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

bookmark

幾日後,田信來江都,他不想見皇帝,這是個很有壓力的事情;皇帝又何嘗想見他?

這次田信的服飾稍稍尋常一些,頭戴翼善冠,穿淺藍圓領窄袖禮服,腳踩一雙漆皮履,中興劍懸在腰間。

劍履登殿,劉備隱約有了一種大朝會時羣臣的感受,如芒在背,讓田信帶劍上殿……等於讓一羣猛虎上殿。

以田信武技,估計殺光殿上羣臣,寶劍都不帶捲刃的。

讓田信意外的是竟然沒看到張飛,還以爲張飛會一同議事,以活躍氣氛。

畢竟自己跟劉備沒什麼想說的、想要的,說的越多,錯的越多;就是不知劉備這裡怎麼想。

雖然溝通能排解許多誤會,可也會讓許多矛盾爆發出來。

待田信落座,劉備遣退許多閒人,說道:“孝先,魏人曾笑朝廷,說如今漢室君臣失儀,國無威信。我深以爲然,又無力更改,孝先以爲呢?”

“臣亦深以爲然,曹丕雖系挑撥之言,但所說確是實情。”

田信不觸碰桌案上的菜餚、果品,直身跪坐,劍解下放在右首,這是一個武者保持警惕又充滿善意的姿態。

眨動眼睛,田信實話實話:“自章武元年東征,爲全陛下一統天下之夙願,大小臣工吏士無不奮勇,荊益士民甚苦。前後徵戎三載,天下十州板蕩,雖滅亡吳寇,重創魏逆,但百姓流亡,百萬人身死。與我之設想,略有出入。”

田信所答,劉備只是幽幽一嘆。

章武元年時,他帶着益州各軍急衝衝返回荊州,要打吳國復仇,還要平衡軍中勢力。

結果田信、馬超率領別部在宛口陣斬徐晃,成功牽制魏軍徵南、鎮南兩支軍團;己方卻受挫於江夏、武昌堅城之前。

之後張遼急行軍參戰,令黃忠等一批後軍將校折損,並險些把關羽的水師主力堵在舉水湖裡。

若非關羽跑的快,漢軍水師當年就被張遼一把火燒乾淨了。

再之後的敗仗,硬生生被田信扳回來,把魏吳聯軍打崩。

田信當年是反對出兵的,有意休養一年,在章武二年一舉滅吳;然後消化吳國的物資、人力,來個數路北伐,橫掃中原,接收一個相對完整的中原,這樣的中原有戰爭潛力。

不似如今,中原已經喪失戰爭潛力。

想要攻伐河北,許多物資、人力還得從長江流域調派……這個損耗成本,戰爭成本太高了。

關中也是沒有戰爭潛力的,只有防守的力量,很難提供遠征的人力、物力。

所以現在局勢就這麼尷尬,如果不能在接下來北伐戰爭中一舉殲滅魏軍主力,那麼與河北的戰事必然陷入長久的膠着。

河北休養了許多年,新一代的人已經快成長起來,這批人才是真正的魏人。

屢次戰爭中,魏國中軍集團始終被保護的好好,並未折損。

因此從各地物力、人力的銜接、調運來說,大漢沒有一戰消滅魏國的戰爭動員力。

如果進行極限動員,卻被魏軍擋住這致命一擊,那兩國就真的打不動了。

現在籌備的北伐,實在是漢軍最後一口銳氣。

偏偏誰都可以去領兵,唯獨田信不方便再參戰。

田信參戰,打贏了、打輸了,都是麻煩;如果漢軍打敗了,田信再去收拾殘局,這更麻煩。

這跟信任危機無關,而是時勢。

英雄造時勢,時勢亦造英雄,時代洪流推搡着前進,誰敢擋在面前,都將被碾碎,或被裹挾。

劉備長嘆不已,韓信的命運,就是一團黑夜裡持續燃燒的烈火,始終在提示田信及其身邊人。

還有漢初功臣剪除諸呂的政變,很明白的說明一件事情,他活着事情怎麼都能協商;他若不在,就是大家靠拳頭講道理的時候了。

劉備每次見到田信,就很疲倦,他擺擺手將最後一批侍從揮退,問:“孝先,對於今後,可有要說的?”

