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

bookmark

杜恕左臂無力垂下,血液滴落,送曲英一行人離去,他站在柴扉門前,目送曲英十餘騎消失在視線盡頭。

他心中發冷,眉目也顯得銳利非常。

轉身,看到杜理、杜寬和一衆杜氏黨羽,見他們一個個神色嚴峻,顯然都嗅到了危險氣息。

杜恕扭頭去看一側的木棚,衆人讓開道路,跟着杜恕來到木棚,圍坐在一起。

一名擅長醫術的杜氏故吏爲他包紮傷口,杜恕閉目沉思,分析左右,最終語氣沉肅:“關中即將大變,稍有差池,生死立分。”

杜理愕然:“兄長,此言何意?”

杜恕環視衆人,道:“曲英自言受遊楚、張既助力極多,張既與馬超有滅家之仇,天水大姓又誅殺馬超妻子,此類人物,豈敢輕易降漢?遊楚累受魏恩,豈會輕易叛國?吳質多謀,善施絕計……我家若作壁上觀,今後關中無人矣。”

杜理還沒拐過彎,杜寬就問:“兄長意欲爲何?”

杜氏黨羽也都面容沉肅不做表態,這種事情只能跟着杜氏同進同退,杜氏家族有跟漢朝廷對話、談判、講條件的資格;而他們沒有。只有牢牢團結在杜氏家族左右,大夥才能安全渡過這場生存危機。

關中的形勢很嚴峻,若非雍涼二州大姓、豪強積極參政,或握有規模龐大的部曲私兵,現在早就被吳質清理了。

三十年前關中大亂,屍橫遍野。

活下來的人,自然知道抱團,掌握武力的重要性。

之後一系列戰爭,又加劇了關中人的危險預防意識。

就現在的天下形勢來說,關中人也是有自己看法的。

百姓無知,士人遊學往來,甚至鄉黨日常禮儀往來時自會坐下來聊一聊天下形勢,士人對未來是有看法的。

未來發展的趨勢有許多種,各種可能性的概率大小也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各種可能性擺在面前,哪一種對自己友好,關中人自然有所認知。

這種認知,幾乎是一種共識:只要打開武關道,所有關中人就能過上安穩、富足的生活。

荊州在戰爭中幾乎被摧毀,可在田信手裡,還是有了麥城、丹陽邑、鄧邑的繁華富饒;投降漢軍的關中降兵,也跟着田信成長爲威震天下的北府兵。

只要關中子弟兵回來,什麼問題都能解決!

漢軍一小一大兩次北伐,直接打斷了關東四州士人的脊樑骨……關中人心裡頭的暗爽,也只有關中人自己明白。

或許,在關東四州倒黴這個話題下,關中人這個概念可以用關西人、西州人、關隴人來代替。

從前漢到後漢,就是一部西州人的衰落、倒黴歷史。

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完了,五世三公四世太尉的弘農楊氏家族也快完了,西州需要一個新的領袖。

弘農楊氏的家主楊彪還活着,如今已有八十三歲高齡,他歷任許都朝廷的三公;曹丕篡漢後,欲拜楊彪爲大魏太尉,好傳承楊氏家族四世太尉的美名,楊彪拒絕了。

自楊修被殺後,偌大的弘農楊氏,名震海內的楊彪保不住自己獨子,如今只跟一個孫兒守着天下第一名門的門戶,彷彿立身黃昏前,在靜靜等待黑夜的到來。

楊修的早早凋零,意味着弘農楊氏正規的傳承開始斷絕。

楊彪已經八十三歲了,他不可能活到一百歲,他十幾歲的孫子很難支撐局面、也不可能全盤繼承楊彪的人脈……抱歉,楊彪的人脈、影響力,已經被曹操、曹丕父子攪碎。

木棚之內,杜恕陷入沉思。

吳質已然張網已待,現在任何的反常行爲,都會引來吳質的迅猛打擊。

任何聯繫漢軍、聯繫楊彪、警告關中大族的行爲,都會第一時間遭到吳質的毀滅性打擊。

需要一種安全、可靠的方式,拯救關中大姓、豪強。

現在沒有所謂的安全,真要爲了安全,就應該關起門,坐看吳質動手誅殺關中大姓。

必須要冒險,不冒險不足以做事。

否則吳質一旦動手,漢軍救援不及,關中大姓就兩種結局,要麼被殺,成爲漢室的忠魂;要麼或者,徹底揹負叛臣的帽子,再無迴旋餘地,只能跟着大魏一條路走到底。

楊彪在弘農華陰縣,太遠了,來不及聯繫;誰也不清楚關中大姓各家的真實態度,在吳質屠刀面前,保持冷靜、勇氣、原則性的人……這種人從來都不多。

只能涉險越過藍田,走武關道,去聯繫駐屯南陽的北府兵。

杜陵,就在藍田北!

所有人分散突圍,晝伏夜出,一定可以走山中偏僻小路,把這條消息送到北府。

可問題又來了,北府兵能不能迅速出動,解救關中父老、鄉黨?

漢先主駕崩,漢軍士氣有一定程度的跌落,如果沒有漢朝廷的許可,北府兵敢不敢出擊關中?

若是拖延,等吳質完成殺戮,重新統合關中,那關中大姓要麼死,要麼做賊,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杜恕衡量得失,久久不言。

杜理忍不住開口:“兄長,吳質步步緊逼,我已退無可退。”

杜寬也跟着提出看法:“今陳公文治武功天下無雙,吳質實乃籠中之鳥,實屬插翅難逃。待陳公親率天兵,關隴勢必爭相歸附!”

故吏中名叫索湛的人面目粗陋,孔武有力,卻也是聲音沉肅,神態慎重:“僕久離鄉土,也知曲英驕橫、剛愎之名。今日一見,傳言不假。”

他又環視諸人:“我料其左右必有吳質心腹,今日雖瞞過一時,卻瞞不過吳質本人。我以爲,今夜就該突圍請援。”

又有一人站起來,拱手:“僕曾爲上林苑吏,知曉道路,可繞藍田走小道直趨南陽。”

關中的上林苑很大,上林苑的西邊,就是田信祖籍所在的樗縣、東邊就是藍田。

衆人目光下,杜恕回頭看一眼父親杜畿的墓地,杜畿有遺囑,要求火化、儉葬。

可能已經預示了這一天,可以避免三個兒子被孝道挾持。

不需要留人守在這裡,帶了骨灰跑路即可,半路找個地方掩藏也行。

“既如此,就拜託諸君了。”

杜恕起身,向一衆故吏、門生施禮:“此去南陽,道路深遠,我杜氏五口人丁,皆賴諸君護持。”

索湛率先回答:“僕父子曾受杜伯侯公活命之恩,今當效死!”

弔喪後,還留在杜畿陵墓邊一同守孝的,肯定是門生、故吏中關係最爲親近的一類。

杜氏三兄弟就杜恕成婚,還有一個兒子杜預;除此之外再無更多的人口。

前來弔喪的門生故吏,肯定單身出門,或結伴而來,或僱傭武士隨同……屬於高機動、高武力羣體。

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羽與貂蟬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六百五十五章 稅多多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四百七十一章 賬目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四百八十章 感情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