廷又能拿自己怎樣?

相關調動工作已經展開,再做調整,就彷彿高速運轉的機器裡丟入一顆螺絲。

現在來自北府的反抗情緒是從朝廷通知,層層下達後,再從底層反饋、相互交流、通氣、串通後的發出的聲音。

兩個兒子出生,今後還有更多的孩子,會有更多感情深厚的朋友,到了三十歲、四十歲的時候,自己肯定會更加珍惜這些人,會避免這些親友陷入危險中。

既然遲早會做出私情選擇,現在爲了維護、照顧關羽、劉備的感情,就選擇爲大局退讓……爲難的除了自己,還有親友。

自己身邊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多,又因爲自己能潛移默化改善周圍人的處事態度,所以他們比其他團伙裡的人更爲上進。

關姬不做答覆,太多的事情不應該提前考慮,提前做選擇也非好事。

本以爲自己能從公、從大局考慮,可真正面對選擇時,還是選擇了最爲激烈的反抗態度。

她望着三副戰鎧後襬着的十五副鎧甲,自己一家還有懷舊的心,皇帝這老一代人已在廝殺中心靈麻木,只剩下大局的配合。

田信還能時常回憶、面對記憶中的創傷,可皇帝這些人又有幾個能回憶灰色、紅色、白色的記憶?

皇帝喜歡任用各家子弟,喜歡少年銳氣,喜歡被蓬勃朝氣環繞、渲染的環境,不喜歡回憶過去。

肯懷舊,面對悲傷記憶的人沒幾個,歷經廝殺的老將軍們、軍吏們只會將榮耀經歷掛在口頭。

一旦身體、精神狀況不好,情緒不穩,就可能被陰暗記憶沖垮精神狀態。

堵不如疏,田信在梳理、面對負面記憶;趙雲也是個經常梳理記憶的人。

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實不相瞞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十七章 試刀石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二十七章 平魯城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羽與貂蟬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九十一章 易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二百章 遺憾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五百章 預估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第九十四章 議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