“陛下磊落一生識人無數,知我不肯加害帝室,雖憂慮,卻也只是憂慮得失。而我,卻找不着第二個如陛下這樣的宗室英傑,我已非憂慮,而是絕望。漢室的韓信、霍光,我實不敢效仿。”

田信說着拿起桌上綠瓷酒壺,嘴對着吸一口,慢慢品嚐滋味,吞嚥入口:“時至如今,我亦無怨言。不論北伐期間,陛下使我坐視也好,還是出陣殺賊,我皆能奉命。陛下、婦翁簡拔我於行伍中,此恩雖大,我亦有功勳相報。後雖躋身三恪,此酬功之舉,而非無故相授,故我坦然接受。”

策封三恪時,關羽、張飛還有個辭謝的過程,田信是直接應下的。

這是該得的東西,功勞、影響力、勢力就在那裡,是當時妥協的結果。

見田信敢說實話坦誠相見,劉備心情複雜,這說明這個問題時時刻刻也在煎熬陳公國的君臣,或許已經做好了翻臉的準備。

朝廷敢翻臉麼?

夫妻之間磕磕碰碰尚且要維持生活,翻臉大打出手,誰都沒好處。

田信敢翻臉麼?從田信從戎以來,什麼仗沒打過?有田信不敢打的仗?

宛口一役,單騎追擊張遼數百騎,周圍潰逃魏軍更是一團團的,田信當年敢追,差點被張遼設計伏殺;再給一次選擇,恐怕田信還敢追。

劉備最後長吁一口氣,面露一縷笑容:“是呀,有云長、翼德、孔明、子龍在,朕也信賴孝先,其實並不憂慮公嗣。只是不甘心,想來孝先也不甘心。”

“是,我不甘心,卻能剋制。可朝廷削藩只在早晚,若不削藩又勢必爲我蠶食。此非黑即白,容不得混淆,臣沒得選。只好盡全力斡旋,使國家少受動盪。”

田信身心放鬆,隱隱間巴不得面前飯菜裡有毒,甚至皇帝安排人刺殺自己……可惜,這些菜餚、果品都是沒問題的。

不由想到自己的筆友曹丕,別看信裡聊得很歡,真見面了,生活在一個朝堂裡,早跟曹丕拔刀相見,除之而後快。

劉備也端起酒杯小飲一口,很多人都知道田信不喜歡飲酒,也有很多人知道田信的酒量驚人。

他又飲一口,目光緬懷:“自羣雄並起以來,各方爭霸,基業毀壞,鮮有保全子孫者。倒是陶恭祖讓渡徐州,族裔全身而退,但卻害了部衆。我欲收編丹陽兵,丹陽兵不喜翼德,去招呂布,呂布剛至,丹陽兵就驅逐翼德,使我基業毀於一旦。”

當時的徐州,是徐州世家出物力,陶謙以丹陽兵、臧霸的泰山賊爲安保力量,大家抱團湊合在一起過太平日子。

曹操眼饞,袁術也眼饞,偏偏陶謙老了患病,徐州世家、豪強急需要一個新的‘陶謙’,以維護徐州的安寧。

大家一致討論選定了劉備,纔有陶謙讓渡徐州。

徐州治理團隊還是那批人,可陶謙下去後,他留下的丹陽兵就必須有個說法。吃的是徐州的賦稅,理應接受劉備的編訓。

可丹陽兵不樂意,去邀請呂布,從此徐州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現在局勢跟當年有些類似,田信眼裡也不覺得奇怪。

縣長夫人只想當人家的縣長夫人,人家不管誰是縣長。

自己明明要廢掉縣長夫人,也付出了行動,偏偏這夥人寧願給縣長做姨太太,也要把自己這個保安隊長往縣長的位置上推。

自己……也是沒辦法,總不能全殺光。

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克木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七百章 抉擇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二百零五章 興滅繼絕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五百五十六章 擇優而選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四百一十七章 謹慎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六百章 缺糧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